外贸出口结构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
——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1-03-27 00:34孙占杨国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苏南地区泰尔

孙占,杨国伟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a.经济学教研部;b.社会学教研部,南京 210004)

外贸出口结构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
——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占a,杨国伟b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a.经济学教研部;b.社会学教研部,南京 210004)

外贸出口结构可以分为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两个维度,基于江苏省1991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发现江苏外贸出口技术结构呈阶段性优化提高趋势,外贸出口地区差异呈总体扩大趋势。应用对平稳序列建模的方法进行模型估计,发现江苏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对地区收入差距存在正向作用关系。

出口结构;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一、引言

十七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要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变由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拉动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指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放缓,出口明显减少,一些依靠加工贸易生存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江苏省进出口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地区GDP增幅也随之下降。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于对外贸易顺差;二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尤其是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不能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江苏作为我国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机遇期,考察江苏外贸出口结构的演进与现状,研究其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有研究,1996年,Mazumdar做了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认为只有当一个国家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贸易才能带来经济增长[1]。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也有研究,李斌等(2007)利用变异系数度量了我国1981-2003年的地区经济和外贸出口、进口差异程度,研究认为地区对外贸易差异是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2]。王少瑾(2007)通过对我国1991-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出口能够减少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3]。这些研究,多以一个国家为研究区域,从总量角度出发以不平稳序列建模的方法研究外贸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其分析对某一省区经济的适用性稍显不足,并且以不平稳序列建模方法往往会使估计结果的经济学意义有所削弱。本文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外贸出口结构分解为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两个维度,考察江苏外贸出口结构1991年以来的演进发展态势;其次,将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指数化,应用平稳序列建模方法,研究江苏外贸出口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江苏外贸出口结构分析

(一)江苏外贸出口技术结构分析

为了考察江苏省外贸出口技术结构的变迁,本文引入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指数R_E X,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 X_I、E X_P分别代表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初级产品出口。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指数介于-1和1之间,指数越大代表一国或地区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其工业化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指数越小,代表一国或地区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越大,其工业化发展水平也就越低。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只出口初级产品而没有工业制成品出口,那么它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指数值就是-1,该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就是极低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只出口工业制成品而没有初级产品出口,那么其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指数值就等于1,该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就是极高的。使用江苏省1991年至2008年的外贸出口数据①1997年以前数据中的初级产品为统计中的“农副产品”,工业制成品为统计中的“轻工产品”和“重工产品”。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计算整理自历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计算历年的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指数,可以直观地了解江苏省1991年以来外贸出口的技术结构变迁情况(见图1)。

图1 江苏省历年出口贸易结构指数

如图1所示,1991年以来江苏省外贸出口技术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1997年,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指数进入大幅波动阶段,出现两次大幅下降。这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等出口贸易优势逐渐凸显,机械、化工、医药、设备等重化工业品出口带来了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的逐步加大。但是,由于这种低水平竞争优势并不稳定,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技术结构优化缺乏持续动力支持,致使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水平在这一阶段的大幅波动。第二阶段为1997年-2005年,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指数处于稳定上升阶段,并保持在0.9以上。分析原因,一方面,江苏出口企业逐步建立起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出口商品质量、技术含量稳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分别于1998年、2002年超过纺织品服装。第三阶段为2006年以来,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指数已经达到接近于1的水平,指数不再上升转而平行发展,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小幅下降。

(二)江苏外贸出口地区结构分析

江苏在经济区域上分为三个区: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泰州、扬州三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五市。三个区域尤其是苏南、苏北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外贸出口方面同样存在明显差距。图2显示了自1991年以来,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外贸出口占江苏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情况,从中可以发现:苏南地区外贸出口始终是江苏外贸出口总额的最大组成部分,2001年之前在80%上下,之后稳定在约90%的水平;苏中地区外贸出口占江苏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25%左右下降到2002年以来的不到10%;苏北地区外贸出口一直在江苏外贸出口总额中占据最小比重,除1991、1995-1998共五年超过5%外,其余年份一直在5%以下。

图2 江苏外贸出口地区结构状况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苏南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受益大,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加之苏南模式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水平高,保证了苏南地区在江苏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最大比重地位;而苏中、苏北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不完善,第一产业比重偏大,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落后很多,在外贸出口方面难以有所作为。1985年以来,苏南地区GDP的环比增长率平均为23.3%,苏中、苏北地区则分别为17.5%和16.6%。2008年,苏南地区共有工业企业25175家,苏中地区有11716家,苏北地区则只有8924家。另一方面,苏南地区靠江临海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加之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外资尤其是国外直投资源丰富,成为苏南外贸出口规模巨大的直接原因;而苏中、苏北地区外资资源不足,外贸出口难有大的增长。2008年,在江苏的11168家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苏南地区占了7990家,苏中地区占了2335家,苏北地区只占了843家。

总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外贸出口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江苏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苏南地区的外贸出口比重持续上升,不断挤压苏中、苏北地区外贸出口比重的增长空间。从理论上讲,外贸出口的技术结构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有效相关关系,并且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更大促进作用[4-5],经济增长反过来能显著影响贸易结构[6],促进外贸出口的技术结构升级;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是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统筹调整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是统筹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到了和易立等相似的结果[7],即发现外贸出口技术结构优化是江苏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但经济增长不能显著引起外贸出口技术结构的优化①限于篇幅,这一实证部分未列为本文内容,需要的读者可向笔者索取。。通过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和收入地区差异数据的实证分析,证实了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是地区收入差距的显著原因。

三、实证分析

(一)江苏外贸出口与收入的地区差距分析

1.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即Theil指数,由Theil最早于1976年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时提出,表示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总水平等于各个国家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对数的加权总和,权数为各国的收入份额。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T表示泰尔指数,n为国家数,Yi是第i个国家的收入份额,Pi是第i个国家的人口份额。当收入在各个国家按人口权重平均分配时,泰尔指数为0;当收入被一个国家所占有时,泰尔指数为l o gn,泰尔指数越大就表示地区收入差距越大。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将地区总差距分解为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两部分,从而为观察和揭示地区差距的组成、变化和成因提供方便。

2.外贸出口和收入地区差距的泰尔指数分析

为了考察江苏外贸出口地区结构和地区收入差距,本文借鉴张曙霄等(2009)的研究方法[8],参照泰尔指数原型将外贸出口结构和地区收入差距进行量化,构造江苏地区的泰尔指数公式:

根据泰尔指数公式计算江苏1991-2008年外贸出口和地区收入的泰尔指数如表1所示,比较外贸出口和地区收入的全省泰尔指数和地区间泰尔指数,地区间泰尔指数是全省泰尔指数的首要组成部分,即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之间的外贸出口和收入的地区差距是造成江苏全省外贸出口和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根据表1分别作江苏总体和三大地区组间外贸出口和地区收入的泰尔指数变化图(见图3、图4),可见1991年以来江苏外贸出口和收入的地区差异都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要比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变化缓和很多。1991-1993年之间,江苏总体外贸出口收入的地区差距呈连续上升趋势,1993-1996年之间呈下降趋势,1996-2002年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在2003年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之后,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稳定在1以上,地区收入差距稳定在0.25附近。另外从变化图中还可以发现,无论是江苏总体还是三大地区之间,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一致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外贸出口地区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关性。

表1 江苏外贸出口和地区收入的泰尔指数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1.变量的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为了考察江苏外贸出口地区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泰尔指数Te x、Ti n分别代表江苏外贸出口地区结构指数和地区收入差距指数,作为建立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为了消除变量序列的异方差,减少波动性,对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记为l n(TE X)和l n(Ti n)。然后对时间序列l n(TE X)和l n(Ti n)应用ADF和PP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两变量序列平稳,符合平稳序列建模的条件要求。

2.模型估计和有效性检验

以l n(TE X)为自变量、l n(Ti n)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在对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检验中发现残差序列存在1阶序列相关,因而采用AR(1)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建立模型:

应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图3 衡量江苏省总体外贸出口和收入地区差距的泰尔指数

图4 衡量地区间外贸出口和收入地区差距的泰尔指数

表2 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估计结果显示模型估计良好,为了保证估计模型的有效性,对估计结果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显示残差项平稳,估计结果有效。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估计模型的有效性,以及考察外贸出口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外贸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序列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显示,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在滞后1期情况下是地区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地区收入差距不是外贸出口地区差距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江苏外贸出口地区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模型估计,发现外贸出口地区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有效的正向关系,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每发生1个百分点的变化,地区收入差距就会同向发生0.49个百分点的变化。分析原因,江苏省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经济省份,外贸出口一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又因加工贸易出口平均占到江苏外贸出口总额近60%的份额,是江苏外贸出口最主要的形式,外贸出口能力反映了一个地区外来资本的多寡,即哪个地区出口多哪个地区引进外资的规模就大、经济总量就大、人民收入水平就高;因而,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越大,地区收入差距也就越大。

四、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分析了江苏省外贸出口结构的发展情况,从中抽离出外贸出口的地区结构维度并实证分析了外贸出口与收入的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方面外贸出口和收入的地区差距目前处在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基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成为目前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江苏制造为江苏创造

表3 残差项平稳性检验结果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目前江苏外贸出口的技术结构进入高位平行发展阶段,存在迟滞下行发展风险。要打破这种状态,必须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企业科研机构的鼓励和支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生产-科研一体化的空间系统,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了解企业需求与生产瓶颈,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迅速拿出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等相应的配套制度,由政府、企业合理分摊科研创新的巨大风险。只有这样,才符合江苏建设创新型经济省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增加真正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带动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提升到新的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集约型发展。

(二)统筹区域外贸出口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外贸出口的地区差距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江苏可以从调整外贸出口地区结构入手,统筹区域外贸出口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苏南地区要抓住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大力引进发展创新型产业,有序淘汰高耗能、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鼓励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出口技术结构提升到更高水平;苏中、苏北地区要在大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的同时注重技术结构优化,抓住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等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完善金融等制度建设,积极承接上海和苏南地区的传统产业转移,继续做好招商选资工作,扩大外贸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以缩小与苏南的差距。

[1]Mazumdar J.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Run Grow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104(6):1328-1337.

[2]李斌,陈开军.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异变动[J].世界经济,2007(5):25-32.

[3]王少瑾.对外开放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4):16-20.

[4]刘方,赵忠秀.对外贸易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5):92-127.

[5]苏振东,周玮庆.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5):42-47.

[6]王永齐.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J].世界经济,2004(11):31-39.

[7]易力,李世美,刘冰.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9):5-11.

[8]张曙霄,王馨,蒋庚华.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与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J].财贸经济,2009(5):85-90.

Relations between Export 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Jiangsu Province’s Data

SUN Zhana,YANG Guo-weib
(a.Department of Economics;b.Department of Sociology,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Nanjing 210004,China)

Export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technic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structure.Based on the data since 1991 in Jiangsu Province,it is found that export technical structure is increasing periodically and export regional disparity is expanding generally.It is also found that in Jiangsu Province export regional structu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through model assessment.

export structure;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Theil index

F752.8

A

1008-2794(2011)01-0046-06

2010-10-12

孙占(1985—),男,山东济宁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化区域差异。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苏南地区泰尔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外贸出口退税占全部流转税的比重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研究
河南省外贸出口企业互联网+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