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学生 “考证热”的调查与分析

2011-03-31 08:36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证书大学生

唐 琳,周 咪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从1999年高校大幅扩招之后,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大学生 “供过于求”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一股考证热潮在大学生中广泛兴起。很多专家指出大学生考证现象背后存在着价值取向功利化和证书信任危机、不少大学生将专业与考证 “本末倒置”等问题。农业院校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毕业生积极地加入了 “考证大军”,甚至一部分学生将考证作为自己的 “职业”而忽略了专业课程。笔者发现农业院校大学生在考证过程中表现出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不同的特征。为了探究农业院校学生的考证情况,笔者对农业院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 “考证热”现象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农业院校大学如何理性生面对 “考证热”提出了一些建议。

1 调研方法

于2011年1月15日至2月10日对湖南省东安县返乡的农业院校学生的考证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数据搜集、访谈法为辅,调查问卷的设计考虑了大学生群体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学校的地域性差异等因素,在发放问卷的对象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考证目的、考证情况、大学生对就业的了解状况以及大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的设计情况。调查后采用EXCEL等工具对调查数据主要从农业院校学生考证的情况及原因分析、考证的动机、考证的类型选择、差异性特征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院校学生考证情况及原因

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之下,考证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出路之一,特别是对于农业院校学生来说,考取一个有 “含金量”的热门资格证书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从人数上来看,农业院校学生中有75.4%的学生表示考过证书,有21.5%的同学没有参加过考证但都准备参加考证,只有3.1%的同学没有参加过考证也不准备参加考证。显然,考过证与有考证倾向的学生占96.9%。九成的考证率直接反映了农业院校学生对于考证的热衷度高,以及用证书提升就业机会的期望值大。从考证的类型来看,70.6%的被采访者所在的农业院校的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以及计算机二级挂钩,所以这些大学中考通用型 (必考型)证书的考证率几乎达到了100%。调查中也了解到,会计从业证、律师资格证、程序员等考证项目比较受农业院校学生的欢迎,考证率都超过了13%,特别是会计从业证的考证率高达20.4%。

调查显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农业院校都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专业覆盖面也越来越全,而其中非农专业因为设置的时间不长,在师资、教学条件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不如其他老牌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农业院校非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的社会压力比农业专业的学生更大。因此,考证成为他们摆脱这种就业劣势的主要方式;二是很多农学类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倾向于选择非农专业,并希望能够通过大学的学习 “跳出农门”,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而会计、律师、法官、公务员等是他们心目中比较理想和体面的工作。

2.2 农业院校学生考证动机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考证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中国青年报》曾作过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结果发现,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77.5%的学生在找工作期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1]。日益膨胀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不得不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招聘中脱颖而出,在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证书成为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大学生证明自己能力的最直观手段。

调查显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考证的目的是为就业做准备的占到了80.3%,14.1%的同学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去考证,1.6%的人却是盲目跟风,其他5%的同学是因为其他原因,或许是用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抑或是家人的要求所致。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考证的目的性较强,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学生对考证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考证的盲目性。而对于农业院校来说,由于农业院校传统强项学科农业类专业就业面窄,而其中新办的非农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相对于老牌综合性大学同样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明显的优势,其就业局面尤为尴尬。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农业院校学生对于考证的认识已经基本上理性化,其考证动机十分明确,即提高就业竞争力。因为,很多的毕业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农业类学校能跻身于 “985”和 “211”这样的重点大学的很少,要与这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竞争,考证是提高自身就业实力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手持多种证书可以扩大自己的就业面,可以获得在多个行业中选择就业的机会。

2.3 农业院校学生考证的特点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大部分同学都是一人持有多本证书,其中持有外语等级证书的占45.3%,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占61.4%,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占9.6%,其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39.5%。从考证类型选择来看,有71%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其余同学大部分认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考证的类型,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证书。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考证与专业相衔接,比较重视证书的含金量,如农业类考证项目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的认同度都比较高。而少数人在考证方面则显得盲从,所考证书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浅尝辄止。调查数据显示,农业院校大部分学生选择考证项目时会结合专业的需要,考取本专业就业所需的职业认证,在证书类型的选取上趋于理性,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农业院校的学生考证具有地域性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考试与学校所处的地域也有很大的关系。沿海省市经济较发达,对大学生的英语和第二外语的要求高,因此,沿海地区的农业院校学生热衷于考取外语证书。而内陆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外语要求较低,此地区的农业院校生的考证更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或与就业相关的证书,对于外语证书的热衷度较低。

(2)农业院校的学生考证具有专业特征 非农专业中,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生较电子商务、计算机以及会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考证率要低得多。其原因在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技能要求高、具体化,这类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对工作的适应期短,自然降低了艺术生考证的必要性。非艺术类专业十分强调理论知识,实验课程安排较少,造成学生的实际技能欠缺,必须通过考证来提高自身技能。而作为农业院校,专业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农业院校学生考证率的差异。除英语四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这2类证书,农学专业学生的考证率为21.1%,非农专业学生的考证率达到54.3%。为什么农学专业与非农专业学生考证率差异如此之大呢?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这其中农学类工种只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3种[2],其他非农类工种高达87种,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考证率大大低于非农专业学生考证率。

(3)农业院校学生的考证率高,考证呈现以必考型证书为主,多种类型的证书并存的特征 农业院校学生在考证以及考证项目的选取上多数是结合本专业就业需要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如果农业院校农业类专业与非农专业在师资、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悬殊得不到缓解与解决,其学生在考证的差异性特点依然会存在并将愈演愈烈。

3 对策与建议

近十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到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如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也就是说,在18岁到22岁的青年人中,4个人即有1人读大学。按照国际口径,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3]。许多农业院校趁着高校扩招热潮在大规模的招生的同时却忽略了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专业性人才的输出。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需求较多的专业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4],但是,在专业的设置上,很多农业院校以 “多学科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纷纷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传统农业专业的招生人数减少,而非农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普遍存在着 “教学基础比较差、缺少大师级教师、社会影响比较小”的特点。因此,从社会对农业院校的人才需求方面来看:作为农业大国,市场对农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适合市场需求的 “成品型”人才却供不应求;与农业类毕业生相比较,非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免不了受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的冲击,就业形势实在是不容乐观。

据统计,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9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 “就业岗位蒸发”[5]。因此,面对汹涌的考证热潮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农业院校的相关部门和学生应充分分析大学生在考证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结合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扬长避短,积极地采取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为考证提供正确的引导。

3.1 引导农业院校生形成良好的考证观

面对市场上如此纷杂的考证项目,农业院校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证观。首先应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考证之间的关系,做到二者兼顾。其次要明确考证的目标。报考的证书尽量以所学专业和毕业后有意向的就业岗位作为基础。因为,拥有同专业相关的职业与技能证书是提高就业砝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农业院校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情面对考证。在报考各种证书之前可以咨询专业老师或者已经参加考证的学生,在对证书的含金量、考证费用、通过率等充分了解后,理性对待考证项目的选取。

3.2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该进行调整和创新。改变原来笼统、单一的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分层次培养”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进行2个层次的培养。第一层次就是对于历史悠久、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水平高的学科,应主要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譬如对于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农学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就应该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学生面对考证问题的时候,就要应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可以只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的考试,不主张学生去考取其他与专业不相关的证书。第二个层次就是培养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的人才。像农业院校中的非农专业,相对于传统专业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着教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因此,这些学科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培养某一行业或职业的技术型人才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的证书和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证书的培养和考试,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这2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农业院校学生的考证热潮进行分层次指导,可以提高农业院校学生考证的有效性,减少盲目考证以及由此产生的过度教育问题。

3.3 鼓励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农业院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根据各自的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大学生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结合当今社会的最新就业形势,结合就业指导老师的建议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1]慕海燕 .学子成 “证奴” 奔波考证忙 [N].哈尔滨日报,2010-02-07.

[2]戴慧菁.7大类工种拟议就业准入 国家制定相关法规 [EB/OL].http://news.xinmin.cn/t/xmwx/2010/10/13/7187728.html,2010-10-13.

[3]董洪亮 .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超过24% 在校大学生达2979万 [N].人民日报,2011-03-08.

[4]胡霈霖,武 静 .十大专业就业前景展望 复合型人才更能抢占先机 [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edu-zkzx/news/2010/06-25/2364031.shtml,2010-06-25.

[5]王红茹 .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 [EB/OL].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09-01/05/content_170883.htm,2009-01-05.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证书大学生
WJCI 收录证书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收录证书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收录证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