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草地保护学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实践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2011-03-31 06:12英,白,赵
草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草业农业大学学时

刘 英,白 龙 ,赵 波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草业科学系,辽宁沈阳 110866)

目前全国31个科研院所设有草业科学专业[1],分别实施着大同小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同时都在探索如何使草业科学的教学计划更加富有个性化,并体现各自的专业特色[2]。广大草业科学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不断探索前进,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积累。草地保护学是我国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传授草地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发生与成灾规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措施与策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该课程从其产生、发展至现阶段,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丰富。同时,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和提高,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

1 课程发展与教材建设

20世纪50年代我国草业科学教育建立了独立的草原专业;70年代,在时任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主任任继周教授的组织与领导下,在全国率先为草原专业学生开设了草原保护学课程;经过40多年的发展,草地保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日臻完善。具体表现在草地保护学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上,总体来说,历经了3个阶段(表1):第一阶段,从草原专业创立至1984年,由甘肃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草原保护学》(一、二、三分册)出版发行为止,草原保护学课程建设完成了一个历史性飞跃,弥补了草原保护学课程没有教材的空白,促进了全国草业本科教育的系统化和标准化[3-5];第二阶段,1985-1999年,在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草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草业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6],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草原、草原保护及草坪与城镇绿化等专业,为适应生产实际和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对《草原保护学》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在修订中增强了草坪、绿地方面的内容[7-9];第三阶段,2000-2009年,进入21世纪,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为草业及草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建设成了两套“十一五”规划教材。首先是对《草原保护学》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并随着该门课程内涵和外延的增加,将名称改为《草地保护学》,以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保持啮齿动物、病理和昆虫 3个内容相互独立的风格[10-11];其次是刘长仲等主编的《草地保护学》,其优点是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发生与成灾规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措施与策略为主线进行介绍,将3种有害生物有机联系起来[12]。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教材版本促使各高校在草地保护学课程的设置上产生了极大地差异。

表1 草地保护学教材建设情况统计表

2 草地保护学课程设置

随着草业科学学科的发展,草地保护学的课程设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1977年11月由任继周教授牵头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的“全国草原专业教材会议”上制定的“高等农林院校草原专业教学计划”中,将“草原保护学”学时设置为120,课程性质为必修课,上课时间为第六、七学期。同时,根据当时草业的现状和研究情况,确定了其教学内容分别为草原啮齿动物学、牧草昆虫学、牧草病理学,并由甘肃农业大学的宋恺、邬世英和刘若3人负责教材的编写工作[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草产业和草业科学得到迅速发展,草业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为了适应草业生产和草业科学的发展,服务于生产需要,各院校在专业方向上做了一些调整,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增设了草业科学专业,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土-草-畜系统为主干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在草原保护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是以昆虫、病害、啮齿动物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其中也不乏有特色之处,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根据内蒙古草地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上稍作调整,主要以草原啮齿动物为主,对其形态特征、分类、分布,治理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理论,预测预报技术,调查与治理技术,综合治理理论和农业鼠害治理的实践进行分析,而将草原病虫害这一部分独立出来另设一门课程进行教学,以更好地为当地草原的管理和建设输送人才;甘肃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为了适应城市草坪绿化业市场的要求,增加了草坪学的内容,尤其是北京林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业方向设为草坪管理[4]。因此,草原保护学的研究对象增添了草坪有害生物这个新概念,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使得我国草业得到持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草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能使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符合专业方向的多样化,多数院校将原来的草原保护学课程名称更名为草地保护学,如兰州大学;其次,由于研究生教育日趋成熟,本科教学转为以素质培养为中心,各门课程理论学时压缩,实践学时增加,课程类别增加,草地保护学课程的设置也不例外。以兰州大学为例,其总学时改为90,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此外,目前各高校草地保护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主要以2种方式进行,一个以原《草原保护学》第三版为教材,对3个模块逐一讲解;另一个则以《草地保护学》(刘长仲主编)为教材,将3个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沈阳农业大学草地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1理论教学改革 自2002年沈阳农业大学建立草业科学专业以来,分别于 2002、2004、2007和2009年进行了草地保护学教学大纲的编写与修订,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实与更新,课程结构得以完善。2002年的第二版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学时为54,以第二版《草原保护学》为教材。2004年,为了体现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将授课学时压缩为46,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整合与修订。2007年,任课教师总结了以往教学经验和本课程发展的现状,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次修订的最大特点就是抛弃了先前将草原保护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草原啮齿动物学、草地昆虫学和牧草病理学),逐块进行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啮齿动物、昆虫和病害作为一个整体——草地有害生物,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整合,以草地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以草地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调查方法,发生规律及预测,防治技术与策略和综合防治为主线,将原来分散的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比如生态学、预测和防治技术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改革正好与2009年出版的《草地保护学》(刘长仲主编)的内容体系相吻合。2009年,随着《草地保护学》(二、三分册)第三版和《草地保护学》(刘长仲主编)两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出版,以及2009年沈阳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草地保护学由原来的专业限修课调整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并将学时调整为54,这一改革正是草地保护学课程在草业科学专业体系中位置越来越重要的体现。

3.2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草地保护学课程仍由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而沈阳农业大学草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刘艳等[13]对沈阳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整合形成独立的课程:草业实验技术Ⅰ、Ⅱ、Ⅲ,草业专业实践Ⅰ、Ⅱ、Ⅲ和草业综合实验Ⅲ,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

草地保护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于3门实践课程中(表2),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总学时为176,按实践项目由浅入深进行项目设定,并且涉及项目比较全面,既有认知性、演示性项目,又有综合性、设计性项目,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部分学生将参与到与草地保护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能力。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培养使得草地保护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教学手段改革 通过多年的资料积累,课程组自行研制开发了草地保护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既直观又清楚,尤其是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部分,如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的教学,学生一边看投影屏幕上的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图片,一边对照书本上对病害症状、病原的描述,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便一目了然,使学生对一些难理解的和抽象的教学内容更易于掌握,而且使学生课后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同时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对有些讲起来很简单、枯燥的知识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鳞翅目昆虫的羽化过程、蜻蜓由水生向陆生的转变等,这些视频可以让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保持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表2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

4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草业科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也为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课程研究与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地保护学课程的发展正是由于草地保护学教学科研人员抓住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地从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上取得新进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胡自治,师尚礼,孙吉雄,等.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J].草原与草坪,2010(1):74-88.

[2]任继周,侯扶江.草业科学框架纲要[J].草业学报,2004,13(4):1-6.

[3]刘若.草原保护学——牧草病理学[M].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4]邬世英.草原保护学——牧草昆虫学[M].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5]宋恺.草原保护学——草原啮齿动物学[M].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6]胡自治,龙瑞军,张德罡,等.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J].草原与草坪,2005(5):3-8.

[7]宋恺.草原保护学——草原啮齿动物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冯光翰.草原保护学——草地昆虫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9]刘若.草原保护学——牧草病理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0]刘长仲.草地保护学——草地昆虫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薛福祥.草地保护学——牧草病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2]刘长仲.草地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13]刘艳,赵波,刘英,等.提高草业科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36-38.

[14]刘艳,白龙,刘英.谈谈《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与教学改革实践[J].草业科学,2009,26(12):164-167.

猜你喜欢
草业农业大学学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青海草业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