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源分析与综合干预的效果

2011-04-01 10:45西华师范大学校医院内科四川南充637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5期
关键词:血压情绪高血压

何 皖 (西华师范大学校医院内科,四川 南充 637002)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达40% ~60%〔1〕。作为压力源,有资料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0%、25.6%,且有18.9%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2〕。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自我管理差,不能规范地进行治疗,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源调查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身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患者自愿参加,均为本校退休职工,其中男40例,女52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肾、内分泌、脑血管病及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病。SDS评分>50分、SAS评分>53分;患者均神志清楚,无失语、失认,无器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无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病史及家族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67.39±5.2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SDS及SAS评分、并发症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自行设计压力源调查表。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参考大量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基础上,经预调查后进行修改和完善而成。调查表结构效度0.802,其折半信度系数0.813。包括10个方面。按发生比率排列,比率越大,表明压力的程度越高。(2)SDS和SAS。SDS与SAS均由20个条目组成,均是1~4级评分,通过计算指数评分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SAS: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SDS: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用面对面的方法收集资料,所有患者均由作者统一指导进行测试,测评前,向患者解释填写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调查所需时间。问卷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2 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干预措施:(1)应用信息-知识-信念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和需求以及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请高血压专家讲课,应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组织患者相互讨论介绍经验,书面发放高血压宣传册,并运用校园网、广播、橱窗等介绍该病相关知识。给予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性强,使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医患互动,每月一次。(2)认知干预。高血压患者存在许多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理性情绪疗法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纠正患者错误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能积极改善其心理功能。故充分调动患者治病、保护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健康心态参与自我管理有重要意义。每月一次,每次20~30 min。让患者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或缓解心理应激中的消极因素。并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运用,特别是家庭及配偶的情感支持,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回避负性刺激。(3)行为干预。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用药各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教育。如: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最大心率=170-年龄)的70%以下为指标,选择最佳活动时间(不宜在饮酒、饱餐、激动时运动),每次活动30~60 min,一般每周3~5次,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研究证实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及增强降血压药物效果 ,反之,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情况也较严重〔3〕。(4)音乐治疗。让患者在恬静的乐曲中,做放松训练,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患者每周测血压2~3次,以上午8:00~10:00为时间段。每次固定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同臂坐位血压。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源调查结果 从高到低排列前4位的因素分别为:担心严重的并发症,占97.42%;需长期药物治疗,占95.46%;血压控制率低,占89.12%;经济压力与精力耗时多,占80.34%。

2.2 综合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s,n=46)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s,n=46)

组别 SAS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47.32±8.25 46.73±8 062对照组 53.46±9.54 52.68±9.29 t值 3.310 3.184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同组干预前水平(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比较(±s,n=46,mmHg)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比较(±s,n=46,mmHg)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1.74±10.12 130.80±9.451)97.43±9.7 81.11±5.31)对照组 152.68±12.45 136.72±10.341)96.52±8.9 85.74±6.81)t值 0.418 2.863 0.469 3.64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源的因素分析 (1)担心严重的并发症使生活质量下降。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肾功能损害呈连续性独立相关。临床并发症较多且严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何况有些老人还多病共患,这是导致患者心理压力源的主要来源。

(2)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目前高血压尚无根治的方法,只能靠综合治疗方案长期、持续、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干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样就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而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年养成的,要改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它有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患者根据病情作相应的调整,如: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饮食种类的限制,合理的有氧运动,遵医用药的依从性等,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3)血压控制率低。李豫姝等〔4〕研究说明,中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仅为63.1%、5.4%,不能令人满意。饮食、药物、情绪、运动、睡眠等因素容易使血压波动,更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焦虑、抑郁的存在是导致该病发病的常见诱因,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并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4)经济压力与精力耗时多。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而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这就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一方面,长时间消耗患者家庭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社会参与人际圈缩小、收入减少,加之内分泌、循环系统等调节反射减弱,还有降压药的不断更新,让患者长期受到经济状况、自尊评价与社会支持的综合影响,心理压力加大。

3.2 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 焦虑、抑郁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高血压预后不良的因素,焦虑抑郁和高血压的发生相关〔5〕。王立新等〔6〕研究认为,情绪异常与高血压是共病关系,单纯的减压不能改善病人的情绪异常。长期焦虑抑郁、情绪紧张容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恒定升高。

3.3 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降低血压水平 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有积极作用。本文结果表明,在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支持性心理疏导、鼓励等方法了解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潜在心理诱因,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加以放松训练,让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以得到有效宣泄,改善患者一定的心理应激或压力,从而切断患者情绪障碍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进而在生理上调节心率与血压,使躯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迎接挑战,产生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

3.4 综合干预可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和持续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求医务人员唤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全过程中应配合健康生活方式。有报道〔7〕,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健康促进对于降低高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Dickinson等〔8〕对105项试验6 805例高血压人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进饮食、有氧运动、控制饮酒、限制摄入钠、供给鱼油,平均降低收缩压分别为 0.67、0.61、0.51、0.48、0.31 kPa,舒张压也可相应地降低,本文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有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让患者从知识、态度等方面有一个根本性质上的提升和改变,激发和调动患者自身潜能,进一步意识到康复实施权在他们自己手中,能坦然面对出现的健康问题,让患者愿为疾病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有效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1 何 青.老年人高血压有关问题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5.

2 杜 勤,陈 谊,成 静.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482-3.

3 李 芸,郑 虹,陈 红.信息支持对老年高血压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4;10(6):505-7.

4 李豫姝,谢英菊,赵 岩.老年高血压患者36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1558-9.

5 Scalco AZ,Scalco MZ,Azul JB,et al.Hypertension and depression〔J〕.Clinics,2005;60(3):241-50.

6 王立新,王 剑,刘春秀,等.综合心理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93-4.

7 王俊琪.健康促进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9;7(4):400-7.

8 Dickinson HO,Mason JM,Nicolson DJ,et al.Life styl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raised blood pressu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Hypert,2006;24(2):215-33.

猜你喜欢
血压情绪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情绪认同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