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

2011-04-01 15:42朱红洁
当代医学 2011年31期
关键词:慢性病服药社区

朱红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1]。慢性病通常是终身疾病,疼痛、伤残、昂贵的医疗费用等严重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实施健康自我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各国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2]。由于慢性病患者多数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度过的,在医疗单位只占一小部分的时间,因此在社区中开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就诊的慢性病患者。

1.2 方法 开展自我管理课程

1.2.1 课程形式

以小组讨论为主,分次讨论,选择6~8个慢性病患者组成一个小组,每次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40min左右,讨论地点的环境布置要使小组成员感到舒适、安全,坐位排列一般为圆圈式或马蹄形,以利于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

1.2.2 课程内容

学习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从心理情绪、沟通、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来讨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课程可分5个课时,每星期1次,每课时内容相互穿插、相互联系。每个组员需遵循以下原则:准时出席每节课程、尊重他人及他人意见并保守秘密、为自己定制并完成一周计划。

1.2.2.1 处理负面情绪 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慢性病患者通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愤怒、恐惧,感到疲劳、疼痛,甚至产生抑郁,因此慢性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通常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处理负面情绪:①运用心力应付症状。如冥想、写下或想想能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使自己受到激励。②运用呼吸应付症状。可采取腹式呼吸和圆唇呼吸法。③运用放松肌肉应付症状。可采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④运用分散注意力应付症状。可投入引人入胜的活动,如看电视、园艺、阅读时能长时间分散注意力,忘记症状的存在[3];也可以致电分给朋友倾诉一下、写下自己的感受。⑤运用其他方法来应付症状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有序的作息、健康的社交活动、正确地使用药物、利用冷、热敷和按摩等。

1.2.2.2 运用沟通技巧来处理解决问题 对慢性病患者而言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其家人或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能让自己及时得到帮助,减轻家人的心理压力。沟通技巧包括:①分辨清楚。是什么事令自己感到烦恼,认清问题所在。②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我”代替“你”的信息来表达有助于我们向别人表达积极正面的情绪和感受,使别人容易接受或利用其他资源。③用心聆听及要求说明。在未听清别人对我们所说的话时不要急着回应,应在别人说完后,想清楚再回答或用自己的理解复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让对方再确定或说明一下。

1.2.2.3 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自我管理的重要一环 健康的饮食能让我们减少疲劳,增加能量,帮助控制或保持体重,帮助控制血糖、脂肪、胆固醇,保持骨骼健康和肾脏运作正常,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帮助预防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及预防某些疾病。健康的饮食是指通过学习,探讨一些指引来帮助我们逐步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持之以恒。①健康的饮食。吃要多元化。每天吃不同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份量,各餐要定时并固定每餐相隔时间。②健康饮食指引。从每个食物组别中选择不同食物、每天最少吃5份水果和蔬菜,选择低脂肪的食物、注意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减少盐份和钠的摄取量、多饮水(每天6~8杯)、用每天200卡的方法注意体重。

1.2.2.4 体育活动及运动 健康有益又有趣的体育活动或运动能为慢性病患者带来许多乐趣和享受。①体育运动或活动的好处。能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增强耐力和体魄、减轻或维持体重、削减疲劳和提升睡眠质量、减退焦虑和抑郁、帮助身体平衡、恢复功能、预防便秘。②体育运动或活动计划应包含以下三类:柔韧性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活动、增强耐力或有氧活动。③体育活动计划目标。每实践一个运动计划要选定一个目标并列出可能会阻碍你完成目标的原因并想出对策,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如每周3~5d,每天20~30min适度的有氧运动及每周2~3d,每天做一些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等,只需从自己当前的水平起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慢慢达到最终目标。④在体育运动或活动中要监察自己的运动强度。如谈话测试(一边运动,一边与别人交谈)、运动时的心率(靶心率=170-年龄)来监察自己的运动强度。

1.2.2.5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的目的是舒缓症状、预防进一步产生的问题、改善或减慢性病情的恶化、代替身体不能再制造的物质(如胰岛素和甲状腺剂等)。慢性病患者往往服用一种以上药物且服用时间较长,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患者易出现难以坚持连续服药,不能按时服药或漏服等现象。另外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名其实其所含成分是一样的,患者如果自行购药,不注意药物成分,易造成重复用药,这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慢性病患者更应加强用药的自我管理。①长期规律服药。遵医嘱服药。开水服药且服药后多饮水。服药间隔时间要均匀且要按时服药,如果容易漏服可将一天服3次的药物在有条件下可换成一天1次的缓释剂,也可用闹钟提醒或把药放在显眼的地方(如餐桌、床头柜等)或在几处放一份(如办公室等),也可让家人提醒服药时间。药物的服用要遵守服用说明,如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时间与进餐的关系一定要遵循,不然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达不到治疗效果。②区分药物过敏症状和药物副作用。当皮肤发痒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一般是药物过敏症状;而出现腹胀、恶心、腹泻、眩晕、瞌睡等,一般是药物的常见副作用。③对待出现的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新治疗方法不要盲从,要从其他方面综合考虑这种治疗方法对自己合不合适,如接受治疗后有改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健康问题、生活方式等方面是否和自己一样,在经济、身体等方面能不能承受等。

2 结果与讨论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强有力的家庭支持是居家保健中最宝贵的资源财富,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强有力的机构资源。社区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慢性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及技巧,采取群体教育与个别指导、跟踪随访相结合、组织讨论与授课相结合、信息及时反馈与强化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管理前后对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卫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改变的对比[4],一般经过6个月的社区慢性病干预,慢性病患者都能形成自我参与意识,提高自我控制疾病和自我健康的能力,从而使自身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1013.

[3]张晓英.社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经验探讨[J].健康必读杂志,2011(2),15.

[4]王春霞、陈红、王乐香.论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l7(3).21.

猜你喜欢
慢性病服药社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社区大作战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药先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