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法指导探究

2011-04-01 19:57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冯回祥特级教师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学法数学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冯回祥(特级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法指导探究

■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冯回祥(特级教师)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课题。

从目前教育状况来看,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中,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较少,相应地对学生学法指导和训练也落实不够,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的教学质量。因此,针对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数学学科,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方面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以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并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一、学法指导的内涵

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地选择和运用于学习之间,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学法之“学”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了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和谐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学习;学法之“法”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狭义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包括着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方方面面。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它们的作用不同。

动力系统对学生活动起着定向、强化、促进、保证作用,是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替代不了的。

操作系统是指导学习的技巧、策略、手段、途径,主要是解决会学、学会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动力不能学,没有方法不会学。由此,学法指导就不能只抓方法而不抓动力,应该既要进行方法指导,更要给以动力指导,使学生的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都发挥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理论

陶行知说:教学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还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被誉为“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革的旗手。众所周知,他是一名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每个教育观点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学习,研讨。

从第一条来看,陶行知的思想源于一句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先生要求,好的老师,要知道怎样教学生学,也就是怎样授之以渔。

陶先生的第二条思想,正暗合了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他先告诉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乐学”,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合一”。

第三条中,陶公告诉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要求我们教的法子和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2.元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指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三、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基本策略

所谓学法指导,通常指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世纪末叶,中外教育家、学者对此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进入新世纪,“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两大观念的引入为我们如何在新时期优化学法指导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在我们国家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学法指导又有其积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核心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需要教师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就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来谈几点体会。

1.指导学生要会“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听讲能力较差,听不出重点、难点,听不出条理、层次,这样听课就没有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听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听。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听讲,主要应注意听老师每节课开始时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老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连,注意听老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最后,是培养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即在做作业之前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2.指导学生要能“读”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①读课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中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联系分数乘法想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②读例题。在尝试练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初步领会解题方法。如在“解简易方程”的教学时,可在出示尝试题后让学生带着解方程的格式和注意点去阅读例题,掌握解方程的方法;③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④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⑤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如: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结语里同时用了两个“通常”,在总结方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通常”的具体含义,比较出不同,以便更好地掌握。

3.引导学生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这个思维过程,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说,启发、指导学生发表见解,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要善“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足见笔记的重要性。记笔记有一定的技巧,如果掌握得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其次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简洁美观,而且便于记忆和使用;再次要熟练掌握数学中常用的书写格式;另外还要会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和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例如,在分析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分率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5.启发学生要勤“思”

知识,只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而不是单纯凭死记硬背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提问,不仅能把教学内容逐步展开,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想真正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提问艺术,要找准问题,精选问题,组织问题,而后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数学教学中,还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勤思多想,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可见实施学法指导势在必行。诚然,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而且也是一项十分具体细致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真正做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不学”。让学生在“会学”、“爱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学法数学方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