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石模型”看黑龙江省边境城市对俄经济合作结构升级——以黑河为例

2011-04-03 03:12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俄方要素

侯 凯

(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一、“中心—外围”结构之变

黑龙江省对俄经济活动以对俄边境贸易活动起步,几十年发展下来,形成了以进口俄方资源、原料,出口中方轻工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这种贸易结构是双方经贸活动的主流形式,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很强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中心—外围”式的经济结构:我方是“大的工业中心”,俄方则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原材料”的“外围”。按照该理论原理,在这种“中心—外围”的关系中,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不平等的,后者经济发展总是落后于前者。“外围”的俄方总是期望改变这种结构,改变不成,就设置壁垒且政策朝令夕改,令人很难适应。但是这种结构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随着“外围”原字号资源稀缺性的变强,“外围”的谈判能力愈发强大;而“中心”针对“外围”资源的技术创新能力趋弱,表现就是像黑河这样的城市只是一个“流通平台”,当地制造能力缺乏,其对俄出口的主要产品比如鞋、服装、箱包、坚果、塑料制品、汽车零配件等都是南方厂家在南方生产,在当地销售的。而且这些出口品也不是对进口原料进行的加工,未能衍生出针对进口资源进行加工的技术创新。结果是“中心”“外围”关系异位,“中心”有沦落成为原来“外围”资源销售的“流通平台”的附属品的可能。同时,“外围”资源供应方从不可再生的角度,出口更加苛刻,又没有“中心”提供技术和资金发展支持,可能锁定在资源输出的位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最终结果是“中心—外围”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被迫依赖区域外的支持和援助。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发掘该区域资源和加工能力的潜力,突破现有的经贸合作模式,实现经贸合作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升级。通过大项目合作、技术合作、直接投资等方式,从“贸易型”向“加工型”升级,培养区域特色竞争力。

二、“钻石模型”分析

波特总结了大量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得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钻石”模型。该模型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资源要素、需求、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四要素各有侧重点,结合黑河区域经济实际,分析如下:

(一)取信利益相关者,获取可靠资源

就区域生产要素来说,波特理论认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能源、基础设施都属于生产要素范畴,但这些都属于初级要素。初级要素通过被动或简单投资即可获得。但具体到黑河及其辐射的俄境内区域而言,由于资源产权不在同一主权国家内,因而资源本身的获取难度就明显增大了,不是靠简单投资即可获得。这时特别应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等。对跨国获取资源的企业而言,资源所在区域政府、居民、社区、环保团体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可以明确以契约形式约束的企业经营相关人员。对于俄方正常的对环保、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就业压力的相关政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也应该理解。必须把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成本考量纳入到企业整体成本中来,承担必要的社会成本。作为跨国企业,就是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后,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对相关资源的“国民待遇”类的使用权。对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取信,就是培育高级要素的过程。同时,必须看到,俄方拥有的高智能人才,是波特所说的高级生产要素,其人力资本价值不可限量,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获得,能够极大地提升我方利用俄资源的效率。

(二)满足挑剔客户,开拓新兴市场

在波特看来,消费者的特性(特别是挑剔程度)比市场的大小更为重要,特定消费者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成长。这似乎可以用管理学上的X理论来拟人化地解释: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是消极被迫的,需要消费者强制,只有强有力的挑剔、严密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出于生存需要而不断完善经营管理。面对严酷的生存条件,企业有两个选择:坚持和退出。坚持意味着按照消费者的意愿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压缩成本,严格管理。其结果是在达到消费者要求的过程中改善了管理,培养了竞争力,适应了市场环境,进而开拓占领更大规模的相似市场,当然对环境不那么恶劣的市场就更能发挥其竞争力,从而更容易扩大市场份额。俄罗斯人似乎比我们国人挑剔些。以黑河对俄农业为例,俄方消费者可谓“百般刁难”:中国农作物使用了俄禁用的种子、化肥、农药,废弃塑料薄膜污染了土地,过度使用水源导致河流干涸,搭建大棚砍伐树木,农药含量超标,生产过程不规范,生活垃圾、农药瓶随意丢弃,影响食品安全等。下诺夫哥罗德州2007年取消了与中国农业的合作计划,而坚持下来的如逊克的龙昌公司则不断扩大影响。这样的消费者是农业企业竞争力的最好打造者,我们应该在对俄合作中充分利用,有意识地选择这样的行业进入,从而锻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谋划优势产业,培养特色集群

钻石模型的第三个要素是要有相关行业和产业支持,这意味着需要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有三种:市场自发形成、政府推动形成和混合形成。现阶段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可否认,所以自发孕育和政府规划性指导的混合培育形式更为多见。发现产业集群形成的规律很重要。我国产业集群有四种形成方式:青岛电器集群的生产创造型、义务小商品的市场创造型、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型和其后的产业扩展型。

总结这些形式,可以发现生产创造型和市场创造型有在这一区域发展的可能性。因为生产创造型需要依赖一定的稀缺资源,而这一地区的电、油、林、地资源比较丰富,而且俄远东科技也很发达,资源和科技人力相结合,有创造出独特的优势产业集群的可能。比如黑河的硅基、有机化工、阿穆尔—黑河500万吨油品储运与炼化项目、对俄农业项目,就有可能带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就市场创造型而言,这一区域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定的对俄贸易市场,但这个市场相对狭小,应考虑向俄腹地及日韩地区辐射,惟有如此才可能进一步吸引我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至此,将市场创造型与产业转移型和产业扩展型有效结合。当然产业集群产生的最核心要素是企业家及创新(初始可以是模仿)企业——可吸引可移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因素,每个产业集群都是有特色的,此区域特色表现为与黑龙江区域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家。

(四)结构取胜,优化治理

钻石模型的第四个要素是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核心思想是通过企业结构构建不同风格的团队,形成不同风格的竞争力。团队风格可以形成不同的竞争力,比如德国的企业团队中通常以工程师为主导力量,因此德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强,与团队重视技术关系密切。美国企业常常以财务人员为管理核心,因此美国企业更偏好规模并购等财务性发展。对于中俄边境地区的企业构造什么样的团队能够提高竞争力,关键是调动俄方人财物的积极性,所以应该构造合资性的团队,而非中方独资的团队,俄方以资源、人力、技术入股,目的是使俄方能够持续充分享受中方的收益。前苏联时期,俄远东地区被当成是苏原料和能源的供应基地,只重视产出,不重视投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社会福利差。21世纪以来,俄重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苦于资金不足,对该地区支持有限,该区域不得不转而寻求东北亚地区中日韩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俄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稀缺涨价的大趋势下,俄方不愿意做一次性买卖,而希望长期获益。可通过入股中国企业进而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发展。具体操作时,考虑到俄方经营管理水平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甚了解,可以通过设立优先股的治理方式,使其享受收益权而减弱管理权。这样既调动了积极性又避免产生大的管理问题。当然,对于俄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可以适当调整。

(五)政府造势,善用时机

钻石模型四要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政府和机会。机会可能与区域环境无关、与企业内部管理无关、与政府影响力无关,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一旦发现机会一定要善于利用。机会表现通常有: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生产成本的突升、区域市场需求剧变、全球金融大波动、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战争等。目前,中俄边境区域的机会至少表现为俄开发远东的重大国策及相关效应,比如APEC会议、阿州成立经济特区、中俄远东合作深化等。这种国家战略层面的机会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交织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变革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波特认为政府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引导才行。政府的角色是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方面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起造势的作用。政府通过分析掌握的各类宏观信息,前瞻性地发现宏观机会,进而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培育高级生产要素,通过苛刻的政府采购行为成为挑剔的需求者,通过立法营造公平有激励的竞争环境,是政府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工作。

三、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建议

(一)做好对俄公关交流

打造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一条是充分利用俄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级人力资源。但是,俄罗斯人普遍存在布热津斯基所谓的“被殖民”的忧虑,故而对中方的态度总是机会主义态度。只有改变俄方的这种心态,才能谈到真正高效地利用俄方资源。改变心态的方法只有搞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双方都能接受的“认同”,而不是现在的双方民众及政府的互相指责。该区域双方民众和政府都有在各自国家相似的经历——基于原料输出地的衰落经历和振兴渴望,而且有过20世纪50年代的友谊交流史。这些“共识”是区域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政府和民间的多途径交流,才能战略性地改变区域合作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设立国家、省、市三级对俄文化交流基金,省市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各级政府和各行业对俄交流活动,定量、定期、定性地进行考核,目的即是促进俄远东地区有利于经济生态优化的各类“共识”“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交流的主要内容涉及三部分:一是政府层面的经济建设经验交流,通过输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贸易、财税等方面经验,共谋提升俄远东各地区政府经济实力;二是企业层面基于科技、环保、资源利用、资本运营、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三是民间文艺、体育、习俗等方面的交流。特别还应重视针对青年一代的专项交流。

(二)确立并支持主导产业

根据钻石模型,对俄边境地区在生产要素和需求要素方面都具备优势的产业包括农业、采掘业、加工业,结合黑龙江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和“十大工程”中的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可将现代农业、矿产开采、有色金属延压、石油化工、电力生产作为重点支持产业,做好产业链延伸研究分析,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尽快形成集群式发展规模。建议设立产业研究基金和产业扶植基金,对相关产业提供信息政策支持。扶植和研究要针对不同产业形成不同的研究重点,并注重传统产业的高科技化和信息化。对采掘类和石油类中的上游部分,重点在开采不确定性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植;对加工业中游产业,普遍的模式是低毛利低费用的低利润经营模式,可一方面通过提供并购支持政策助其规模取胜,另一方面通过引智和研发激励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形成高利润的结构升级;对下游类企业,出台政策帮助其发育品牌价值。对现代农业部分,注重产前的种子培育支持,产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产后的品牌、物流支持,强化对俄农业竞争力。

(三)加强对俄产业园区建设

借鉴中俄信息产业园的建园模式,采取“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即由我国境内园区和俄罗斯远东园区共同组成。园区分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协作统一、物流通畅和层次分明的出口加工配套基地。在物流仓储区内设口岸联检区、仓储运输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区,货物在园区签封后可以直接出口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园区充分利用中方资金、人力、管理和政策优势,进行对俄特色产业加工,完成大散件,通过黄金通道(直通车)拉长生产线,延伸到俄境内的产业园,进行整机装配形成商品,并就地销售或出口第三国,低成本、低风险和直入式地开发俄罗斯、独联体及日韩等国家市场。以俄罗斯和东北亚等市场为导向,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入驻。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增强企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在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智力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在制度上保证“有产者”的地位。对企业中投资人的占有权、生产剩余的索取权都应以法制的形式给予有效的保障。在分配制度上要积极提倡技术入股、按要素分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技术专家可安排股权和期权激励,在企业的税收、用地的费用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

(四)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产业结构提升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发生产要素、培养高级要素,满足需求方的苛刻要求,接受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承受大量的失败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发现价值,承担风险,帮助新兴企业做大做强的功能;同时,它还能帮助传统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品牌和市场,帮助传统企业扩张规模。所以,应该大力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此,建议制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入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取消对私募基金的歧视和限制。使私募基金在税收、融资、要素配置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享受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场准入的政策。思路应由“禁入”向“允许”转变。即凡是法律、法规不明确“禁入”的领域,都可以“进入”,为私募基金的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空间。三是要放宽私募基金进入的领域。只要是不涉及国家产业安全的产业都可以进入,现代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都可以允许私募进入。四是为私募基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包括良好的社会环境、金融环境等,使私募基金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硬件”、人文和金融支持。五是建立金融功能区,建立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六是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帮助私募基金投资者解决退出途径,完善私募基金退出机制。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俄方要素
俄外长: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透明度不抱期待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