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新闻英译研究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

2011-04-07 14:17谢新云戈玲玲
关键词:英译译者译文

谢新云 戈玲玲

软新闻英译研究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

谢新云 戈玲玲

软新闻英译实际上是编译改写的工作。编译是翻译的一种, 即运用增、减、编、述、并、改手段, 对新闻事件进行变通翻译, 从而达到准确、适当地报道该新闻内容的目的。而这一点与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定义的认识,与目的论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文本类型说等理论不谋而合。拟用实例从三个方面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的适用性:译者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特殊性。

软新闻英译;编译;功能翻译理论

理想的翻译是把原文的信息完全在译文中忠实地再现。但是在新闻报道的翻译中信息转换的幅度很大,译文并没有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容风貌,而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对译文做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译文读者的预设和需求。在国外的众多翻译理论中,功能翻译论对新闻报道,尤其是软新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来讨论软新闻英译的“合适性”。

一 软新闻的定义

根据时效性的强弱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的不同, 新闻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 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通常指那些严肃的、事件性的、时间性的、题材重大的新闻故事。中国的《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1993)概述如下:硬新闻是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 “题材重大”或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这类新闻时效性不强,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因而称为“硬新闻”。

相对于硬新闻,软新闻很难界定。为方便分析, 现将中、美、澳以及国内对 “软新闻”的定义摘录如下:

1.1993年美国一本教科书 Reporting for the Print Media 中的描述:软新闻通常指特写或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应时或不甚重大, 但决不枯燥。软新闻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这些新闻故事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这些故事用更多姿多彩的风格写就,更多地使用奇闻逸事,引语和描写;

2.另一本美国教科书中这样写道:那些强调娱乐甚于通报新闻的故事被称为软新闻, 有时也用“特写”和“人类兴趣”这样的称谓来指“软新闻”;

3.澳大利亚的一本有影响的新闻学教材概括如下: 在软新闻里,新闻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不必出现在导语中。然后, 接下来, 软新闻结构不使用倒金字塔或螺丝钉形式。它们几乎总是以间接或延缓的导语开头,以这种方式,读者的注意力被一种即将出现的许诺抓住,而不是由于一种重大性 ……与重要性相比较,软新闻更倾向于不寻常和娱乐;

4.中国的《新闻学大词典》概述如下: 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剌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

综上所叙,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以一种轻松自由,富有艺术感染力,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写法让读者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等新闻。

二 软新闻的翻译特点和现状

总体来说,新闻的基本文体特点有:1. 用词新颖、独到。 2.句式丰富多彩: a巧用时态、前后呼应;b使用被动语态频繁, 重点突出;c结构上层次分明; d善用修辞。除此之外 ,软新闻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内容以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要内容; 2.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 3.以轻松、活泼和入情的手法表现。与之相对应的硬新闻则主要反映严肃、政治色彩较浓的题材; 注重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 笔法严肃、客观。在翻译时,为克服文化障碍,使软新闻在目的语中取得它在源语中同样的传播效果,我们必须采取不同于硬新闻翻译的、灵活多变的方法和处理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对原文做大幅度的改动,因而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翻译只能称为“编译”(Adaptation) 。

三 功能派翻译理论和软新闻英译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同时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的理论。功能翻译论认为,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源语文本提供信息,译者则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 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 来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甚至可以酌情大胆改写(Adaptation)。至于译者对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 则取决于翻译委托人和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愿望。

就软新闻的翻译而言,它打破原文的句法结构、先后顺序等,而对译文进行重组。另外,新闻报道借助于翻译来传递的信息也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是概括性的还是部分性的传递。所以译者要选取“一些认为重要的信息的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俞建树,2001)。至此,我们得出结论: 软新闻翻译实际上是编译改写 (Adaptation)。编译是翻译的一种,即运用增、减、编、述、并、改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变通翻译,从而达到准确、适当地报道该新闻内容的目的。而这一点与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定义的认识,与目的论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文本类型说等理论不谋而合。以下笔者用实例分析了软新闻英译的困难及其特点,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功能翻译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的适用性:译者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特殊性。

例1:茶馆内陈设古朴典雅。八仙桌﹑靠背椅以及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无不渗透出特有的京味气息。——《中国日报》

The elegantly furnished tea house features furniture of strong Beijing flavor, such as the "Eight Immortals” table, a square table large enough to seat eight people with 8 wooden high-back chairs, and palace lanterns hanging from the roof.

很难想象,不懂中国文化或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游客会理解“八仙桌”﹑“靠背椅”和“宫灯”,更不用说理解“京味”了。因此,是否让外国读者理解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成了这则软新闻翻译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译者恰当地使用了添加信息的手段,把“八仙桌”﹑“靠背椅”和“宫灯”分别译成the “Eight Immortals” table, a square table large enough to seat eight people with 8 wooden high-back chairs, and palace lanterns hanging from the roof. 这样,不仅译者的意图达到了,译文能被西方读者接受且带有新奇味,文化缺省也就弥补了。

例2:夏日,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荫之中。五色的海子、流水,梳理着翠绿的树叶与水草, 银帘般的瀑布抒发四季最为恣意的激情。温柔的风吹拂经幡,吹拂树梢,吹拂你流水一样的心情。——《九寨沟旅游宣传册》

In summer, Jiu Zhaigou is set off by green shades. The colorful lakes, flowing waters are combing the green leaves and water grass; the waterfalls like silver screens are expressing themselves most unscrupulously. Soft wind sways the Buddhist streamers, the tops of the trees and your heart as free as the flowing water. (Ju Shujie, 2007: 49)

就中国读者而言,这篇旅游报道无疑是精彩的、抒情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若直译成英语,西方读者一定会难以接受,因为西方人更加重视旅游新闻的简洁性和传达信息的功能,因而,他们会认为这则报道太夸张,太冗长而缺乏说服力。这样,这则宣传册就失去了它自己的初衷:吸引外国游客到张家界。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讲,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在这里,具体来说,吸引外国游客到九寨沟就成了翻译这则报道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首要的一条是要让潜在的消费者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理解并接受旅游文本,因此,为了实现译者的意图,译本就应用一种更加简洁的方式把信息传达出来,即采用删减法(删减不太重要的信息的手段)。有人做了如下更改:In summer, verdant shades penetrate colorful lakes, flowing water and sparking waterfalls. With soft wind swaying the Buddhist streamers and treetops, you will surely feel comfortable and relaxed in Jiu Zhaigou. 两相比较,孰优孰劣,熟知西方文化的人就一目了然了。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实例佐证,从而得出:德国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增加、删减、改动等“编译”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编译法”是对直译等忠实原文的翻译方法的有效而必要的补充,是增强信息的交际功能实现翻译交际目的的必要手段。

[1] Fowler, R. Language in the News[M]. London: Routledge, 1991.

[2] Nord,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or Training." Eds. Cay Dollerup and Anne Leddegaard. Teaching Translation arid Interpreting. Selected Papers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 Benjamins, 1992. 29~30.

[3]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 Reiss, Katharin.“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Eds.Andrew Chesterman.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Helsinki: Oy Finn Lectura Ab, 1989:112.

[5] 方幸福. 编译在软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6):64-67.

[6] 甘惜分. 新闻学大辞典[M]. 郑州:河南出版社,1993:12.

[7] 黄忠廉. 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8] 傅敬民,张顺梅,薛清. 英汉翻译辨析[M]. 上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45.

[9] 金惠康. 跨文化旅游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10]瞿淑洁. 旅游文本的英译:功能翻译视角[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47-49.

[11] 李本乾. 对《对国内有关“硬新闻”和“软新闻”界定的质疑》的质疑[J]. 国际新闻界, 1999.

[12]谢新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新闻编译[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8(6):173-175.

[13] 俞建树. 论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1):25-27.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黄其辉 郑英玲)

OntheAdaptationofNewsEnglishFromthePerspectiveofFunctionalistApproaches

Xie Xinyun Ge Lingling

Adaptation refers to one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making full use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expansion, omission, editing, paraphrase, substitution, reconstruction and so on to translate the source text freely to fulfill the news function of accurate and proper report.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can be the guidance of C-E soft news translatio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intentionality of translator, the acceptability of target text, culture-specificity.

soft news translation; adaptation ;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谢新云,硕士,副教授,湖南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研究方向:专门用途英语与翻译。邮政编码:421001

戈玲玲,在读博士,香港大学;教授,湖南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和语言学。邮政编码:421001

1672-6758(2011)01-0058-2

H315.9

A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译文摘要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