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英译本比较研究

2011-04-07 14:17徐丽月
关键词:荷塘月色韵味朱自清

徐丽月

《荷塘月色》英译本比较研究

徐丽月

以张梦井先生在《比较翻译概论》中提出的散文译质的三个标准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的标准为理论基础,并基于他的“采蜜式比较”和“借鉴式比较”方法,提出“采蜜借鉴式比较”。基于以上理论对《荷塘月色》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荷塘月色》;译本;比较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存在,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1]不同的翻译者因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对文本的翻译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吸收各家精华,把我们的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播出去。除此之外,通过比较,年轻的翻译学者在说一篇文章翻译得好,不会说不出到底好在哪里,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今后推动我国文化精髓的传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选取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旨在通过比较能吸取两个译本精华,对创造更好的译本给予启示,希望年轻的翻译者更加重视比较翻译。

一 理论基础

1.散文文体的同项比较。

张梦井先生在其《比较翻译概论》一书中根据刘世聪先生分析的散文的三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提出散文的译质也不妨以以下三方面作为标准:信息传递是否充分;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本文在对两译本比较时依据此标准进行比较。

2.“采蜜式比较”和“借鉴式比较”。

张梦井先生在此书中还提出了两种比较方法:“采蜜式比较”和“借鉴式比较”方法。本文试把“采蜜式比较”和“借鉴式比较”方法结合起来,既采各家之长,也分析各家之短,从他们的短处吸取教训,称此法为“采蜜借鉴式比较”。

所以,在方法上我们比较时以信息传递是否充分;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为标准,对两译本进行“采蜜借鉴式比较”。

二 《荷塘月色》相关内容介绍

在比较两个译本之前,我们应当了解朱自清写此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心情等。该文章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北京清华园,正值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不久。正直的朱自清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感到失望,但苦于找不到出路而心情沮丧,企图摆脱那个社会的超现实理想。所以文中很多词如:阴森、幽僻等都反映了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平易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他能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创造新意,在平淡中富于神奇。他还喜欢用叠词:郁郁葱葱、曲曲折折等。这些词加强了文章的节奏艺术感。

三 对两译本进行“采蜜借鉴式比较”

在分析了《荷塘月色》的背景及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后,我们对两个译本进行“采蜜借鉴式比较”。本文比较的是朱纯深先生和王椒升先生在《中国翻译》和《英语世界》的两个译本。以下我们把前者简称为朱译,后者简称为王译。

1.信息传递是否充分。

散文译文质量的第一个标准:译文是否充分传递了原文的信息。普希金在《评早期的叙事诗》一文说:“精确与简洁,这是散文的首要美质。”朱自清的散文具备这一美质,译文也同样做到这一点。[2]两篇译文基本上都传递了原文的信息,(除了王译有几处漏译,可能是所采用原文版本的缘故)但仔细推敲会发现有几处翻译传递的信息差距很大。

①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朱译: The most lively creatures here, for the moment, must be the cicadas in the tree and the frogs in the pond.

王译:At the moment, most lively were the cicadas chirping in the trees and frogs croaking under the water.

比较分析:这里王译用“chirping”和“croaking”把那种热闹的氛围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而朱译却没有准确传达。

总体而言,朱译和王译在信息的传递上都是很充分的,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有些差距,仔细推敲,我们可以在信息的传达上做得更准确。

2.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

朱自清先生在写此文时正直的他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感到很失望,但苦于找不到出路而心情沮丧。文章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及后面他写道:“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中可以看出。但是淡淡月色下的树木、小路、荷塘美景使他白日的烦闷顿消,使他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他文中写道:“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类似的句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朱先生愉悦的心情,以及对荷香月色的喜爱之情。最后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那么两个译本在这些表情、情感的传递上是否准确呢?

②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译: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王译:like bright pearls and stars in an azure sky.

比较分析:这句话表达了朱自清对荷花的那种喜爱之情,他用了三个极其美丽的比喻组成一个排比,表达他喜爱的程度和气势。朱译也通过三个比喻组成一个排比,表达出了这种效果。但是王译仅仅用了简单平淡的比喻,没有表达出朱自清先生这种喜爱之情。

③ 这令我到底惦记了江南。

朱译: So my memories drift back to the South after all.

王译:And that is what has set me thinking about Jiannan.

比较分析:虽然两者都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之情,但是朱译中的“after all”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中“到底”一词,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发自内心的思念之情。而王译就没有表达出这种情感。

3.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

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4]信息和情感的表达比较容易表达,但是散文的美学享受,即韵味的表达却是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一篇优美的散文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其色、其声、其动、其静令人尽情陶醉。那么要将这样的中文译成地道、畅达自然的英文,不仅要求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对等,而且在思想艺术、审美情趣上也应相吻合。[5]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在韵味的表达上极其优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排比、比喻、拟人、头韵、通感等以及使用了二十五个叠词,使文章在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给人在视觉、听觉、嗅觉上一种美的享受。那么两个译本在韵味的表达上是否恰当呢?

④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朱译: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王译:Around the pond grows a profusion of luxuriant trees.

比较分析:朱译中的“lush, shady”,借助sh的重复发音传达了仿佛是树上叶子随风发出的沙沙声,而且也达到了重叠的效果,读起来有种音韵美,比起原文,毫不逊色。而王译中仅仅用了“luxuriant trees”意思表达清楚了,但是效果上比原文逊色很多。

⑤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译:reaching rather high above the surface,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王译:shooting high above the water like the skirts of slim dancing girls.

⑥ 田田的叶子。

朱译:a silken field of leaves.

王译:a mass of leaves

比较分析:两个译本中都没有将上面两处叠词的效果翻译出来,失去了原文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除了叠词以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原文的特色。

⑦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译:A breeze stirs, 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王译:Their subtle fragrance was wafted by the passing breeze, in whiffs airy as the notes of a song coming faintly from some distant tower.

比较分析:原文这句话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达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审美效果。两个译文都做到了。但是朱译使用了主动态,保留了荷花清香的动态美,增加了同感效果;而王译使用的是被动态,没有朱译效果好。

总体比较而言,朱译在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这二方面比王译更胜一筹,但是王译在有些地方处理得比朱译要好。

四 结论

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成长。把中国文化的精髓输出去的任务相当重,我们要在比较中吸取精华,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文章以张梦井先生的评价散文译质的三个标准为理论基础对朱纯深和王椒升先生的《荷塘月色》翻译进行了比较,仅此希望年轻的翻译者在学习中能多作比较,在比较中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贡献。

[1]张梦井.比较翻译概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4.

[2]甘文平.从英译《荷塘月色》看译者的翻译美学思想[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521.

[3]刘晓华.从语言的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看《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J]. 咸宁师专学报,2000:52.

[4]杨玉兰.论散文翻译中审美效果的艺术再现———以《荷塘月色》的英译为例[J].四川外语学报,2008:102.

[5] 李 智.情融意境 神形逼现——析朱纯深先生译文《荷塘月色》[J].中国翻译,1998:32.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张庆祥 郑英玲)

ComparisonofTwoEnglishTranslationVersionofMoonlightOvertheLotusPond

Xu Liyue

Based on Zhang Mengjing’ three standards on evaluating prose proposed in hi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the su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the correctness of feeling conveying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charming expressing, and also based on his Nectar-collecting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approach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approach, the paper put forward its own Nectar-collect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compared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Moonlight over Lotus Pond.

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 translation; comparison

徐丽月,在读硕士,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研究方向:ESP、修辞学。邮政编码: 310018

1672-6758(2011)01-0060-2

H315.9

A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韵味朱自清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荷塘月色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秋之韵味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