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作家汪道昆散文艺术特色论

2011-04-07 14:17
关键词:吴氏散文

乔 根

明代徽州作家汪道昆散文艺术特色论

乔 根

作为与李攀龙、王世贞鼎足而三的明代中后期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其散文创作极具特色。汪道昆散文既不是纪昀所批评的那样“刻意摹古,时援古语以证今事,往往扜格不畅,其病大抵与历下同”,也不是时人所褒扬的那样称之为“闽中三绝”。汪道昆散文在情感表现上体现为理直气壮、感情充沛;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工于描绘、形象生动;在章法体例上颇同司马迁。

汪道昆;散文;艺术特色

汪道昆(1525—1593),安徽歙县人,初字玉卿,后改字伯玉,号南明、南溟,别署太函氏、泰茅氏、方外司马、天都外臣等。汪道昆与戏曲名家王世贞为同年进士,又同在兵部任职,而且关系密切,并称“汪王两司马”。汪道昆在明代中后期文坛名声很高,胡应麟在《诗薮》中称:“汪司马伯玉以文章名天下”。在文学史上,汪道昆以戏曲创作著名,传世作品有“大雅堂杂剧四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及《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等。除此之外,还有《太函集》①等行世。

《太函集》煌煌一百二十卷,其中散文②占绝大部分,共一百零五卷。汪道昆散文按文体可分为序(包括寿序)、传、行状、墓志铭、墓表、墓碑、碑记、碑、记、铭、箴、颂、赞、诔、祭文、说、论、偈、杂著、跋、议、疏、书牍等。卷帙浩繁,种类繁多。姚鼐《古文辞类纂》旨在为人们提供范文,启示古文写作的门径,将古文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13类。上述文体在汪道昆散文中均可以见到。

汪道昆的散文既不是纪昀等所说“刻意摹古,时援古语以证今事,往往扜格不畅,其病大抵与历下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不是査继佐所称颂的“汪中丞文、戚将军用兵及武夷山水为闽中三绝”。(《罪惟录》列传卷十八)汪道昆散文有自己的特色。

一 理直气壮 感情充沛

汪道昆一生辗转于官场、战场、文坛、山林,身份多变,但其用世之心一刻不曾消歇。其散文类似韩愈的古文,理直气壮,感情充沛。

汪道昆喜评点时事,臧否人物。在卷二《少司马陆公平寇序》一文中,他连用四个“公之伐也”评价少司马陆稳的平寇业绩:“陆公当纠纷之秋,冒瘴疠而临不测之地,发纵指示,一鼓而歼之,卒使游公无狼顾之忧。决胜千里,贼无噍类,公之伐也。琏睥睨漳州,即不备,长驱而北,挟重寇而横行,闽事去矣。假令无失其版籍,谓有士者何?公独早计:‘虎既逸而槛之。’封疆之臣,庶几藉此以逭簿责,公之伐也。琏谋不轨,其在协从则首鼠两端,使徒按法而穷治之,是搏虎而传之翼也。公布恩信,遂令反侧自安,其卒也,反戈而毙之,不啻射隼,师不必老,士不必危,不旬日而告捷,公之伐也。闽兵连祸结,人人自危,群无赖幸琏出而应之,不者惴惴然重足而立矣。琏伏诛,民皆帖席,释之刀锯之下,拯之沟壑之中,肉骨而生之,非直一手一足之烈也,公之伐也。”接下来,汪道昆用“后羿受射”、“丈人承蜩”的例子分析陆稳能建此功业非“足智多术”,乃“专一之效也”。说理透彻,分析精到。

汪道昆在散文中喜欢引用自己的话展开议论,似乎真理在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充沛的情感力量。如卷三《送方敬之序》一文开篇劈头就说:“往余有言:‘箕者善弓,裘者善治,则其习然哉。’士即有奇,不习犹将不利。乃若一旦授之事,可必有功,惟方仲子耳。”借助习语,阐述自己的看法。类似的还有卷二《送苏使君考绩序》一文开头:“高阳生曰:今之用人犹市谷也。市人贵稻而贱黍稷,以稻为市。幸驵侩居其间,虽荑稗必售;如其以黍稷往而莫为之先谈,人且目摄之矣。夫五谷之树,获同耳;荐宗庙,羞王公,其所用者同耳。而或贵或不贵,则世俗使然,然亦悖矣。夫既贵稻而重贾之,安用荑稗?彼其生也,与稻同登者也。卒之驵侩为政,黍稷不售而彼售焉,悖之悖者也。今之仕者岂不然哉!夫仕之取重者两端:上之则天子所藉,次之则乡国所藉者也。上之即得中材,往往自致青云之上。其次则多所菲薄,盖什五而贵一人焉。此稻、黍稷之辨也。顾此善仕者,藉资以干进,率以荑稗而冒嘉谷之名,于是斗筲之人宁为荑稗无为黍稷,盖靡然向风矣。乃若倜傥瑰奇之士,不归则已,宁讵能委蛇蒲伏而干驵侩之权乎?”以“用人”比作“市谷”,人才本身质量如何不论,而以世俗力量衡量人才价值,这样的做法汪道昆以为“悖矣”。激愤之词,由此可见。又如卷一《送陈使君守兰州序》,开篇就说:“自古文学之士,往往喜言兵。非习兵也,居常自负其有,人固未尝奇之,于是挟其感愤之气,幸得当事而发一奇焉。若汉贾生、魏陈思王是已。彼抱竽而舍瑟,越樽俎而治庖人,则怏怏者之为,非始愿也。”解释了“文学之士”“喜言兵”的心理原因,主要是怀才不遇,有“愤”而发,借“兵”明志。

一般来说,理直气壮易失之于粗豪,装腔作势,使文章了无韵味,而汪道昆散文有真实的思想情感作底蕴,故虽理直气壮,但情感充沛,读之很有感染力。如卷十一《北山方长公六十寿序》论述生命的寿夭问题:“夫达生之旨,则余有味乎庄生。盖自其同者异之,彭之于殇,异也;自其异者同之,委形之于委蜕,同也。仙翁师道虽仙才,安敢望彭祖?彼其倏然而往,不亦殇乎?越在雅歌,张仲至于不朽。果能力行孝友,为可继,为可传,寿之类也。昔之论寿者,必归本于仁,孝友则仁之发也。”对此枯燥抽象问题,汪道昆能娓娓道来,以人物为例作比较,充满感情,读之使人恍然大悟。又如为戚继光所作的墓志铭,用充满感情的笔调写到戚的去世:“腊日鸡三号,将星陨矣。”将星陨落,情何以堪?

二 工于描绘 生动形象

汪道昆的散文在刻画人物时,吸收了秦汉散文的优点,长于刻画人物,其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在为其妻吴氏所作的墓志铭中,汪道昆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人物形象。汪道昆回忆亡妻在世时,其妻弟殇,亡妻吴氏“哀毁骨立”(卷四十六《赠恭人亡妻吴氏墓志铭》,下同),汪道昆予以劝慰:“毋毁,假令病中五内,将不可为。”其妻痛哭道:“天乎!吾父母之日昃矣。独一子又死,谓吴氏宗庙何!”后来吴氏病情加重,“瞪目谓予:‘妾不幸以膏肓之疾累君,君劳苦矣。乃今命在旦夕,君犹能活我乎!’” 后来,医者告诉汪道昆吴氏因“殷忧而内蚀,内蚀则精亡”。通过此则描写一方面刻画了汪道昆夫妇情深,不忍永诀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吴氏姐弟情深,眷念父母,为家人着想的孝女形象。着一“瞪”字,非贪生怕死也,乃不忍双亲孤独无靠,又将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也。

乐生恶死乃人之常情,而隐者周有道则不然。周病重时,“闻邻有哭声”(卷三十九《隐君子周有道传》,下同),周“力疾援笔为诗”,以诗歌劝慰之。待到病情加剧,周从容安排后事,先向母亲诀别,说:“母幸无恙,儿从此辞。”回过头来对其妻曰:“妇在犹子在也”,并将财物一一分给“所亲”。周有道颇有庄周之遗风,能“通穷达,一死生”,实乃旷达之士。

在卷五十四《明故处士溪阳吴长公墓志铭》一文中,写到一个叫吴良儒的人,本来准备走读书之路,因经济困窘,其养母戴氏要他面对现实,分清轻重缓急,故而选择经商,后终成一代富商。在这里,戴氏的形象除使用对话得以体现外,还有两个标志性的动作:先是“泣下而执处士之手”,劝其面对现实;后来因养子吴良儒答应经商故而“笑曰”。由“泣下”到“笑曰”,前忧后喜,形象鲜明。

汪道昆的散文中还可以见到形象的比喻。卷八十三《祭戚少保文》写“将相相得”,将其比作“鱼水”“云龙”、“手足腹心”“家人父子”。通过一连串的比喻,也就是博喻来解释抽象的本体“将相相得”,使之具体可感。又如卷十一《寿吴氏叔五十序》一文论及医术,汪道昆以为:“医家累千万言,大较为养生设也。解牛薄技,闻者乃喻养生。一技之精,进于道矣。”以庖丁解牛比喻医家医术,二者皆为“养生”,都要追求“技进乎道”的效果。换而言之,不能满足做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医者,而要超越于“技”,达到“道”的层面。惟其如此,方可“游刃有余”,成为一代名医。再如卷六《御使中丞张公平蛮序》一文写吴浙、粤、闽三地受倭寇侵害的程度有所不同:“粤故与倭为市,其未中粤逾深,加以山海渊薮,乘乱为虐,腹心之寇,不暇为谋,一何棘也!人言吴浙痈也,毒自外传之;闽其疽乎?毒自中溃;粤犹之疠也,盖与有生为始终,虽有国医,鲜不狼顾。”以“痈”“疽”“疠”三种不同的病症分别比喻之,写三地因位置不同,故而受侵害深度不一,应对的措施也不尽相同,符合军事地形学原理。

三 章法体例 颇近史迁③

从章法体例上来看,汪道昆散文尤其是传状文深受司马迁影响。

首先,汪道昆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太史氏曰”“野史氏曰”“司马氏曰”“泰茅氏曰”“异史氏曰”等表述方式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看法。④这些评论多三言两语,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如卷二十八《吴子钦传》一文结尾:“司马氏曰:嘉靖初,士不论武久矣。见挟短兵、衣短后者,辄洒然以为非常。且也,士有奇,不得一试,愤无所发,卒托非常为名高。或求神仙,或谈王伯,大抵皆放言耳。耳视者不察,或从而訾之。子钦负不羁之材,乘之以肮脏不平之气。彼以淮南为口实,岂其本心哉。不幸而中道夭,竟以任放终焉,惜也。”对吴子钦的“布衣之豪”发表议论,指出其有“豪侠之气”乃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愤无所发”,与司马迁之“发愤著书”说遥遥相通,隔代呼应。

其次,汪道昆模仿司马迁《史记》,将同一类型的人物合传论之,如卷三十一《世医吴洋吴桥列传》。因吴洋、吴桥二人父子关系,又同擅医术,故合而传之。该传模仿《史记》之《扁鹊仓公列传》,同为医家,医术精通。汪道昆以洋洋数言、若干案例,写吴氏父子二人的高超技艺和优秀医德。又如卷三十八《乡饮三老传》,将三位乡贤合而传之,写他们的嘉言懿行以“阐幽贞,扬侧陋”。

再次,汪道昆借鉴司马迁《史记》之“互见法”。概而言之,“互见法”乃本传晦之,他传发之,这样一方面为了避讳,另一方面也为了使文章紧凑,不拖沓。如卷三十二《天宝江氏家谱序》:“次公居常有孝友之誉,语在何先生传中。”又如卷三十四《方思善传》:“凡诸眇论,具在伯子时化谱中。”汪道昆散文借用“互见法”,不是为了避讳,而是使文章条理清楚,不枝蔓。人物事迹可以通过相关传状、墓志铭、家谱相互勾连,相互阐发。

最后,汪道昆为市井细民立传,此点颇近司马迁。众所周知,司马迁“七十列传”有不少是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写,如刺客、滑稽、农民起义领袖、货殖、隐士等。汪道昆亦如是,其笔下有医者、隐士、庖人、真人等。为这些小人物立传,让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席之地,不致被历史淹没。

概而言之,汪道昆借鉴司马迁笔法,从体例章法上学习《史记》,并有一定程度的超越。

四 言简义丰 平实自然

汪道昆散文语言精炼,超过万言的不多,大多为数百言或千言。散文语言质朴,言简义丰,平实自然,不作华丽之语。

汪道昆散文多用谚语俗语或前人名言,如“周之士贵,秦之士贱”“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巧合”“诗书隐约,欲遂其志者之思也”“文武不备,良民惧”“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卿月升仙掌,王春下玉墀”“国俭则示之以礼”等。这些语言因众所周知,可以起到以一总多,言简意赅的效果。借助已形成文化积淀的语言,一方面帮助说理,使之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作者的见识和才学。

汪道昆散文中还可以见到庄子的语言,他多次引用庄子的名言:“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⑤引用庄子的语言来阐述“操行之轨”,同时也以此语自况。汪道昆由庄子语言生发开去,谈士子“得时”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散文中汪道昆也大量引用庄子散文中的典故,如“庖丁解牛”“郢人灭垩”“丈人承蜩”等。汪道昆通过这些典故谈养生之道、技道关系、用心专一等人生问题。此外,汲黯、贾谊、卫青、霍去病等汉代历史人物汪道昆也多次提及,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抒发怀才不遇,“得时”与“失时”问题。

汪道昆散文还注重语言的组织和节奏的运用,连用短句,给文章造成一定的气势,如卷十二《封柱国少师张公七十寿序》:“为而不宰,有而不居,用而不穷,运而无所,积孰隆施,是其机则然矣”“吾见其无成心,无德色,无溢喜,无私忧。”连用短句,音节错落,铿锵有力,整齐而有变化,富有气势。

汪道昆散文还大量运用虚词,使文章灵活多变,情韵丰富。如卷二《少司马陆公平寇序》:“嗟乎,岂徒公之智术足多哉!此有由本也。”又如卷二《送方伯曾公序》:“嗟乎!余观古人,庶几乎得公之心矣。”“嗟乎!余疆场吏也,安能视曾公?然公去,则余怦怦心动矣。”虚词的大量运用,古已有之,最典型的莫过于韩愈。韩愈名篇《马说》,全文共一百一十五个字,虚字占四十一个,汪道昆庶几近之。

前人多批评汪道昆散文多用古语,以致语言“扜格不畅”。诚然,汪道昆部分散文有这样的毛病,滥用古语,几成“碑版纪事”。然而大部分散文能够抒发心声,语言得体,气盛言宜。

注释

①本文所引汪道昆散文如不特别说明,均出自胡益民、余国庆点校汪道昆《太函集》,黄山书社2004年版。

②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指韵文以外的无韵文章。狭义散文则主要指抒情写景的散体文字,即所谓的文艺性散文。参见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本文取其广义。

③本节内容受同仁杨瑾硕士论文《汪道昆六论》(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启发,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特此说明。

④汪道昆在文章中经常以“太史氏”、“泰茅氏”、“司马氏”、“野史氏”等自号。

⑤《太函集》中汪道昆将此语误为老子所言。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theArtisticFeaturesofProseWrittenbyWangDaokunofHuizhouDistrictinMingDynasty

Qiao Gen

As one the three leading writers (together with Li Panlong and Wang Shizh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ng Daokun is well-known for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of his prose. Wang Daokun’s prose does not, as Ji Yun criticizes, “deliberately imitate the ancient masters and prove his comments on current affairs by quoting classics so that it fails to convey ideas clearly in a fluent way, the same as Lixia,” nor does it stand among the works of the Top Three in Minzhong District. As a matter of fact ,Wang Daokun’s prose has its ow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eloquent and passionate in emotion, meticulous and vivid in figure portraying, and it is similar to Sima Qian’s style .

Wang Daokun; prose;artistic features

乔根,硕士,安徽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邮编:245041

1672-6758(2011)01-0092-3

I206.2

A

猜你喜欢
吴氏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