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原因

2011-04-07 14:17黄海涛
关键词:黄老汉武帝儒家思想

黄海涛

略论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原因

黄海涛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儒学独特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儒家学者的积极推动和汉武帝的偏好也起了重要作用。

汉王朝;独尊儒术;原因

儒学自孔子开辟以来,先逢战国乱世,得不到统治者重视,秦王朝建立后,在法家“焚书坑儒”的打击下几遭覆灭,汉初又受到黄老思想的抑制,可谓命途多舛。然而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独尊,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的转折。关于儒学何以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为汉王朝所独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史载“汉兴,接秦之蔽,诸侯四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1](P159)。面对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西汉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史记·曹相国世家》载:“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2](P357)。曹参后来代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2](P358)。文、景时期,黄老思想更加盛行。文帝“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1](P152),躬身俭行,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景帝遵先帝之业,“不受献,减太官,省摇赋,欲天下务农蚕”[1](P37)。史载当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2](P339)。

长期的与民休息,使得西汉政权的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1](P98),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1](P98)。不但户口繁息,农业、商业也有较大发展,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但汉初政治也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首先是中央权力的削弱。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力开始增长,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激化,最终酿成景帝时七国之乱。其次是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棘手问题时,不得不依赖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诸子百家兴起,思想得不到统一。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到汉武帝即位时,经济更加繁荣。《汉书·食货志》描述说:“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P162)。与此同时,无为而治所造成的弊病亦越来越严重。在政治上,吴楚七王之乱平息之后,诸侯王势力虽被削弱,但并没有彻底铲除。他们仍暗地策划,企图推翻中央政权,“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1](P639)。在经济上,地主豪强“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1](P569),他们“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1](P569),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1](P569)。在外交上,匈奴日益强大,对于汉王朝的和亲,往往是公主照纳,礼物照收,而对边境的杀掠依旧。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因此,统治思想的改变迫在眉睫。

二 儒学的对比优势

作为统治思想来说,唯一能和儒家形成竞争的是法家。二者在战国时期已经进行过多次斗争,最终法家思想成为统一帝国秦王朝的统治思想,并通过“焚书坑儒”对儒家进行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但秦朝的迅速灭亡,暴露了“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2](P759)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汉家政权吸取秦政刻暴而速亡的教训,必然要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政治指导思想。

于是黄老之学受到重视。因为它提倡无为,最适合战乱之后需要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得到当政者采纳,风行一时。但它的基调是无为而治,正如曹参对惠帝说:“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2](P358)这样一种因循为用的政治态度和策略毫无疑问不能长久。因为对内无为,地方就会出现一些有为的野心家,觊觎中央政权。而对外无为,使得匈奴咄咄逼人,不遵守和亲约定,屡屡攻掠边郡。最终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证明了黄老思想存在着不可弥补的弊端,给汉朝统治者留下深刻的教训。

儒学作为一门显学,较早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并且从孔子开始,一直渴望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儒家思想在经受战国乱世、秦王朝的打击以及汉初黄老兴盛的抑制之后,依然能存留下来,与其自身的特质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它的包容性。它不仅包容了上自唐尧、虞舜、夏、商、周各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丰富的历史经验,而且包容了下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现实状况。其次是它的开放性。儒家思想能吸收百家思想之长以为已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荀子思想中具有法家思想成份,孟子的“养气”主张也不乏道家思想因素。而汉代的儒家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尽量吸取其他各家的有助于长治久安的思想来丰富、补充儒学的不足,使汉代儒学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全面的政治思想,以适应当时治理天下的需要。在这里,儒学以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基础,又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从而具有了其他诸子之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它能够传之久远的重要原因。

总之,汉王朝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首先排除了使用法家思想作为唯一的政治思想,随后又证实了黄老思想具有严重的弊端不可久用,剩下的儒家思想是最适合也是唯一的选择。

三 儒家学者的推动

儒家学说虽然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同,但儒家的学者们却从未放弃推动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努力。

汉高祖刘邦不喜儒生,陆贾却“时时前说称诗书”[2](P576),刘邦便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2](P576)陆贾回答他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2](P576)于是高祖让其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2](P576)。陆贾著《新语》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2](P576)。博士叔孙通认为“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2](P584),自荐为汉制朝仪。朝仪成,刘邦感叹“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也”[2](P585)。通过陆贾和叔孙通的努力,汉高祖对儒学的态度大有改观,这从高祖十二年十一月“过鲁,以大牢祠孔子”[1](P18)可以看出。

文帝时,贾谊曾多次上书,推崇儒家思想。他在《过秦论》中说:“(秦)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P3)。他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2](P507),并认为汉代社会的种种积弊,都是因循苟且引起的,只有采用儒家礼制思想,才能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然而“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2](P700),贾谊的主张没有被采纳,但为儒学的复兴做了有益的理论探讨。

“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2](P700),因此儒学得不到重视。景帝时《诗》博士辕固生在窦太后面前贬低黄老之书,将窦太后惹怒,使其赤手入圈击豕,后幸亏景帝搭救,方才幸免一死。

武帝即位初,王臧、赵绾、窦婴、田蚡议立明堂,后为窦太后所知,王、赵下狱自杀,窦、田免官去职。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1](P39),武帝准奏。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1](P570)。”公孙弘也上书汉武帝,“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2](P701)。于是,汉武帝“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咸登诸朝峋”[2](P701),“罢黜百家,表彰六经”,[1](P52)完成了“独尊儒术”之大举。

四 汉武帝的个人偏好

史称汉武帝乡儒:“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2](P701)。”汉武帝偏好儒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因为汉武帝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他七岁为太子的时候,受《诗》申公的儒生王臧是他的老师,儒学老师从小给他灌输了儒家思想,使他对儒家思想有深刻的领悟,具备了接受儒家思想的心理素质。他即位之初就大量起用儒生,并制诏贤良,崇儒更化,“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襢,礼百神”[1](P52)。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儒学独尊的进程。

其次是儒学符合汉武帝制定政策的需要。儒家学者在推动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满足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尤其是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的学者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一向善于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要实现封建中央一统,公羊学就在《春秋》中发现了大一统;武帝要确立皇权的绝对地位,抗击匈奴,公羊学就从《春秋》中发现了尊王攘夷,复九世之仇之义;武帝要改变汉初以来的政策,公羊学就讲更化,讲《春秋》有新王必改制的理论。

再次是儒学满足了汉武帝的个人爱好。汉武帝对神仙之道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史记·封禅书》载,“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2](P170),并崇信方士李少君、少翁、栾大等人。因此,儒学中某些与神仙家相通的东西,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如封禅。当时得到汉武帝青睐的公羊学,正是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的神学观念与儒家的经义揉合在一起的结果。齐、鲁、韩三家《诗》学,最受重视的也是带有神秘色彩的齐诗。

汉武帝在位五十年,他又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专制君主,因此,他的好尚,对于儒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五 结语

汉代秦而立,吸取秦王朝纯粹任用法家而速亡的教训,必然要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政治指导思想。汉初统治者运用黄老思想治国的最终失败再次证明,战国以来各家各派的学说,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这个角度来看,是没有哪一派比儒家更为得力的了。因此,儒学在汉武帝时上升到独尊地位,是基于儒学独特性质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汉初儒家学者向统治者推销儒学的不懈努力和汉武帝的个人偏好加快了儒学独尊的进程。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贾谊.贾谊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ClassNo.:K23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张秋芝 宋瑞斌)

DiscussionofReasonsofOustingOthersDoctrines,theOverwhelmingConfucianism

Huang Haitao

During the period of Hanwudi ruling, Confucian ideology became the ruled ideology for Han Dynasty. It is not only inevitable choice for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unique nature of Confucianism. Meanwhile, the Confucian schola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and the Emperor Wudi’s preferences as well.

the Han Dynasty;Domination of Confucianism;reasons

黄海涛,在读硕士,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云南·昆明。邮政编码:650091

1672-6758(2011)01-0130-2

K234

A

猜你喜欢
黄老汉武帝儒家思想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我眼里的黄焕章老人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胸怀
儒家思想与书法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古老的皮影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