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平军入湘对湖南近代史的影响

2011-04-08 05:13马美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

马美著

(岳麓书社,湖南 长沙 410006)

论太平军入湘对湖南近代史的影响

马美著

(岳麓书社,湖南 长沙 410006)

太平军起事后,多次进出湖南,其中规模最大的有1852年太平军胜利进军湖南、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湘作战,以及1859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湖南。太平军在进出湖南的过程中,对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军;入湘;湖南;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全国各地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战争的序幕。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镇压下去,这场农民运动席卷全国18个省,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太平军起事后,先是转战于广西桂平、武宣、永安一带。随后,太平军决定取道湖南,挥师北上。湖南作为太平军出广西后的第一个省份,清朝政府军以及地方武装与太平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从1852年到1859年,太平军多次进出湖南,战斗频繁,其中尤以1852年太平军胜利进军湖南、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湘作战,以及1859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湖南这三次,规模最大。太平军在进出湖南的过程中,对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太平军在湘的战斗情况

(一)1852年太平军胜利进军湖南

太平军从1852年6月进军湖南,到年底离开岳州,席卷湖南南北大部分地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特别是在占领道州、郴州后进行了短暂的修整,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极大的扩大充了军事力量。如在道州修整时,太平军“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三万之数”[1]。但是,太平军在湖南也有几次战争失利。一是太平军在进军湖南途中,在蓑衣渡遭遇江忠源所率楚勇的袭击,损失惨重,南王冯云山在战斗中牺牲。二是太平军进攻长沙,屡攻不下,西王萧朝贵也在战斗中牺牲。也正因为太平军没有打下长沙,他们没有能够在湖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最后不得不全部撤出了湖南。

(二)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湘作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派出一支部队西征,于1854年春直抵湖南。此时湖南的守军为曾国藩训练的湘军,由此开始了两军长达十余年的交锋。太平军一度取得上风,在岳州和靖港都打了大胜仗,曾国藩差点自杀,可是在随后的湘潭之战中,却遭遇了惨败。有学者指出:“湘潭之战,使西征军‘精锐十去其九,不复能军’,对太平军入湘作战造成了严重后果。它是西征军由胜转败的转折点。”[2]曾国藩为了驰援湖北,率领湘军争夺岳州,双方几经较量,最后以太平军败退告终。太平军退出湖南,标志着西征军在湖南战场的失利,这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战略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1859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湖南

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史称“天京事变”。这一次内乱,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等死于非命,太平天国由盛而衰。1859年春,石达开部抵达湘南,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太平军还集结兵力,发动对宝庆的进攻,但不仅未能攻克宝庆,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此后,太平军转战湘西南一带,虽给清军一定的打击,总的来说未能取得大的胜利。石达开部的失利,表明在经过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的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

除了上述规模较大的战斗,太平军还数度入湘作战。太平军入湘,是晚清湖南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湖南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二 太平军入湘对湖南政治的影响

首先,太平军入湘促成了湘军的兴起与湖南人才群体的崛起。

太平军起兵之后,由于清朝政府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各个地方的团练武装迅速发展起来。1853年初,在籍侍郎曾国藩开始训练湘军。此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从湖南发端,与太平军搏杀十余年,最终剿灭了太平军,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统治。湘军的兴起,固然离不开曾国藩的个人才能。但是太平军入湘,也正好让湘军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如1854年的湘潭战役,“是太平军起义以来失败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湘潭之役是关系到太平军与湘军命运的重要战役,若太平军在湘潭对湘军给予重创,那么湘军便会在内外的打击下毁灭。”[3]其时湖南地方文武不满于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必欲去之而后快,湘军对太平军之战的胜利,正好让其摆脱了窘境。此后,湘军又一鼓作气,与太平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最后将太平军的西征军赶出了湖南。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记载:“七月,国藩大治水陆军讨贼,自湘阴转战复岳州。罗泽南以千人扼大桥,贼悉锐来争,鏖战数日,大败之,贼退据城陵矶。泽南同塔齐布乘胜进击,塔齐布手刃巨逆曾添[天]养,贼披靡溃逃。别贼自通城犯平江北界者,亦经忠淑会同源恩等击却之。国藩乘胜东下,八月复武汉,湖南北路肃清。”[4]太平军西征军的失败,让湘军声名大振,这支以湖南人为主体的军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着湘军的兴起,湖南人才群体也开始崛起,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无不是与湘军有关。而湖南人才群体的崛起,又让湖南人在晚清的政治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其次,太平军入湘积极宣传太平天国的教义和农民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参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湖南农民起义的发展。

早在太平军起兵前夕,湖南境内各种社会矛盾非常激烈,就不断爆发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农民暴动。而太平军的兴起与入境,无疑是点燃了这些零星的火种。“在太平天国胜利发展的鼓舞下,各地人民的反清起义蓬勃地发展起来。主要有:长江流域以南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天地会及其支派起义,北方的捻军起义和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起义。”[5]湖南作为邻近广西及太平军最早进入的省份,也是天地会比较活跃的省份,受太平军的影响更大。这表现为,一是积极参加太平军。一度进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洪大全,就是新宁县天地会的首领,长期从事反清活动。1851年1月,洪大全即率众前往金田参加太平军。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境内后,前来参加义军的天地会众、贫苦农民及其他受苦之人络绎不绝。据李秀成记载,在太平军攻克郴州后,附近的群众和天地会参加起义军的人就达二三万之多。正是广泛发动与充分吸收湖南贫苦农民参加起义队伍,太平军的军事力量才得以壮大。二是爆发农民起义。在太平军的影响下,湖南在太平天国革命期间,爆发了无数的农民起义。如1854年太平军西征湖南期间,各地农民起义进入高潮。著名的有浏阳周国虞“征义堂”起义和道州何贱苟起义,与太平军互为呼应,坚持斗争达数年之久。这些起义虽然最后都被镇压下去,但是极大的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敲响了丧钟。

三 太平军入湘对湖南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财政呈现极度匮乏的态势。而镇压农民运动,又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脆弱的中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太平军入湘,对湖南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加重了湖南的经济负担。

湘军是一支团练武装,它的经费来源是自筹,也就是说政府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清政府允许湖南在正常的税收基础上又增设厘金。厘金是一种工商业税,虽然是征自商人,但是商人又通过压低收购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的手段,把税收负担转嫁到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上。湖南是继江苏之后率先设厘金的省份,各种税收名目繁多,商民不堪重负。光绪《湖南通志·食货志》载:“咸丰军兴以来,创设厘金局,专榷商贾,初入银钱各数十万计,军饷赖之。”[4]正是因为征收厘金,解决了湘军的经费问题。“全省厘金开征初年岁入为 140万两,但实际不止此数。……每年的厘金征收数额当在200万两上下。推行厘金制度解决了紧迫的战争经费问题,使湖南的财政在一场持久的国内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在湘军长达十多年的征战中,湖南提供了大量的财力,而这沉重的负担最后转嫁到农民身上,湖南的农村经济更加凋敝。

其次,太平军入湘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迫于农民起义的压力,湖南实行了一些减免赋税的经济政策,并推行经济改革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经济的发展。

太平军入湘后,每到一地都没收地主的财产,开仓济贫,加之各地民众纷纷参加起义队伍,对封建的生产关系以沉重的打击,朝廷的各项赋税也很难正常收缴。统治阶级为了收买人心,保证税赋的收入,也采取了一些减免赋税的经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据光绪《湖南通志》记载,从咸丰元年到同治二年的十多年期间,皇帝多次下诏免征或缓征赋税。如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诏:“被贼窜扰之道州、嘉禾、郴州、江华、桂阳州、永明、永兴、安仁、茶陵、攸县、醴陵、长沙、善化、湘阴、宁乡、益阳、巴陵、岳州十八州县卫应完钱粮,分别蠲缓有差。”“同治元年正月恩诏:所有咸丰九年以前未完正耗钱粮及因灾缓征、带征银谷,并借给籽种、口粮及漕项、屯饷、芦课等项,实欠在民者,全行豁免。”[4]湖南广大农民通过发动起义赢得的这些减免税收政策,保障了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清政府一直实行的地丁漕粮田赋制度,湖南地方政府鉴于其造成局势动荡,农民起义频发,大胆采取了田赋改革措施,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农民在赋税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这些措施的实行,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的经济的发展。

四 太平军入湘对湖南文化的影响

晚清时期,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用李鸿章的话来说,“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信奉“拜上帝教”的太平军,即是以宣传经过改造的基督教教义,作为改变社会的良方。“太平军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发出了空想主义的号召,号召建立一个均田和男女平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6]太平军在湖南的进出,对湖南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太平军宣传的教义,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太平天国把中国的腐败与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太平军入湘之后,他们所到之处,都宣传“拜上帝教”的教义,破坏他们视为异端的祠庙、学院乃至古迹等,对原有的封建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据光绪《善化县志》记载,兴隆庵、洪恩寺、岳麓书院文庙等毁于咸丰二年的战火。如岳麓书院的文庙,“先建于旧院前,明正德二年守道吴世忠精堪舆,更书院向,改建今地。……咸丰二年兵燹,仪物无存。”[7]战火蔓延,对湖南的文物、古迹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太平军所宣传的教义,也冲击了民众的思想,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广大贫苦农民突破思想上藩篱,积极投身到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

其次,太平军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震动,他们开始积极寻求一条改变社会现状的出路。

晚清时期,社会弊端重重,一些进步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于社会现状,积极寻求医治社会弊端的良方。在岳麓书院肄业的曾国藩,很早就接受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希望从实际出发,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1851年底,曾国藩还在刑部左侍郎的职位上,大胆向皇上建言,反应民生疾苦:“一曰银价太昂,钱粮难纳也。”“二曰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也。”“三曰冤狱太多,民气难伸也。”[8]在带领湘军征战太平军以后,对太平军的摧枯拉朽,以及太平军入湘后的人心向背,曾国藩等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他们努力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与落后,强调要经世致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保守落后的社会风气。特别是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军事斗争中,认识到太平军使用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在取得对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之后,曾国藩马上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湘军的另一位主要将领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支持与履行者,这同样与他在和太平军的征战中增长的见识有关。

太平军入湘征战数年,与湘军的搏斗的时间则更长。在太平军失败后,一些湘军的著名将领诸如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等,依然活跃在时代的舞台,对社会的变革发挥着重要影响。太平天国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与湖南发生的关系最著,对湖南的影响也最大。也正因为太平军入湘带来的深刻变化,为湘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突出贡献奠定了基础。

[1]李秀成.忠王李秀成自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1.

[2]王继平.晚清湖南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杨奕青.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M].长沙:岳麓书社,2010.

[5]龚书铎.中国通史·近代前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7]吴兆熙.[光绪]善化县志[M].光绪三年刻本.

[8]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条陈民间疾苦疏[M].长沙:岳麓书社,2004.

K251

A

1673-2219(2011)07-0055-03

2011-04-03

马美著(1968-),男,湖南安乡人,岳麓书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文学、史学、编辑学。

(责任编校:京华)

猜你喜欢
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