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口蹄疫:规模猪场的预防管理与控制措施

2011-04-09 06:48石朝玉谭本宏仇光华
湖南畜牧兽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产区口蹄疫猪群

文 扬,石朝玉,谭本宏,李 丹,仇光华

(湖南省津市监狱,湖南 津市415400)

应对口蹄疫:规模猪场的预防管理与控制措施

文 扬,石朝玉,谭本宏,李 丹,仇光华

(湖南省津市监狱,湖南 津市415400)

近年来,口蹄疫疫情不断暴发,给世界各地养殖业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规模养猪也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通过对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饲养管理、严格引种、疫情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规模猪场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经验。

规模猪场;口蹄疫;防治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兽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蹄部和口鼻部皮肤、口腔粘膜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因其病毒血清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所共患,至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近年来,周边国家和我国部分省份爆发了口蹄疫疫情,对当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规模养猪场的饲养量大,饲养密度高,一旦发生疫情,带来的就是全场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做好规模养猪场口蹄疫的综合防制,刻不容缓。

1 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1.1 全面封闭,阻断传染源进入猪场

1.1.1 推行自繁自养为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一方面推行自繁自养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是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即每一阶段的猪群同时进人同一猪舍单元饲养,转群时又同时全部转出去,进人下一阶段饲养或出售,主要目的是减小小日龄猪与大日龄猪产生交叉感染的几率。

1.1.2 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业务来往的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冬春季节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众所周知,人员可成为猪传染病的机械性携带者。因此要严格控制来访者,杜绝无关人员人场,更不允许经常接触猪只的来访者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进人生产区。至少应该坚持要求来访者穿上猪场提供的胶靴、衣服和戴上口罩并接受有效紫外灯光而以上的照射,进大门的入口处应设置脚浴池,添加有效消毒药物以供随时应用。在养殖场的大门口必须设立两个消毒池,车辆进入场内时,必须经过大消毒池,并且用机动消毒机对车身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进人。

1.1.3 猪场生产区应有围墙、防疫沟或其它隔离设施,春天在生产区周围围墙外播种荆棘类植物,逐步形成天然的防护网,再加上围墙、挖防疫沟将生产、生活区彻底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1.1.4 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清洁意识。不同生产区的饲养人员不得互相串访。即使在同一场内,在处理不同畜群或生产区时,都要更换外套、鞋子,进行消毒。最好不同圈舍都有单独的衣服和鞋子,从其他畜群回来后一定要更换衣服和鞋子。处理完动物或接触任何污染物(如泥巴、尿液、肥料等物品)后,一定要更衣和消毒洗手。

1.2 强化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侵袭,加强免疫工作中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近年来疫情较复杂,口蹄疫病原多型易变,疫苗的效果有时不很理想,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类、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

正常情况下,生产区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猪舍每周消毒1~2次、冬天封闭期和特殊情况每周消毒2~4次。猪场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在每批猪全部转出后,猪栏先经过严格清洗,再用高效的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经空置净化5~7d,然后转入新的猪群。每年更换2~3种不同性质的消毒液,避免病毒对同类消毒剂产生耐药性而变得不敏感。

2 科学的饲养管理

2.1 充分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

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尽量使猪群有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当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

2.2 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规模化养猪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疫综合措施,做到免疫程序科学化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制定免疫程序,以保证养猪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介绍较为成功地控制猪口蹄疫猪场的免疫程序,以供参考:种猪初免后一个月需加强免疫一次,然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有疫情地区每4个月免疫一次;非免疫母猪所产商品仔猪20日龄首免,50日龄加强。在疫区,100日龄需加强免疫一次,共3次免疫;免疫母猪所产商品仔猪60日龄首免,9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共2次免疫;为使母猪获得高水平的抗体,从而提高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建议母猪每年3次免疫。

2.3 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

很多猪场虽然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疫苗,但由于动物个体生理因素、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抗体水平不整齐,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目前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猪体的主动抵抗能力降低,当外界病毒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猪场时,往往引起猪口蹄疫等疫病的暴发。猪场可通过使用如抗疫键等免疫增强剂,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2.4 严格加强疫病监测监控

加强对猪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猪场应制定改进防疫具体措施优化疫病控制系统计划,建立兽医检验室,并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本场商品猪屠宰场检查屠体,以死猪剖检、商品猪屠宰检查、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了解猪群的健康水平以及猪场的防疫、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安全防疫。

3 严格引种

需引进种猪时,不能盲目地引种,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且输出场常年非结构蛋白(NS)抗体检测必须呈阴性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情况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

除在非疫病流行季节引进少量种猪外,避免外购猪苗育肥出售,以防止外来猪群带毒和交叉感染。育肥猪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购进的猪苗在原来猪场没发病,但进入育肥场后,由于环境、饲料等饲养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应激,仔猪抵抗力下降,接着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甚至暴发口蹄疫或猪瘟。

4 发生疫情时的处置措施

4.1 坚持“早、快、严、小”的扑疫原则

发现可疑病例,立即上报,迅速确诊。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将疫情发生范围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4.2 严格封死疫点,清除疫源

立即强制扑杀疫点内病猪及同群猪,进行焚烧深埋,作无害化处理。埋藏点要远离居民点、学校、水源、河流、养殖场,埋藏深度3米以上,回填时必须用烧碱或消毒药消毒,处置时所有场地、道路等都必须彻底消毒,每天消毒1~2次,连续1周,以后每天消毒1次。

4.3 严格消毒灭源

先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用复合酚、消毒灵等药物按比例配制喷洒也可用新鲜生石灰兑成20%的石灰乳或30%的草木灰水刷洗猪圈,每天1次。猪舍、运动场、道路、用具、垫料等用2%~4%火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每2~3 d消毒1次。对粪便、污染的饲料、垫料、污物及周围环境等,可按比例加入消毒药物混匀后消毒,也可采用堆积生物发酵处理 (将所有污物堆积在一起,用塑料薄膜盖严,再用稀泥巴密封发酵处理3个月)。对周围环境用上述消毒药物按比例配制喷洒消毒。

4.4 紧急免疫接种

当猪场发生疫情或猪场附近出现口蹄疫疫情时,对全场健康猪群立即紧急接种口蹄疫高效浓缩灭活苗,接种剂量应加倍(3~5 mL),常规苗每头5 mL,高效苗每头3mL。必要时加强免疫1次。

4.5 严格解除封锁

疫点内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连续观察至少14d,没有新发病例;疫区、受威胁区紧急免疫接种完成;疫点经终末消毒;疫情监测阴性,经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规定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1]薛景山,高佃平,陈智英.口蹄疫防疫问题解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98

[2]陈健雄.规模化猪场如何控制口蹄疫[J].养猪,2008,(2):57~60.

[3]雷浩兵,李诗兵,白国勇.浅析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J].中国猪业,2007,(7):23~24.

S858.28

C

1006-4907(2011)01-0010-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1.01.005

2011-01-24

猜你喜欢
生产区口蹄疫猪群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口蹄疫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
传统农业生产区农村居民点扩张动因分析——基于山东省平度市的农村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