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肉牛应注意的问题

2011-04-09 06:48林泽榜石继乾
湖南畜牧兽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栏舍养牛牧草

林泽榜,石继乾

(湖南省会同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会同 418300)

规模养殖肉牛应注意的问题

林泽榜,石继乾

(湖南省会同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会同 418300)

近年来,会同县肉牛生产发展较快,到2008年末全县肉牛存栏12.3万头,出栏2.95万头,牛肉产量3658吨,规模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年初,全县存栏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为131户,存栏肉牛达3 000多头。特别是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底止,全县掀起了一股养牛热潮,许多养牛纷纷从山东等地引进肉牛进行饲喂,办起了规模养殖场,带动了全县肉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笔者在对规模养牛户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了规模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探讨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认识不够

1.1.1 认识片面,对肉牛养殖缺乏全面的了解。

养牛户对养牛欠周密思考,他们大多只了解当前肉牛价格好,认为价格上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却对饲养品种、饲养方式、牧草种植、牧草加工、疫病防治、栏舍建设等方面了解甚少,或不了解,就匆匆忙忙办起了养殖场。有的根本就不考虑有没有草料、外地牛引进来之后适不适应等因素,认为就同饲喂生猪一样,每餐用稻草(有的还有的点发霉)加点精料就可以了。

1.1.2 养殖的盲目性

养牛户没有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制定养殖规划,包括饲养规模、饲养方式、饲养年限等,没有具体的养殖目标,不管饲养条件、技术条件成不成熟,盲目地从外地大规模引进肉牛进行养殖。

1.2 养殖场布局不合理

1.2.1 选址不当 有的养牛场离村落太近,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有的离草山草坡太远,不利于放牧,增加了养殖成本,减少了经济效益;有的建在溪边,既不安全,又产生污染。

1.2.2 场内布局混乱 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区不分开,或相距太近。栏舍朝向随意,没有采取坐北朝南式建造,存在着地势潮湿,通风不畅的问题。

1.2.3 栏舍设置不合理 一是公牛舍、繁殖母牛舍、犊牛舍、育肥舍不分开;二是饲料槽过低,导致肉牛引食时,经常把牛脚伸进了食槽内,影响了食槽卫生;三是牛床长度不够,粪槽过窄过浅,有的粪槽宽和深只有10多厘米,极不利于粪便的清扫;四是牛床地面过于光滑,没有采取防滑措施,易于导致肉牛摔伤。

1.3 饲养方式不合理

1.3.1 饲养形势单一。目前,大部分肉牛饲养户只局限于饲养育肥牛,从外地引进以公牛为主的犊牛进行育肥,没有养种牛,不能进行自繁自养。这样,饲养形势过于单一,难以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对动物疫病防治带来安全隐患。

1.3.2 饲养管理简单。有些养牛户象饲养肉猪一样,把几头甚至十几头小公牛关在一间,没有把牛单独拴起来饲喂,造成肉牛之间互相争斗,消耗了能量,增加了饲养成本。

1.3.3 饲养模式不合理。由于规模养殖户的肉牛大都是从山东等地引入,养成了舍室饲养的习惯,采用圈养模式。没有结合我县山地牧草资源丰富的优点去放牧,靠用稻草和有限的人工牧草饲养。这种不合理的饲养模式,同样增加了饲养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1.4 基础设施落后

1.4.1 牧草加工设备落后。一是牧草加工机械功率小。有几户用的是农村中切猪草用的、自制的切草机,供应不了几十头牛的需要;还有的根本就不切,就用长根的牧草直接饲喂,造成了牧草的浪费。二是没有建立氨化、青贮池。由于没有氨化、青贮池,就造成了青料、秸秆在枯草季节的缺乏,增加了饲养困难。

1.4.2 防疫设施落后。就目前的规模养牛户来看,几乎都只建有饲养栏舍,消毒室、兽医室、病畜隔离室都没有,有几家连普通消毒喷雾机不具备,防疫设施相当落后,给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4.3 污水处理简陋。大多数养殖户没有建立粪便处理池,有的直接向外排放,有的把粪便堆在一角,造成了栏舍周围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1.5 防疫措施不全

1.5.1 缺乏防疫制度。一是缺乏卫生消毒制度;二是缺乏动物免疫程序;三是缺乏动物疫病防制应急措施。

1.5.2 缺乏疾病防治综合能力。一是不懂技术,大多数养殖户不懂疫病防治技术,不知怎么消毒、怎么驱虫、需要接种哪些疫苗、什么时候接种等;二是不懂法律。当出现病死畜时,一些养殖户不是积极报请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报告,而是私自处理,有的随意丢弃,更有的直接卖到交易市场,给疫病流行带来严重后果。

1.6 饲料储备不足

1.6.1 青饲料不足。一是牧草种植面积少。由于山区条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地方用来种植牧草,加上许多农民还没有形成种草的习惯。二是牧草品种单一。目前,在我县种植的牧草一般是苏丹草、黑麦草及皇竹草等。三是牧草产量不高。苏丹草一般情况下每667m2产鲜草1 000多千克,黑麦草每667m2产也只4 000多千克。

1.6.2 精饲料不足。精饲料是肉牛育肥的核心部分,由于精饲料在价格上较贵,养殖户在精料投入上往往不足,每天满足的常常是肉牛的维持需要的能量,而生产需要量达不到,因而达不到育肥效果。

1.6.3 粗饲料不足。在当地饲养肉牛的粗饲料是以稻草秸秆为主,但稻草秆没有得到很好的贮藏和加工,有许多稻草发霉变质,不宜饲喂,并且稻草营养成份较差。营养丰富一点的玉米秆、大豆秆在我县数量较少,而且也没有进行收集和贮藏。因此,养殖户在粗料上也大量足,影响了育肥效果。

2 有关建议和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

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资料、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对肉牛品种、养殖技术、牧草种植、肉牛品改等内容进行宣传,提高养殖户对肉牛养殖有科学的、全面的认识,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二是每年要定期开展2~4期的科学养牛技术培训班,使广大肉牛养殖户科学的了解肉牛养殖技术、品种改良技术、牧草栽培与加工技术、科学育肥技术等,提高养殖户肉牛综合养殖水平。三是肉牛养殖户在进行肉牛饲养前,应多向畜牧技术部门进行咨询,包括饲养的品种、场址的选择、栏舍的设计、牧草的种植与加工、动物防疫等方面的知识,避免走弯路。

2.2 合理选择场址,搞好栏舍建设

2.2.1 场址的选择。肉牛养殖场选址是否合理,栏舍布局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系到牛场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到场内场外的环境卫生和动物防疫。因此,养殖场要选择地势高燥,高出当地历史上洪水线以上,其地下水位在2m以下的地方。地势还要向阳避风、较开阔、平整而有一定坡度为好,以便保持场内小气候相对稳定,减少冬春寒流的袭击。为使养殖场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不要受到周围环境所污染,场址要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造纸厂、皮革厂、屠宰场等)和居民住宅区500m以上。

2.2.2.栏舍的设计。栏舍一般采取坐北朝南方向,采用半开放半拴系饲养方式,牛床为双列式,檐高一般3米左右,跨度11~12m。牛床加粪尿沟的长度在2.20~2.50m,每牛床宽0.90m,中央饲料通道1.60~1.80m。牛床前面是固定的食槽,槽底两侧的槽壁以呈圆弧形为好,食槽底的平面应比牛床地面高出约5cm,一般食槽的尺寸上部内宽50cm,底部内宽约30cm,前沿高约45cm,后沿高20cm,槽底向排水口应稍有坡度。粪沟宽一般25cm产,深15~20cm。

2.3 改善饲养模式,发挥规模效应

结合我县山地牧草丰富,人工种草有限的特点,应采取半放牧半舍室的肉牛育肥方式,在夏秋季节要以放牧为主,舍室为辅,枯草时节则反之。这样可减少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育肥肉牛品种上,要以杂交品种为好,杂交肉牛育肥增重快,饲料报酬较高。在饲养模式上,要采取“规模养殖场+农户”的饲养方式,养殖场要根据当地条件喂养一定规模的能繁母牛,推行自繁自养方式,以减少疫病风险,增强肉牛养殖的适应性,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采用人工冷配技术,进行杂交改良,把产生的杂交牛仔分散到农户手中按规模场的统一要求进行育肥,然后集中由规模场进行销售。或者以农户饲养母牛,进行人工杂交,所生牛仔由规模场统一收购进行集中育肥、集中销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2.4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规模生产

2.4.1 规模养牛场户要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设有消毒室、兽医室、病畜隔离室,加强疫病的监控。

2.4.2 要保障水、电、路“三通”。要有充足的水源,质量符合饮用水标准;电要满足机械设备、生活设施的需要;路要有专用马路与主要公路相通。

2.4.3 具备充足的牧草加工机械设备,做到寸草“暂三刀”,提高牧草利用率。

2.4.4 建好青贮、氨化池,充分利用好稻草和玉米等秸秆,保障饲草的供应。

2.4.5 加强粪污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肉牛产业良性发展。

2.5 健全防疫措施,确保养殖健康

2.5.1 制订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场内,饲养人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并定期洗涤消毒,场区与牛舍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在舍内牛转群或转场后,要对整个牛舍和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后方可进牛。贮粪池应掺入消毒液以杀死牛粪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

2.5.2 制订科学的免疫、驱虫程序。按照牛的免疫程序,合理准确免疫,坚持定期驱虫,一般是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面牛群驱虫,春季用丙硫苯咪唑驱治牛胃肠线虫、肺线虫及吸虫。冬季用阿维菌素驱治螨、虱及胃肠道线虫。

2.5.3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群抵抗力,养防结合是控制疫病的基础。根据不同牛种、不同日龄的要求,补充按科学配方的营养精料,创造适合牛生长、发育、生产的环境,制订并执行一套生产管理技术,以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最好的生产性能。

疫病防疫是肉牛生产健康发展的保证。为此,健全规模养牛场的防疫措施至关重要。

2.6 加强牧草种植,保障饲料充足

饲草、饲料是发展肉牛养殖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关系到肉牛产业能否稳定、优质、高速度发展的关键问题。牧草的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草食家畜的营养和产品的转化。饲草问题不解决,就盲目地去养牛,这必定是行不通的。为此,必须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用草,推广优良饲草品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实行科学种草养牛,保证肉牛营养需要,加速营养物质的转化。(1)建立全县优质牧草基地,为全县养牛户提供优质牧草品种和栽培技术。(2)牧草种植多元化。既要种植禾本科牧草,又要种植豆科等其它牧草,丰富牧草品种。改变我县牧草种植品种单一的局面。(3)加强引进适应性强、适口性好、产量高的优质牧草。如省畜牧研究所栽培的桂牧1号,该品种一年可刈青5次,全年每667m2产鲜草达10 295kg。

发展肉牛养殖必须做到:“品种是根本,饮料是条件,防疫是保证,管理是关键”,才能够发挥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才能使肉牛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S823.4

C

1006-4907(2011)01-0012-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1.01.006

2010-07-06

猜你喜欢
栏舍养牛牧草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栏舍氨排放规律研究*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唐人神:近期种猪销售订单供不应求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水帘风机降温系统对热应激期奶牛栏舍温湿度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猪群结构及栏舍预算快速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