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11-04-09 09:37裴玉芳张立娜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低血压颈动脉支架

裴玉芳 马 静 张立娜

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1]。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6例,并给予术后精心护理,现总结2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3岁;均经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2% ~95%。其中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8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10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3 d开始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300 mg/d。给予血压监测,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 mm Hg(1 mm Hg=0.133 kPa)。做好凝血四项、颈动脉超声、核磁检查。术前腹股沟处备皮,做好碘过敏试验,禁食水6 h,术前0.5 h给予鲁米那钠0.1 g肌内注射。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罂粟碱、尼莫通等。

1.3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标准测量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再行支架植入治疗。选择支架型号,置入指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作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准确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贴壁。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BCK7后拔出动脉鞘。

1.4 术中观察事项 术中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和对光反射,监测心律、呼吸、血压等,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肢体反射异常等立即报告。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将支架置于狭窄处,并部分应用了滤网保护装置,支架置入成功率100%。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术后护理 术后有专人将患者送监护室,持续监测12~24 h,给予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氧流量1~2 L/min,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26例中有出现低血压2例,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溶液50 ml,多巴胺60 mg静脉泵入,血压110~130/60~80 mm Hg;出现高血压2例,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500 ml,硝酸甘油20 mg静脉泵入控制血压。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前6 h测血压间隔时间为5 min,逐渐平稳后10~15 min测1次。患者取仰卧或侧卧,头不可过高,注意患者颈部不可过度前屈,不可按压颈部,翻身幅度要小,动作要轻柔,注意休息,保持平静的心情配合治疗。

3.2 股动脉处穿刺的护理 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应6~8 h后拔出动脉鞘管,沙袋加压6 h,右下肢制动24 h,每15~30分钟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协助患者多饮水,利用造影剂的排除。可协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舒适的体位。本26例中,出现皮下瘀斑和血肿5例,密切观察伤口的敷料情况,及时处理后消退。

3.3 低血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本组患者有2例,1例为持续低血压10 h,1例为拔鞘时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原因是由于球囊扩张以及自膨式支架的外向压力刺激颈动脉窦感受器所致,严重狭窄伴硬化斑块需球囊反复扩张的患者多见[2]。年龄、球囊扩张时短暂的低血压、使用自膨式支架被确定为CAS术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3,4];有重度钙化的患者低血压的程度更明显[5],以及术后注射尼莫通速度太快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由于拔管时患者紧张、疼痛刺激、牵拉血管以及压迫过重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从而使血压下降。护理措施:(1)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2)静脉泵入尼莫通时要严格控制速度,并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3)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即血压下降伴有头晕、胸闷、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50次/min。(4)与医生一起拔动脉鞘管,床边备用阿托品、多巴胺以及多巴酚丁胺等急救药品和其他抢救器械。拔鞘前向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配合。拔鞘后30 min内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感。一旦出现血压降低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4 过度灌注综合征 是由于颈动脉严重狭窄致侧支循环差,脑组织长期的低灌注,导致微循环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丧失[6]。狭窄解除后,脑动脉突然扩张,颅内血流量明显增加而引起。护理措施:(1)术后仔细监护患者意识、血压,控制血压在110~140 mm Hg/70~90 mm Hg,如血压持续>140 mm Hg,及时通知医生。(2)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等精神因素引起的血压增高。(3)掌握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即头痛、恶心、呕吐、局灶性癫痫、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改变。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5 肾功能受损 原因是由于术中操作不当、造影剂的化学毒性可出现血尿。尤其是高危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患者可出现少尿、血尿等。护理措施:(1)术后定时观察患者尿量,尿液的颜色,并记录出入量。(2)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如出现血尿、尿量减少,及时通知医生做出恰当的处理。

3.6 急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支架置人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急性颈动脉闭塞,原因主要是支架植入后继发血栓形成。为了防止血栓形成,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7~10 d。并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波力维)75 mg/d,1周后病情平稳。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在使用抗凝药的同时要密切监测出凝血情况,定时观察伤口情况,密切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鼻出血、呕血、黑便、血尿,以及注射部位的出血,发现有出血立即停止用药。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微创,但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方法,术前应全面解患者情况,做好各项手术的护理工作,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邢立花,崔玉芳,马敬霞,等.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08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4-235.

2 刘新峰主编.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6.

3 Al-Mubarak N,Liu MW,Dean LS,et al.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prolonged hypotension following carotid artery stenting.J Am Coll Cardiol 1999,33:65A.

4 Mendelsohn FO,Weissman NJ,Lederman RJ.et al.Acute hemodynamic changes during carotid artery stenting.Am J Cardiol 1998,82:1077-1081.

5 田素红,李紊新,陈思诺.支架置人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41-242.

6 辛绍伟,杨久娟,张蕾等.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86-187.

猜你喜欢
低血压颈动脉支架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