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方案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2011-04-09 17:14
海南医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毒副白细胞辅助

王 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海南地区居民,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发现为乳腺癌时已是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亦称术前化疗)问世于20世纪70~80年代[2],对乳腺癌局部晚期的患者具有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等特点,因此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新辅助化疗方案显得很有意义。多西他赛联合葸环类药物术前化疗(TA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的一种常用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3],其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已在欧美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我国北方地区也进行了一定运用。相对于欧美及我国北方地区,海南地区妇女具有体格相对较小,体表面积较小的特点,运用TA方案进行术前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化疗副反应的研究分析就尤显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54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年龄29~55岁,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5岁,其中两例已绝经。所有病例均经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2例诊断为浸润性癌,52例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病例肿块最大直径均≥5 cm;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胸片、心电图、肝肾彩超基本正常;全身骨扫描(ECT)未见明确转移病灶;Karnofsky评分≥80分。

1.2 研究方法 治疗采取TA方案:表柔比星1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21 d为一个周期,所有病例均治疗两个周期以上。治疗前后详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如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等,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复查。病灶大小的测量采用同一手段测量。

1.3 疗效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判。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采用同种测量手段,每周期复查1次,手术后再根据病理结果评价疗效。

1.4 毒副反应 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0度:白细胞≥4.0×109/L,Ⅰ度(3~3.9)×109/L,Ⅱ度(2.0~2.9)×109/L,Ⅲ度(1.0~1.9)×109/L,Ⅳ度<1.0×109/L。当白细胞为Ⅰ度以上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如化疗前白细胞<3.5×109/L、血小板计数<7.0×109/L,则将化疗延迟。化疗后第3天、4天、7天、9天复查血常规,若白细胞低于4.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每周期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肝肾彩超。

2 结 果

2.1 触诊评价 所有患者给予TA方案新辅助化疗后,采取体格检查测肿块大小作为触诊评价的指标,其中完全缓解6例(11%),部分缓解30例(56%),病情稳定18例(33%),疾病进展0例,有效率为67%。

2.2 超声评价 所有患者经TA方案新辅助化疗后,采用乳腺彩超检查测肿块大小作为超声评价的指标,其中完全缓解:6例(11%),部分缓解30例(56%),病情稳定18例(33%),疾病进展0例,有效率为67%。

2.3 副反应评价 所有患者经TA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均出现白细胞降低。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其中0度0例,Ⅰ度1例(2%),Ⅱ度6例(11%),Ⅲ度36例(67%),Ⅳ度11例(20%)。白细胞降低即骨髓抑制是该方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Ⅲ度以上者达到67%,说明该方案骨髓抑制明显。但所有患者经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另外,所有54例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反应,以恶心反应为主,呕吐者Ⅰ、Ⅱ级49例(81%),Ⅲ级5例(9%);脱发Ⅰ、Ⅱ级26例(48%),Ⅲ级28例(52%),给予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未发现严重的毒副反应。复查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肝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又称术前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PCT),其本质属于辅助化疗。1973年Fisher率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运用新辅助化疗,获得满意疗效[3]。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又不同于一般的术后辅助化疗,它是指对非转移性肿瘤在局部治疗前进行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新辅助化疗是针对全身性的微小转移灶的治疗方案[4]。新辅助化疗的优点:(1)能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肿瘤细胞增殖,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播散,减少术后的复发,提高整体效果;(2)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病灶缩小,肿块易于切除并为保乳手术提供机会;(3)通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病灶的反应判断该方案是否对患者有效,为术后化疗提供药敏依据;(4)全身化疗使已存在的周身亚临床转移灶得以控制,生存率明显改善。

葸环类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是对乳腺癌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主要作用为抑制DNA聚合酶,阻止核酸合成,使癌细胞终止于G2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此外,葸环类对拓朴异构酶Ⅱ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多种移植性肿瘤均有效。多两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5]。采用含有葸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国外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化疗方案之一[6]。Gregory等[7]报告了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以TA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完全缓解率为20%,而本研究也证明是有效的化疗方案。但是相对于烷化剂及抗代谢类药物,含有葸环类和紫杉类的药物所致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较重,所以使用时根据个体调整。

海南妇女普遍体格弱小,体表面积较小,而国外妇女相对高大,按照国外标准剂量给药(国外常规剂量:法码新100 mg/m2,多西他赛75 mg/m2),本研究总有效率为67%,显示TA方案新辅助化疗是有效的。本研究中,在化疗后第3天至第9天,36例患者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目低于1.0 g/L,Ⅲ度以上骨髓抑制达到67%,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击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后可增至正常;49例患者出现Ⅰ、Ⅱ级恶心、呕吐反应,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及毒副反应发生,显示毒副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4 展 望

新辅助化疗增加了手术机会,提高了根治率,但其也有缺点,如延迟了手术时间,增加转移的可能;降低了肿瘤的分期,增加了病理诊断的难度,影响了对预后的判断;局部纤维化,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技术上需要提高。新辅助化疗时间、用药剂量无统一的标准,希望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又能降低毒副反应,这也是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1]姜 军.乳腺癌晦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1):1-2.

[2]吕新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5(10):721-724.

[3]卢 光,黄树民,卢志文,等.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18):36-37.

[4]Fishher ER,Wang J,Bryant J,et a1.Pathobiology of preoperativechemotherapy:findings form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 l(NSABP)B-18[J].Cancer,2002,95(4):681-695.

[5]张湘茹,徐兵河,孙 燕,等.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3-570.

[6]Sledge GW,Neuberg D,Bemardo P,et a1.PhaseⅢtrial of doxorubicin.paclitaxel.and the combination 0f doxombicin and paclitaxel as front-line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n inter-group trial(Ell93)[J].J Clin Oncol,2003,21:588-592.

[7]Gregory RK,Powles WJ,Salter J,et al.Pregnostic relevance of cerbB-2 expression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neoadjuvant versus adjuvant chemoendocrine therapy[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0,59(2):171-175.

猜你喜欢
毒副白细胞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白细胞
倒开水辅助装置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