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及对策1)

2011-04-09 07:24黄慧萍石向辉
护理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艾滋病医务人员护士

曾 维,周 洁,黄慧萍,石向辉

艾滋病是一种因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伤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传染病[1]。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由于护理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是容易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群体。多数护理工作者对治疗和护理艾滋病病人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怕感染上艾滋病,不愿与病人过多接触[2]。担心职业暴露后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怕传染家人和社会不接纳也是顾虑因素。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依据现象学理论,深入探讨护士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所感受的压力及应对压力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访谈对象 于2009年7月及9月,2次对某家市级医院门诊的2名护士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对象年龄30岁、35岁,注册护士,从事临床工作10年;在门诊为1例2岁艾滋病患儿进行左腋下淋巴脓肿的换药治疗和护理,时间近6个月,在不知患有艾滋病的情况下,多次没有采取戴手套等职业防护措施,实施换药和护理等操作,接触过患儿的血液和伤口分泌物。

1.2 访谈方法 应用面对面访谈及参与性观察法,所具体采用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运用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3]。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事艾滋病咨询访谈人员进行。内容事先准备提出有重点的开放式问题,如请您谈一谈您在得知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您当时的反应如何;您感到最大的烦恼和压力是什么;您是否向他人寻求帮助;您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访谈时间20 m in~40 min。2名护士本着自愿的原则,双方约定在单独的房间内接受访问,访谈前让每位护士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在访谈中进行现场录音、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依据录音和记录的内容抄录、进行资料整理。对整理后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找出有意义的研究主题。

1.3 访谈质量控制 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了解到受访者真实的感受,访谈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由访谈对象自己选择前来,在无人干扰的办公室。访谈过程中,除倾听其述说外,还要观察其表情、举止等行为,必要时记录。被访谈者在情绪激动时,给予必要的安抚,并递上纸巾及茶水,待其情绪平静后再继续访谈,记录的均为受访者自发性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

2 结果

2名得知自己为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最初的反应:

2.1 恐惧感 2名受访者最初的反应是恐惧感,都表示害怕被感染,害怕传染家里人。“我每天都要给他换药,有时因为忙,没有戴手套,自己的手在揭开伤口胶布时,会碰到了患儿伤口的血液和分泌物”“在给他做治疗的时候,我手的皮肤曾经破损过。怎么办?我一定被感染上了”“我如果感染上,怎么面对我的孩子和老公”“我每天下班一回家还抱着我的孩子亲,要是再传染给他可怎么办哪”“一想到还要上班,我就害怕”(访谈者哭泣)……

2.2 孤立无助感 感觉自己孤单无助,心里很慌张。“我和医院科室领导说了情况,他们也没有给我答复,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不想管我们”“我现在要求医院立即给我做血液检查”“如果我要是感染上了,不知道医院和科室领导会不会帮助我”“我都不想来上班了,他们也不会马上帮我换岗位的”。

2.3 委屈 因为工作关系引起,内心很不平衡,希望医院提供帮助。“每天工作辛辛苦苦,结果还遇到了这种情况,单位领导该怎么处理,我很想知道,不会不管了吧?我们需要单位出面给个说法”。

2.4 焦虑 受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我现在总是在想,我感染上了怎么办”“下班后,总会去想换药时有没有病人的血液粘到自己的皮肤上?戴的手套会不会破裂?”担心在以后当班时会遇到其他的没有告知的艾滋病病人。

2.5 悲伤、愤怒、自责 2名护士均对患儿家属预先知道患儿有艾滋病而没能告知感到悲伤和愤怒。“这个家长真是缺乏道德,问患儿病史的时候,明知道孩子有艾滋病,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别人歧视,就隐瞒病情啊”“因为不知道患儿病情,我们也没有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自己真是太愚蠢了”“我们对这个患儿非常的照顾,很同情他,可家长这样做,真是太伤害我们的感情了”。

2.6 不安全感 2名护士均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不相信我们医院医生的解释,他们一定会听从医院的安排,不能客观的告知情况,我要听疾控中心医生的意见”“我这个手指有过皮肤破损,很可能我那天给他换药没戴手套”“我前几天剪指甲,剪伤过我的皮肤,我这样是否也会被感染”。

2.7 获得信息的强烈愿望 在恐惧、悲伤、焦虑等剧烈的心理反应后,受访者都迫切希望得到关于艾滋病的全部信息,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意见,对艾滋病病理生理、传播途径、职业暴露、艾滋病病毒检测等咨询,反复询问是否已被感染。

2.8 社会方面 受访者都表示存在着社会方面给予的压力,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偏见,担心医院同事不再愿意同他们接近,而这方面的压力是护士最难以承受的。

3 讨论

由于到目前为止,艾滋病仍是一个不可治愈的致死性传染病,在门诊、急诊、换药室、重症监护室等工作的护士,存在着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恐惧心理。具体分析如下:

3.1 职业暴露往往猝不及防,易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恐惧 医务人员潜意识里认为艾滋病的威胁离自己很遥远,而当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边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应对,一旦出现职业暴露,毫无防备经验,不知所措,情绪容易失控,表现为坐立不安、失眠、头痛、恶心、烦躁、焦虑、孤独感、与家人接触障碍。叙述的过程中有的不停哭泣,反复咨询,需要倾诉。

3.2 对疾病的恐惧和认识上的偏见 由于H IV的潜伏期长,从外表上无法辨别H IV感染者,部分医务人员对于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一些护士因为怕麻烦而仍然延续长期形成的不规则的操作习惯,不注意职业防护,导致个体的职业暴露危险性增加。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认识不足,认为无药可治,对目前现存的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

3.3 社会的认识偏见 虽然每年有艾滋病宣传日,国家近年来也已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但社会仍然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对致死性严重传染病的恐惧,媒体对艾滋病不恰当的宣传等各种原因,过度强调了艾滋病的危险性及其与性乱、吸毒的联系。社会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艾滋病是由于不道德的行为引起的,如同性恋或吸毒等,因此,不愿接触、不愿交流,采取躲避的态度[4];这均使得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恐惧感、孤立无助感加重。

3.4 防护意识差 医护人员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很容易忘记保护自己,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仍然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艾滋病知识的贫乏,对职业暴露危险性的认识不足,在医疗工作中容易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使得H 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高。

3.5 防护知识水平低 一些医疗机构在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培训讲座时,大多为临床治疗、急救、护理等医学项目,对各种传染病防护知识及职业暴露医学知识开展培训项目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护意识淡薄,所掌握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

4 护理

4.1 注重心理咨询和疏导 针对职业暴露后相关医务人员发生的恐慌,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进行沟通,并协助联系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专家和心理辅导师,及时向职业暴露者提供信息和心理咨询,稳定情绪,配合医生检查治疗,进行定期监测、随访,以树立其信心;同时尊重并保护职业暴露者的隐私,使其逐渐能够应对因惧怕H IV感染带来的紧张压力。

4.2 对艾滋病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加强情感支持 当得知患儿是艾滋病病人,职业暴露后,他们无一不出现绝望、恐惧、沮丧、悲伤、不知所措等情绪反应。因此,作为医院管理层,应重视职业暴露后医护人员的情绪变化,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稳定家属情绪,获取家属支持,缩短其心理调适时间,尽快配合疾控部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4.3 开展艾滋病知识、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讲座 由于H IV的潜伏期长,从外表上无法辨别H IV感染者,部分医务人员对于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不足,一些护士长期形成的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不注意职业防护,导致个体的职业暴露危险性增加。医院应邀请疾控中心的专家,举办预防和控制H 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班,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危险性及预防措施的教育,提高预防意识,落实安全操作及安全防护措施,是降低和减少H IV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4 提供缓解压力的渠道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存在的心理压力源,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定期与病区护士进行座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达到互相沟通及理解的目的,关心帮助处于困难中的护士,并及时注意疏导不良情绪,避免纠纷;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减轻工作的疲劳感;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与冲突,既有利于维护病人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处于困境及感到身心疲惫时,有机会宣泄其负性情绪,以便更好地调节情绪,减轻压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5 小结

护理职业暴露是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也难以完全避免的,通过本次访谈发现,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偏执、绝望等。对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恐惧,知识的缺乏,渴望得到来至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家庭的支持;特别是单位管理层的帮助、关心,同事的鼓励,尤为重要。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关注职业暴露的危害,在加强职业暴露的环节防护的同时,更应关注护士被暴露后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从而使她们应对职业暴露后保持心理、情绪的平稳;管理者更要加强管理,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医学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教育,严格检查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21.

[2] 张光慧,赵庆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8A):1977-1979.

[3] 胡雁.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59.

[4] Major B,O'Brien LT.The socialp sychology of stigm a[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5,56:393-421.

猜你喜欢
艾滋病医务人员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 世界艾滋病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