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2011-04-10 14:27严义芳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年8期
关键词:乳液聚合结块聚乙烯醇

严义芳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严义芳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对高温乳液聚合生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过程中出现乳液凝胶结块、产生大量气泡、有松软聚合物颗粒沉降析出等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现象的措施,对高温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具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醋酸乙烯酯;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乳液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用量非常大,除了用作涂料以外,还大量应用于胶黏剂[1],但该产品用醋酸乙烯酯作为单体,使用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进行高温(温度高于60℃)乳液聚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异常的现象,本文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1 生产配方[2]

组分 质量份数

醋酸乙烯酯100

聚乙烯醇5

OP-101.0

过硫酸钾0.2

水125

2 生产工艺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按如下的工艺过程进行生产:

将过硫酸钾配制成20%的溶液。将聚乙烯醇与剩余的水混合,缓慢加热至90℃左右,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降温至60℃,加乳化剂搅拌溶解均匀。加入醋酸乙烯酯总质量的20%醋酸乙烯酯和过硫酸钾总质量的40%过硫酸钾,加热升温,当温度升至65℃左右,停止加热,随着反应进行温度随之升高,一般温度升高至66℃左右出现大量共沸回流,待温度升高至66~72℃共沸回流量明显减少,缓慢滴加剩余的醋酸乙烯酯单体,3~4h将单体加完。反应温度保持在66~72℃,每h加入过硫酸钾总量的10%~15%。单体加完后,加入余下的过硫酸钾,使反应体系温度升到90~95℃时,保温30min,降温至50℃,用10%Na2CO3调节乳液pH=5~6,出料[2~4]。

3 生产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3.1 乳液出现凝胶和结块现象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中出现凝胶或结块现象,这是由于单体醋酸乙烯酯和引发剂过硫酸钾加入速度过快,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

醋酸乙烯酯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因此单体在水中的浓度比较大,如28℃时溶解度达到2.5%以上,相当于体系中每mL有1020个单体分子。引发剂在水中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既可以进入增溶胶束引发单体聚合,使增溶胶束变成乳胶粒,也可以引发水中的单体聚合生成低分子量聚合物,由于生成的低分子量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因此链自由基还未来得及增长到较大的分子就被析出,析出的低聚物从周围吸收部分乳化剂分子,以及保护胶聚乙烯醇的作用,使其稳定地悬浮在水相中,它还可以继续吸收单体和自由基,形成新的乳胶粒。当单体滴加速度控制合理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乳胶粒生成,同时也伴随着乳胶粒尺寸的不断增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乳化剂分子从水中向乳胶粒表面转移,使得乳化剂分子在水中的浓度低于CMC,胶束消失,乳胶粒数目达到最大值。乳胶颗粒是后续加入的单体进一步聚合的核基,当单体缓慢加入时,单体会附着到乳胶粒核基上继续聚合,使乳胶颗粒不断长大,得到乳状液。如果单体和引发剂加入速度过快,则反应速度快,放热多,使单体气化快,回流量增大,冷回流的单体不能附着到乳胶粒上进行聚合,而是大量的单体在水相中聚合后沉降析出。同时体系温度升高导致水相的粘度降低,乳化剂OP-10水溶性基团的水溶性降低,使乳液遭到破坏,乳胶粒中的聚合物沉降析出。后续的聚合反应就在沉降析出的链自由基上进行,导致出现大量的凝胶和结块现象。

解决凝胶和结块现象可以采取单体先预乳化、单体和引发剂缓慢交替滴加等方法来解决。同时注意选择水溶性好的聚乙烯醇,如聚乙烯醇1788、2188、2488作保护胶,不要选择水溶性差的聚乙烯醇,如1750作为保护胶。聚合温度高于60℃的乳液聚合,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代替非离子型的乳化剂OP-10,可以避免乳化剂随温度的升高水溶性降低的现象。具体做法是先用配方量的水,浸泡聚乙烯1788约24h,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90℃,聚乙烯醇很快溶解。将温度降低至70~75℃,一边搅拌一边将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单体(一般为单体总量的10%左右),搅拌进行预乳化至乳液出现蓝光,加入1/5的引发剂,将温度升至单体回流温度,大约66℃左右停止加热。控制温度在66~72℃,直至单体回流量明显减少,然后交替缓慢滴加单体和引发剂,控制温度在68~72℃。反应时如果回流很小,可以加快单体醋酸乙烯酯的加入速度,反之要减少加入单体的速度,甚至停止单体的加入,缓慢滴加引发剂待回流正常了再继续滴加单体。总之,要控制好引发剂和单体的滴加速度、回流量、聚合温度,使三者协调进行[5~6]。

3.2 乳液出现大量气泡现象

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中,控制聚合温度在66~72℃,滴加完单体后,将温度升高至90~95℃时,乳液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甚至冲至冷凝器的顶部。这是乳液聚合的常见现象。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内部越来越多的液体气化,产生的气泡越来越多。而乳化剂本身就具有稳泡的作用,因此在乳化剂的存在下,气泡稳定的时间更长,因此反应体系中出现大量气泡的现象。解决该现象的措施是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如聚氧乙烯醚、异辛醇等[7]。

3.3 乳液出现松软聚合物颗粒沉降析出现象

单体和引发剂滴加速度适宜时,在66~72℃条件下,单体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后,乳液外观正常,但按工艺要求将反应温度升高至90~95℃时,虽然产物未出现凝胶或结块现象,但有大量松软的聚合物颗粒沉降析出,且在90~95℃保温时间越长,析出的聚合物颗粒越多。这是因为单体和引发剂滴加速度适宜时,滴加的单体和冷回流的单体能够附着到乳胶粒上进行聚合,乳胶粒逐渐增大,无凝胶和结块现象。当升温至90~95℃试图使剩余的单体完全反应时,一方面由于体系的温度过高,大大超过OP-10的浊点,出现热破乳的现象。另一方面体系温度高,水相粘度降低,同时颗粒热运动加快,加速乳胶粒聚结并沉降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如果使用的是OP-10作为乳化剂,聚合过程要控制温度在乳化剂OP-10的浊点温度之下。如果聚合温度超过OP-10的浊点,则不宜使用OP-10作为乳化剂,而应选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若选用OP-10作为乳化剂,可以更换引发剂,选择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代替过硫酸钾,使得乳液聚合在低温下进行乳液聚合。

4 结论

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中,为了得到分散良好的乳液体系,避免聚合过程中出现凝胶和结块、产生大量气泡、聚合物颗粒沉降析出等现象,聚合过程可采取先使少量的单体进行预乳化,然后采取缓慢交替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加料方法。聚合温度超过乳化剂OP-10的浊点温度,不宜选择OP-10作为乳化剂,应选择阴离子型的乳化剂。聚合过程出现大量气泡可通过加入适量消泡剂的方法来解决。乳液聚合用的聚乙烯醇保护胶要选用水溶性最好的聚乙烯醇,如聚乙烯醇1788、聚乙烯醇2188、聚乙烯醇2488。

[1] 李克友,张菊华,向福如.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7.

[2] 龚盛昭,税永红.精细化工实验与实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7.

[3] 强亮生,王慎敏.精细化工综合实验[M].北京: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16-117.

[4] 冷士良.精细化工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3-104.

[5] 焦学瞬,何明波.乳化剂与破乳剂性质、生产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42-148.

[6] 冯新德.高分子合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67-68.

[7] 周波.表面活性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5.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Abnormal Phenomenon in Polyvinyl Acetate Emulsion Production

YAN Yi-fang

(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Nanning,530001,China)

TQ 316.33+4

B

1671-9905(2011)08-0062-02

严义芳,广西宾阳人,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研究。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秀灵路37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系,邮编530001,E-mail:yanyifang520@163.com

2011-05-09

猜你喜欢
乳液聚合结块聚乙烯醇
改性复合聚乙烯醇食品包装膜研究进展
空气炮在解决水泥库出库溜子堵塞中的应用
复合肥防结块性能快速测试方法探讨
含腐殖酸复合肥防结块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探讨
可在线施工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物压裂液
微乳液聚合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聚乙烯醇胶粘剂在育秧纸钵中的应用
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钻井液中的应用
聚乙烯醇/淀粉纳米晶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发泡聚乙烯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