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走向科学化需要科学精神

2011-04-11 11:04王保生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学化马克思主义科学

王保生

(江汉石油管理局,湖北潜江433124)

执政党建设走向科学化需要科学精神

王保生

(江汉石油管理局,湖北潜江433124)

科学精神是指尊重规律、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精神。执政党建设走向科学化需要科学精神,要以科学精神对待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精神创新党的建设理论,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科学精神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精神是指尊重规律、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执政党建设走向科学化需要科学精神,否则就会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一、党的建设需要以科学精神为支撑

回顾我们党90年的历程,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重大创新与思想解放,在创新与思想解放的背后,都是科学的精神在作支撑。

90年前的今天,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诞生。

60多年前的七届二中全会,30多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都是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指导,作出科学的决策,才有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就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入手,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本质,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提出“三个有利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系列朴素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发展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方式方法上搞不清楚弄不明白就“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实践和探索,最终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无一例外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思想,体现了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朴素的科学理性精神。科学发展观延续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强调尊重科学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国家允许人们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幸福、追求经济自由,合理合法地挣钱,合理合法地高高兴兴地消费。我们看到,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理论,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朴素的思想阐明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让人们在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中,体会到这些理论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政治口号”,而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客观要求。这才是“德先生”、“赛先生”的本质要求,这才是科学理性精神的客观要求。

二、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时代进步的大潮流是我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乃至其他工作水平提升的丰富源泉。正如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乃至推进到现在的绿色革命,每一次的进步都给社会的各个方面以极大的冲击和促进。这其中包含的科学性的进步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都会对我们搞好党建工作乃至其他工作有所启迪和有所裨益。我们只有秉持科学理性精神,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建工作乃至我们党的事业始终不落伍于时代。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里,发达国家在过去百余年中不同发展阶段所遭遇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了。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最重要的新动向是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三个大”、“三个新”,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此外,当然还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1]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际环境,要求全党同志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要求我们深化对内政外交互动规律的认识,坚持把国内发展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积极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前两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还有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像中美贸易争端、中欧贸易争端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和国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问政议政的积极性高涨,出现了网上虚拟社会呼声同网下现实社会问题相交织的新情况。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党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力,注重把扩内需同稳外需、保增长同调结构、增活力同惠民生结合起来,把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同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结合起来,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问题,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而这一切没有科学精神是难以统领全局并切实解决具体问题的。

三、新时期党建科学化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

1.以科学精神对待科学理论。

有了科学的理论,还得有科学的精神,要科学的对待,既不能教条主义,以本本为依据,也不能经验主义,做井底之蛙。

在能不能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的问题上,我们党有宝贵经验,也有沉痛教训。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正因为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有高度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党。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党组织应是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先锋队组织”为核心内容的,实质是找“党内资产阶级”、在党内也搞阶级斗争为纲的“五十字建党方针”,导致党的建设走了弯路,党的声誉遭到败坏,党的战斗力受到削弱的严重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教训,拨乱反正,才使党的建设重新回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正确轨道上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概括的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足见科学理论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性作用。

2.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根本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秉持科学的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建党学说指导党的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3.以科学精神创新党的建设理论。

大力发扬尊重科学的精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探讨、掌握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创新党的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对待科学的理论,如果没有科学的精神,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去对待,结果都会适得其反,给党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体系正是我们党坚持科学理性精神的必然产物。

4.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一个重大命题,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现实任务。理论上的清醒与自觉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理论上不清醒,制度安排、实践推进难免会带有盲目性,因而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继续下大力气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为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有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如此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9-09-19(1).

[2]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0-10-09(1).

D26

A

1003-8477(2011)05-0046-02

王保生(1966—),男,江汉石油管理局党委组织部部长,管理硕士。

责任编辑 张晓予

猜你喜欢
科学化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