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

2011-04-12 09:32焦凤梅
时代农机 2011年9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具机械化

焦凤梅

(青海省乐都县农机管理站,青海 乐都 810700)

1 发展农机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因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一是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还可以节约种子、水、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二是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低农民劳动强度的主要手段。使用农业机械可以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四是农业机械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凸显,取得社会认同。秸秆还田、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使农村最根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变政府禁烧秸秆为农民主动利用秸秆资源,有效控制了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 阻碍农机化发展进程的因素

(1)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制约了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大中型农机具较少,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还处在半机械化状态,无法实现全程机械化,对农业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观念更新不够,影响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广大农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根深蒂固,对新技术了解不多,对新事物接受缓慢,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影响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3)农民收入低,购置机具缺少资金。农业机械购置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民仍然无力购买,尤其配套农机机具购置资金缺口更大。另外,由于机车老化,无用功多,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降低。

(4)土地经营分散,无法实现规模化作业,影响了农业机械效率的发挥。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地块面积小,作业地块分散,无法实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机具在不同地块之间移动时,耗时、耗油,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效益下降。

(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另外,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服务能力。

3 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1)提高对发展农机化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资金保障。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把农机化发展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多渠道争取投入,扩大补贴规模,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农机化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大户利用装备和技术优势,以提供农机作业及产后加工一条龙服务为纽带,与基地和周围农户建立或松散或紧密的联系,培育农机服务龙头,在增加农机户收入的前提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同时,积极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不断拓展多种规模经营形式,不断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机规模化作业创造条件。

(4)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一些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与机械设备的研制,为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持和适用机型。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5)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大对农民特别是农机化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向农民介绍新技术新机具,增强农民和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和直面市场的经营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机户。

(6)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农业。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一是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二是根据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业。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就必须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具机械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