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革命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2011-04-13 03:58邹修国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设施生物农业

邹修国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有9亿农民,搞好“三农”问题是头等大事。随着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但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都产生了重大干扰[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2]。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农业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其中农业工程已经排在十大重点投入项目的第2位,搞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广大农民的健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并通过众多的农业院校及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努力,已经跟上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步伐,历史性地完成了很多农业科技革命。

1.1 农业化工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绿色农业、化工农业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化工农业阶段主要依靠农业化工技术,而农业化工技术主要包括化肥和农药技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西方国家引入大型氮肥生产装置开始,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是先氮肥,后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进程基本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3]。我国农药生产在资源、市场、成本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研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等产业链,近几年又相继开发投产了一批高新品种,我国农药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

1.2 农业生物技术不断突破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4]。

国际服务组织董事会主席克莱夫·詹姆士博士说,中国依然是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头羊。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a的时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众多生物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抗虫棉花、超级水稻、特种玉米、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牲畜生长激素等生物技术产品不断涌现,使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量、效率都大大提高[3]。农业生物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从物质上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确实使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3 农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农业当然也不例外。现在经济已全球化,为了使农业跟上时代的步伐,国家已经重视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投入,各农业高校与信息相关的专业也纷纷开设。南京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2004年在结合农业工程学科的前提下开设的,现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发展最快、就业最好的本科专业之一。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在我国东部地区,每年不到400元的宽带费用使农民拥有联网计算机已经成为简单的事,他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农用软件从网络上直接读取有关资料,还可随时进行不同目标的咨询和决策。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4 设施农业迅速发展

设施农业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农业工程设施来控制自然界的不利气候条件,高投入高产出且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业。设施农业可以有效增强抗灾能力,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适应市场消费需求[5]。设施农业是新的生产技术体系,需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将设施设备、品种和管理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主要的设施农业技术有温室、塑料拱棚、遮阳网、防虫网和浮面覆盖等,这些都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效益[6]。

2 农村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革命的不断进行,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2.1 农业化工技术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除了成本、资源、市场因素推动化肥、农药产业向我国转移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环保。一些不环保的国外化肥、农药企业利用我国的招商引资纷纷向我国转移,而这些企业更多的是占用农村土地,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7]。

在诸多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中,化肥、农药的滥用是首要问题。在农村,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化学制品用量大,土壤质量急剧下降,病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的化工农业。这类污染广泛分布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解决污染的措施基本还没有建立[8]。

2.2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带来了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是改造传统自然生物体,这种逆自然的行为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问题。如转基因生物具有传统自然生物所不具备的生存竞争优势,对自然生物生存造成影响,而其他生物吃了转基因食物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这点尚未得到验证[9]。

另外,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并遗传,从而产生更加难以消除的“超级害虫”。兽用基因工程疫苗应用于动物后,疫苗微生物可以经消化、呼吸等系统释放到环境中,从而对农村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2.3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招商引资的企业可以方便地深入到农村,使农村里与农业有关的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农村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农村的这些企业一般缺乏环保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和废气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严重污染水资源和空气,这些年农民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增多便是明证[10]。

在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民都使用上电子产品,随之废弃的电子垃圾也越来越多,而农村又没有配套的垃圾回收站,这些垃圾就被抛弃在农民生活的周围,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2.4 设施农业应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设施农业中,化肥、农药的超标使用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地膜污染正在加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也造成环境污染。设施农业土壤经常处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再加上对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不当,导致土壤中真菌等各种病菌大量繁殖,危害设施农产品的品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

设施农业土壤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次生盐渍化,这是因为设施农业土壤长期处于覆盖的状态,缺少雨水,而且土壤蒸发程度高于露天土壤,并且加上大量化肥的使用,出现了盐类的累积,产生了次生盐渍化[5]。

3 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就会存在巨大的隐患,被破环的生态环境会破坏持续发展的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1]。

3.1 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

科技可以带来发展,科技发展又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再用科技解决问题,应当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企业开展科技攻关,运用科技手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1.1 发展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一些生物活体或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的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的农药制剂,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正常物质循环方式,所以,可以认为它们对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安全、无污染的[11]。

3.1.2 完善生物技术 国家应当加大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研究的投入,鼓励各级科研组织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业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可以与发达国家农业生物基因组织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农业生物安全技术。在国内,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数据库,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国内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管理信息,为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12]。

3.1.3 推行精准农业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精准农业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各种可变量因素,调节对作物的投入,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精准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实施精准农业可以使投入的农药、化肥等都会达到最佳的比例,使人类在充分挖掘农田生产潜力的同时,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较高环境效益[2,13]。

3.1.4 健全设施农业 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组织科技人员,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企业等合作,创立示范基地,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国家可以将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纳入政府补贴目录,同时采用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等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5]。

研发可降解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地膜材料,推广无污染的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减少污染。同时,对设施农业生产者开展包括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技术的培训,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5]。

3.2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章家恩说,除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外,稻米生产可以采用改进的种植技术,如生态农业的办法。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农村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其要做到:发展生物农药,实行科学生态的施肥技术,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研究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利用,解决污水问题;充分利用秸秆、沼气燃料等新能源,解决消耗非再生资源产生大量废弃物污染的问题;发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创新出抗病、抗虫的新物种、新品系和新方法,发展无公害农业。

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的化工农业应当被舍弃,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追求的应该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才是真正的绿色革命,我们应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防治环境污染[14]。

3.3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地方政府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如制定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损害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奖励,对因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进行补偿。这样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作用者和受益者是农民,只有让农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必须重视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只有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4 结语

人类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成为自然环境的塑造者,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农村经济,但更要切实保护好农村环境,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做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和谐,从而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 夏礼如.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 周竹青.浅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我国的农业科技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1999(4):49-52.

[3] 陈建明.略论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J].系统工程,1998,16(5):12-14.

[4] 鲁虹.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有利环境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9):105-106.

[5] 侯鹏程,沈婷.设施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9(9):131-133.

[6] 王林贺.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5-7.

[7] 邱贵明.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5-28.

[8] 张轶,陈凌.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3):33-36.

[9] 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10] 雷振生,吴政卿,田云峰,等.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3):1-4.

[11] 宁淼,邹秀萍.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9(6):157-161.

[12] 王鹏,王海之,钱旻.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41-43.

[13]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J].河南农业科学,2007(2):8-12.

[14] 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1):9-12.

猜你喜欢
设施生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民生设施非“摆设”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