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 30例

2011-04-13 08:07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国药准字黄芪

陈 菲 陈 茜 张 璇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 30例

陈 菲 陈 茜△张 璇▲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远期疗效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以下简称 CAG),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CAG由于腺体萎缩,病人常有胃酸减少、食欲下降、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2007年 4月~ 2008年 3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均为门诊病例,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CAG内镜诊断符号 2003年大连全国 CG专题讨论标准制定[1]。CAG病理诊断符合2003年重庆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慢性胃炎诊治方案制定[2]。中医病名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2002年版)、《临床中医内科学》制定。中医证候诊断符号 2003年重庆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慢性胃炎诊治方案制定[2]。以脾胃虚弱证为主症,血瘀症候为次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年龄 18~ 65岁 ,平均 54.24±7.59岁;病程 1~ 30年,平均 8.42± 7.19年。 对照组 30例 ,男 20例 ,女 10例;年龄 18~ 65岁 ,平均 53.87± 10.12岁;病程 1~ 31年,平均病程 7.92±8.14年。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吗丁啉(国药准字号:H10910003;)(10mg/次 ,餐前服用 ,3次/d)、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号:H20013267;)(0.5g/次,3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 (国药准字号:H10920071;)(150mg/次 ,餐前服用 ,3次 /d)、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国药准字号:H36021340;)(150mg/次,2次 /d)。西药按说明书服用,1月为 1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号:Z13020999;)穴位注射:取穴、体位、操作均按照 1997年版《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制定。①取穴: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 3寸(应以同身寸为准),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避开皮下血管、瘢痕及表皮破损。②体位:穴位注射体位以便于取穴为宜。对于老年人和小孩,以及身体虚弱患者,以卧位为宜,其余患者可取坐位。③操作:使用 5mL注射器,吸入黄芪注射液 4mL,排空空气备用。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双下肢充分暴露,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避开血管、瘢痕,快速透皮后缓慢进针 1~ 1.5寸,缓慢上下提插,待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针感后,回抽若无血方可推入药物。一侧注射完毕后更换针头。每穴注入药物4mL。注射完毕退针后,用消毒棉签压迫片刻,嘱患者稍事休息观察,方可离开。穴位注射隔日 1次,两组均治疗 2个疗程。

疗效标准采用统一的表格于治疗前记录患者痞满、胃痛、纳差、暖气、乏力、大便异常、舌质、舌苔、舌下静脉、脉象等临床表现,以后每间隔 1周记录 1次,至疗程结束。临床症状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拟订,按无症状、轻、中、重分别记为 0,1,2,3分。试验结束后统计总分并分析。远期疗效:患者治疗结束后 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复发情况,观察远期疗效。

治疗结果两组病例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 8例,显效 11例,有效 9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临床治愈 3例,显效 8例,有效 10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AG的发病与HP感染、免疫反应及理化刺激等因素有关。本病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且病程长,易反复,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治疗难度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检出率有所提高,对其认识也有所深入。中医研究发现,本病病因多样,虚实夹杂,脾胃亏虚为本,胃络瘀血贯穿本病始终,是其病理变化基础。

针对 CAG本虚标实的特点,故而本疗法选用黄芪注射液。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能,归属脾经,既可健脾补血,又可益气行血。黄芪补脾气,而气为血帅,气旺可促血行,脾气又可统摄血液,故黄芪既然可健脾补血,又可益气行血而达健脾活血的作用。黄芪注射液是近年开发的中药制剂,应用广泛,用于治疗 CAG安全可靠。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血液供给,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并能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粘膜,有利于屏障功能的改善;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胃腑的下合穴,历代医家将之视为强壮要穴,以足三里治疗脾胃病变,历代医家皆有论述,认为其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因而将之视为治疗胃病的重要穴位。现代研究发现,足三里穴与胃有神经解剖学的联系,电针大鼠该穴位后,发现血清和结肠中的肿瘤坏死因子的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表现为对胃肠道疾病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此外,并有大量研究发现,足三里穴区有较高的痛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足三里穴位于下肢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肌肉分布坚实,浅部无大血管及神经分布,因此将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组注射穴位是安全易操作并且有效的选择。

[1] 李 鹏,张澍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6.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

萎缩性胃炎 /穴位疗法 补益剂 /治疗应用 穴,足三里

R57

A

1000-7369(2011)01-0012-03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安 710003)

(收稿 2010-09-10,修回 2010-09-22)

猜你喜欢
萎缩性国药准字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黄芪是个宝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更 正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