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4例

2011-04-13 08:07马世新白春梅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医院榆林718000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粘膜泻心汤

马世新 白春梅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医院(榆林 71800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4例

马世新 白春梅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医院(榆林 718000)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清热除痞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等)治疗本病 64例。结果:总有效率达 95.31%。结论:本方具有辛开苦降,泻心除痞,补中扶正,调和寒热之功效,对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笔者自 2006年 5月~ 2008年 8月,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64例患者全部来自本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46例,女性 18例;年龄最大者 65岁,最小者 26岁,平均 45.5岁;病程最长 12年,最短 8个月,平均 6.4年;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性增生者 23例。以上病例均行胃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不适,食后尤著,食欲减退,食后无味,嗳气嘈杂,消瘦乏力,大便或稀 2~ 3次 /d,或秘结 2~ 3d一行。

治疗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半夏、干姜、黄芩各 12g,人参 15g,黄芩、甘草各 6g,大枣3枚。随证加减:腹部胀满者加香附、枳壳各 10g,以行气除胀;恶心、嗳气加旋覆花、竹茹各 9g,以降气和胃;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各 15g,以收涩制酸;郁热明显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15g,以清热健胃;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加丹参、三七各 9g。 每 d1剂,水煎取汁 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 2个月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3个疗程后复查胃镜以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不用治胃西药,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忌油腻肥甘,戒烟酒,调情志。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蠕动尚好,呈浅表性胃炎改变;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颗粒消失或粗糙,显露血管消失或基本消失,色泽灰暗明显减轻或色泽红润;胃粘膜活组织病检,固有膜未见腺体萎缩,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颗粒改变范围缩小,部分变为粗糙不平,粘膜血管显露减少;胃粘膜活组织病检,腺体萎缩程度减轻或萎缩部分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少;胃镜检查粘膜无明显改变,胃粘膜活组织病检仍有腺体萎缩。

治疗结果本组 64例中治愈 21例,显效 23例,好转 1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95.31%。

典型病例张某,男,56岁,农民。于 2007年 10月 4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 10余年,曾服“维酶素片、丽珠得乐”等收效不大,近半年来日渐加重,胃脘部塞满隐痛,食后尤著,纳食不香,食少乏力,嗳气嘈杂,面色萎黄,少气懒言,按胃脘部不适而疼痛不著,舌淡苔厚,中有焦黄,脉虚弱。胃镜检查所见:胃窦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胃体部血管纹络显露,充血水肿。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治宜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方投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干姜、竹茹、香附各 12g,人参、黄芩各 10g,黄连、炙甘草各 6g,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 12g,旋覆花 9g,丹参、三七各 9g,大枣 3枚。 7剂后,胃脘痞满稍缓减,食欲增,仍饭后胃脘胀闷,偶嗳气噪杂,焦黄苔已消失,上方加煅瓦楞 15g,治疗 2月后胃脘部痞塞隐痛消失,饮食大增,再服 4月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红白相间,无血管显露,呈浅表性胃炎改变。病理活组织检查:肠上皮化生消失,粘膜复常。随访一年,未复发,病已愈。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胃镜的广泛使用,其检出率和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认为主要由幽门螺杆菌、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等[1]多种因素慢性反复损伤,致胃粘膜慢性炎症,水肿,充血,糜烂,甚至灶性出血。最终导致胃粘膜的固有腺体减少、萎缩或消失,肠上皮化生或异型性增生。如不及时治疗,部分可能会发生癌变。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疗效好的药物,且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证”等范畴。多因外感寒邪,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虚弱而致气机阻滞,胃络不畅,日积月累则进一步导致胃之阴阳失调,产生寒热错杂之证。故笔者抓住脾胃失和,寒热错杂之基本病机,以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为法,每收良效。本方用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寒;人参、甘草、大枣之甘温益气、健脾、补虚。诸药相配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诸证悉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具有抗菌消炎及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并促使胃粘膜腺体恢复[2];人参、甘草、大枣有保护胃粘膜,调节免疫,抗肿瘤及解毒之功效[3];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可以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固有腺体的修复和再生[4];香附、枳壳等理气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和幽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胃动力,促进胃排空,减轻致病因素对胃粘膜的刺激[5];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同时有抗肿瘤等作用。故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 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2.

[2] 江 伟,唐沙玲.补胃消痛化瘀汤治疗浅表性胃炎 51例 [J].陕西中医,2008,29(1):31.

[3] 赵 岩,刘孟安,林海燕,等.自拟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140例[J].陕西中医,2008,29(1):30.

[4] 章谙鸣,周 婷,金敏驹,等.益脾涤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2例 [J].陕西中医,2007,28(1):47.

[5] 姚思东 ,厉秀云,李振民.香连复胃汤治疗胃粘膜非典型增生 130例 [J].陕西中医,2009,30(9):1141.

胃炎,萎缩性 /中医药疗法 清热燥湿剂 /治疗应用 慢性 @半夏泻心汤加味

R57

A

1000-7369(2011)01-0014-02

(收稿 2010-07-20;修回 2010-08-25)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粘膜泻心汤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