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高校图书馆教育力的策略研究

2011-04-13 09:03王立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阅览室研究性图书馆

王立新

(泰山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系,山东 泰安 271021)

1 问题的提出

1.1 中国高校毕业生较低的素质

据调查,在83个跨国公司中,按其用人标准,中国每100名有相应学历的求职者只有10名可被录用为工程师,15名可被录用为会计师,3名可被录用为通才(generalist)雇员;而菲律宾为20、30和25,马来西亚为30、25、20,匈牙利为50、50和30。在现岗工程师中,中国只有不到10%可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而发达国家平均为66%,其中美国为80%。我国工程师平均参与创造的国民总产值是美国、德国工程师的5%~10%。

西安交大李乐山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对6个行业200多个企业中的中国大学生进行了60项素质调查,其中包括道德观念、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结果表明,全部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每一项素质的分布值均都不合格。甚至一些企业认为600万毕业生中合格的只有2~3万。

1.2 不尽人意的资源利用状况

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的占3%~10.8%,偶尔去的占33.2%~54%,经常去的占41%~56.0%。同时,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又主要表现为借阅消遣性图书;借阅考研资料,同时借此环境备考;为四、六级英语或期末考试做准备;逃避课堂的拥挤、宿舍的嘈杂。

2 高校图书馆释放教育力的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但是从目前高校来看,总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来不去图书馆,即便走进图书馆,他们看重的却是图书馆优越的空间环境,追求的是放松、休闲。由此可判,高校图书馆应履行的教育职能并没有在高校中很好地贯彻执行。因此,为真正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力,惠及每一位学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举措,以供商榷。

2.1 开展入馆教育,实施“考证制”

据调查,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新生没有进过图书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因此,对大学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为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科学、规范地利用图书馆,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开端,笔者提出对大学生实施考证制度——借书证的考核获取。

首先,制作入馆教育教学录像片。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本馆概况(包括馆舍布局、馆藏情况等)、联机目录系统(OPAC)的使用、借阅规则、图书馆主要服务项目和读者文明规范等。然后,针对录像片的知识点建立计算机题库。试题类型主要为客观题,同时建有自测学习题库、供学生模拟考核。最终在专门的考核机房中(配有监考人员)上机测试,成绩合格者,即可办理借书证。对于不合格者,要监督、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考核。

考证制度的优势分析:(1)具有严肃性。能让每一位大学生感知到接受图书馆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跟自己密切相关。(2)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以往,新生入校即发借书证,造成大学生不够珍惜,忽视了它的功用。另外,施行考证制度,减少了来自新生的繁多、重复的咨询解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补充说明:看录像教学片不能代替亲身走进图书馆,因为身临其境是极具教育效力的;另外,录像和题库要加强管理不断更新,且建在图书馆主页上,有助读者随时学习。

2.2 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读书认证制”

目前,大学生可以自由、随意、率性地出入图书馆,也可以无视它的存在,一直拒绝它的“召唤”。正如魏晋著名学者嵇康在他的 《难自然好学论》中直陈:“人并不是好学的,假如一个人可以不做事又有饭吃,就随便闲游不喜欢读书了。”基于此,笔者倡导:创新举措,革新教育关系,使每个大学生尽可能地接受规范、理性的图书馆教育。韩国江原大学正在实施的“读书认证制度”就非常符合笔者倡导的理念。该制度自2001年开展以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该制度要求大学生必须在学校提供的导读书目中选择阅读一定数量的读本,并且通过相应考核后颁发证书,拿不到证书者不予毕业。

“读书认证制度”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其导读书目中缺乏科学类图书,尤其是理工类的专业典籍。因此,为使该制度能在中国大学更好地实施,笔者在此提出改良和扩展建议。在中国传统经典导读书目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理工科专业典籍,要求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选读,从而在提升人文素质的同时也能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当然,文科生也可选读。

2.3 建设更多快捷、高效的“一站式”阅览室

近几年,“一站式”服务模式凭着快捷、高效、富有人性化等优势已被图书馆界采纳并付诸实践。较典型的有“专业阅览室”、“重点学科阅览室”等,如此以来,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书、刊、电子文献、网络在内的多种资源。

提供“一站式”资源集成服务,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教育力。因此,为进一步深化、扩展“一站式”服务理念,笔者建议针对大学生需求,为大学生建设更多的“一站式”阅览室。比如,经典名著阅览室、文化素质教育阅览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阅览室、考研(含四、六级英语考试)指导阅览室、大学生心理咨询阅览室等。

2.4 倡导研究性教学,促进文献资源利用

2.4.1 研究性教学对文献资源的积极需求

在美国大学里,每次课后教师会列出数目不等的教学参考书和数十篇近期学术期刊论文让学生阅读,有时这样的书目一次可达到36本之多,同时还有网络阅读。美国学生为了能够参与课堂讨论、撰写课题论文以及取得课程好成绩极为重视课外阅读,即便通宵达旦也要完成,为此美国高校的图书馆实行24小时服务。大量的课外文献阅读,正是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特色。

南京大学的卢德馨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的课是目前我国探索实践研究性教学的典范。在他的大学物理课上有两百多种文献,其中参考书56本之多。

另外,卢德馨教授的学生,由于广泛接触专业前沿信息,很多对科研产生了高涨热情,且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例如,2003年世界权威杂志《科学》上同时出现了4位学生署名的3篇论文。2001届的邱腾发表的SCI论文超过20篇。又如2001届的孙飞,自进入清华大学读研后,发表10多篇SCI论文,其中2005年7月1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以15页的篇幅刊登了他的一项最新成果,这是25年来我国本土科学家的原创成果首次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亮相。

大量的科研成果给学子们带来无上荣耀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看到他们面对浩瀚的文献孜孜以求的身影。

2.4.2 研究性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合力促进信息资源利用

由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学生需要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此,信息素质教育就成为必需,以信息检索为代表的系列课程也就得到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重视。因此,正是有了研究性教学这根“指挥棒”,才使得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有了真正的“市场和活力”,最终也就能够让大学生充满动力地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这一资源库 “顺理成章”地得以充分“释放”和利用。

3 结语

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在有效机制和得力措施的引导下,我们深信,高校图书馆定会焕发生机、增添活力,为振兴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1][3]查建中.研究型大学必须改革本科教育以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兼谈“创新国家”的人力资源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2]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4]张建娥等.了解读者需求 提高服务水平——榆林学院图书馆读者利用馆藏资源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8(10).

[5]蔡琳琳等.基于读者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效率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3).

[6]李铁梅.高校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2).

[7]王慧秋等.大学生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及其运营[J].图书馆杂志,2008(11).

[8]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9]张富生.解读卢德馨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猜你喜欢
阅览室研究性图书馆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图书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