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省级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策略联盟

2011-04-13 09:03易玮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省域资源共享成员

易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无论是从理念和观念,还是从技术和时间,均已获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有许多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资源共享系统在实际运行,并逐渐成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常态业务,在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源共享还很不平衡,一些实力雄厚的系统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共享建设比较兴旺,而在跨系统之间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相对落后。鉴此,为了探寻消弭信息鸿沟的路径,借鉴美国在企业界已试行多年且效益明显的策略联盟管理模式,笔者建议在省域范围内试行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强强合作的策略联盟模式,以促进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事业的繁荣。

1 省域内建立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策略联盟对于促进地方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1.1 什么是策略联盟

策略联盟又称伙伴关系,是美国DN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有关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若干个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合作,通过交换彼此的关键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的一种合作方式[1]。这种合作方式是立足于成本、效率和竞争优势等因素而采取的在某一项或数项业务营运行为上的联合策略。国外许多大型企业都从关键资源交换的策略联盟中得益匪浅。目前,策略联盟的这种合作方式正向农业、教育、科技等领域渗透。笔者认为,就图书馆界而言,无论是在系统内部实行同质性业务合作的策略联盟,还是跨系统、跨行业实行互补性业务合作的策略联盟,对于提升成员馆的发展能力和推进资源共建共享都是绝佳的合作模式选择。

1.2 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业务联盟尚处于探索阶段

围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目前在我国已开发利用或正在开发的资源共享系统大致有四种类型,即行业性的全国资源共享系统、行业性的区域资源共享系统、专业性的跨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和综合性的区域资源共享系统[2]。其中尤以行业性的全国资源共享工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如由文化部和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及其二、三期工程、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都为全国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出了杰出贡献[3]。但笔者认为,纵向繁荣横向滞后所形成的数字鸿沟,不能不说是资源共建共享事业的遗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省域为单元的跨行业、跨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尚属薄弱环节,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根据图书馆报的报道,上海市建立了由66家跨系统成员单位联合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开展诸如外文采购协调、联合网上编目和知识导航站建设等活动,开创了我国区域性跨系统资源共建共享之先河;之后,山东省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厅局编制了一些基础性数据库,启动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吉林省组建图书馆联盟,实行“一站式”书目查询和成员馆之间一卡通借阅服务。湖南省建立了由省图书馆牵头与14所高校的资源共享联盟。笔者认为,其他省尽管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但在根据各自的省情探索横向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路途的问题上,也应该有所动作,有所担当。其中,建立以省政府为主导,省图书馆为龙头,邀请座落在省域范围内的高等学校参加的图书馆强强合作策略联盟,不失为一条见效快、实用价值高的有效途径。各个省的省级图书馆基本上都是具有数十年以上的历史,且馆藏丰富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作为跨行业、跨系统图书馆策略联盟的盟主自然是众望所归。座落在各省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也有十几所乃至数十所之多,其中不乏有国办或省办的综合实力强大、学科优势显著的知名学府,以及专业设置紧贴社会生活的职业技术学院。若将这些“孤岛式”的文献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其资源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揽文、史、哲、理、工、农、医、经、管等各种学科门类,将这些文献信息资源以专题数据库形式聚集,可以成为一部具有该省域特色的信息资源“百科全书”,无疑会对政府决策、公务员知识更新、人口素质提升和经济增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诚然,笔者所推荐的这种策略联盟具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笔者认为不能仅停留在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和合作采购等传统的资源共享方式上,而应该将共享的概念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可以重点考虑参考咨询联盟、项目计划联盟[4],建立新的资源协作网传输渠道,开发互连的流通系统,使各成员馆成为用户存取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不仅可以方便联盟内用户的使用,也便于全社会共同利用,提供面向公众的专业性文献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才能使联盟组织成为全省性的信息化咨询中心而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助。

1.3 建立省级公共馆与高校图书馆策略联盟的预期效益

跨行业、跨系统的各类图书馆建立省域策略联盟是一项宏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建成使用后,将会以信息资源丰富、关联各行各业,且科技含量甚高的数据库群,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用户的不同需求,这必将有力推动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1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信息资源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以一种有形的“软要素”形态,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硬要素”共同构成生产力的基础,并以增加科学含量的导向作用来促成各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和组合,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可以预期策略联盟所生产出来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产品,一旦投入使用必定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增长显示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效益;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组成联盟破除了各类型图书馆划系统为牢,隔部门分治的行政管理壁垒,改变了长期以来那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封闭式发展的旧模式,营造出联盟成员馆之间相互沟通、优势互补、丰富馆藏、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1.3.2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策略联盟的统一规划,有效地减少各成员馆在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上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在现阶段不少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和综合化发展,纷纷增设专业,而又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图书文献资料的购置速度远远赶不上专业的设置速度,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通过联盟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帮助这些学校解决某些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匮乏的困惑,也为这些学校节省一大笔图书资料的购置费用;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索引、文摘、联合目录和数据库等,都是制作者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再生产的产物,属于地道的知识产品,不仅具有明确的社会性,也具有明确的商品性。因此,当联盟共建共享工程的产品为广大用户所采纳且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等各种方式,实行有偿服务,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解决省级公共馆与高校图书馆策略联盟问题的对策

2.1 必须有一个具有行政和技术权威的共建共享协调机构,以保证对全局的有效规范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统一组织和统筹管理,其运作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项工程的组织领导。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员思想观念、资金来源和网络环境上的差异,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行政和技术权威的协调机构,那么,即使构思再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将无法变为现实。笔者建议,仿照系统共建共享工程的组织模式,即公共图书馆类由文化部牵头、高校图书馆类由教育部牵头、专业图书馆类由科技部牵头的作法,省域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策略联盟应采取由省政府出面组织、省图书馆负责实施的形式为好,可以挂靠在省图书馆内设立协调中心或办公室。协调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符合省情需要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整体发展计划、明确或制定相应的共建共享法规、制定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协调成员馆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共建共享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等。

2.2 在建库模式上,可以采取成员馆自主建设特定的数据库,联盟协调中心统一组配综合性数据库群的方法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由各成员馆按照统一的标准自主建设特定的数据库,由联盟协调机构统一组配数字资源,开发并实施联机联合目录与流通系统的连接,实现无须经过中转的“一站式”服务,是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这样,从局部上看可以充分调动各成员馆的积极性,抽调拔尖专业人才编制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从整体上看,能够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在较短的期间内完成全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工程,使产品尽快投入使用产生效益。

2.3 成员馆应确立“精品意识”,坚持“实用价值”原则,编制和提交特色数据库

无论是省级公共图书馆,还是坐落在省域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都有一个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情报信息和培养人才的共同任务,因而策略联盟的成员也只有提供对该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催化和促进作用的特定的文献信息资源,才具有针对性而产生价值,才谈得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各成员馆所编制的数据库除了保证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之外,还要着重突出实用性这条原则,即准确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建库。同时,也要求各成员馆拿出各自的特藏,整理出能体现有别于其他馆的特色数据库,即将该馆通过长期广征博采已形成的地方特色文献或学科专业特色文献,按照一定的主题,编制出具有独特信息价值的专题数据库。一般来说,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馆藏丰富,大多典藏有相当数量的古籍、民国文献、字画、碑帖拓片等,对研究中国和该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5]。每所高校都有与众不同的几个重点学科或特殊的科研项目,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这类相应文献信息具有优势,对这些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也颇具实力。地方特色数据库和学科专业数据库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2.4 策略联盟的延伸和扩展

待省级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策略联盟取得成果、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将联盟组织向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和其它类型图书馆延伸,以构建全方位的省域文献信息共享体系,这不仅是对已先行一步的上海市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拓展,也是对改变全国资源共建共享“纵强横弱”局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1]李翠玲.策略联盟——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4(2):38-39.

[2]朱强.关于我国资源共享政策的若干建议[N].图书馆报,2010-10-08(A07).

[3]黄筱玲.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2006(2):57-58.

[4]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编.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7.

[5]游丽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3-64.

猜你喜欢
省域资源共享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