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

2011-04-13 09:03陈璐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建设

陈璐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22)

1 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形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对这一文化形态的构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

2 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

2.1 价值观引导功能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一切客观事物的看法、态度及评价。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能否正确地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价值观引导功能,是和谐文化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谐文化倡导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自然以及人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和谐文化通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便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没有和谐文化,整个社会就缺少了和谐的思想根基。

2.2 精神支撑功能

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或文化方面,都必将归结到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所以说,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

2.3 文化认同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需要全国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如何引导人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和谐文化的文化认同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谐文化一词诞生的时间尚短,并不代表和谐文化的历史也很短。恰恰相反,和谐文化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在当前新时代下的一个科学的概括。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它都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4 环境创建功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潜在的却是长远的影响。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上的树立。它可以深入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使全社会的成员都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与保护者。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生态环境改善与发展的长远大计。

人文环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形成的人类活动形态。它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等。目前,我国人文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传媒界,在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即时信息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建设和谐文化是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的根本途径。

3 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1 建设和谐文化是顺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问题上的历史自觉。

3.2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巩固和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3.3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

作为执政党,我们治国理政的所有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和实施的。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倡导和传播和谐理念,并渗透、转化、体现到一切执政行为、执政方式当中,从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实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时,更加自觉地体现和谐精神,追求和谐目标,实施和谐举措,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4 图书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1 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本质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谐文化建设也必定注重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重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丰富而多样的信息资源是人们接受终身学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提高素养、寻找知识与信息的宝库,是学校之外的最佳教育场所。

4.2 以书为媒的文化传播造就人与人的和谐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图书馆通过对一个个读者传递科学信息发挥其职能,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并将产生长久持续的社会效应。图书馆馆员把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传递到每一个读者手中和心中,满足人们实现终身教育的需求,提高了社会全体人员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将我们的社会建成一个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4.3 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理念实现平等的和谐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诚信友爱,无歧视、缩小贫富差距。图书馆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开展社会文化教育的机构。国际图联倡导的现代图书馆精神,包含了图书馆免费服务、平等服务方面的共识及关心弱者、贴近平民的人文关怀主旨,即要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平等和谐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及人类知识文化的成果。

4.4 营造“终身学习、继续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文化氛围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随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在我国被接受并逐渐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参与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多种形式和渠道中,图书馆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和渠道。因为,图书馆可以继续向广大群众开放包括印刷品资源和联机资源在内的各种学习资源,可以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5 强化图书馆管理,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5.1 坚持以人为本,平等服务的原则

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自由平等的原则。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做到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强制服务、无歧视服务。做到语言文明、着装整洁、微笑服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是图书馆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

5.2 从读者利益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与修改,要从读者利益出发,以方便读者为目的,要让读者真实地感觉到图书馆是在最大限度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让读者从进入图书馆便感受到温馨、亲切、和谐,而不是受到种种限制。但改革并不等于废除,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地组织图书馆的人员、文献资源、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使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发挥图书馆系统的功能,为读者服务。

5.3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读者服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服务方式,还有馆外主动服务、预期式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等。读者需要哪种方式,我们就采用哪种。对一般读者而言,我们用常规服务方式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一些有特别需求的读者,我们可以采取个性化定制服务。所谓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指按用户要求制定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提供的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将个人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在自己专门的个性化界面中。

5.4 营造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符合审美的读书环境

人性化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超越其物质实体性而成为精神的、人为的审美世界,成为一种可以对读者施以教化的审美文化环境。图书馆的建筑及布局要体现浓厚的文化色彩,在内部结构上,公共通道要适宜,引导标志要醒目易解,以方便读者行走、检索和借阅。室内设计要关注读者对空气和阳光的自然感受,使空气对流,阳光充足。图书馆作为文化设施、知识殿堂,在色彩的调配上,必须讲究艺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体现出符合图书馆性质的色彩意境——典雅与柔和。馆内的桌椅、书架高度要恰到好处,在宽敞的基础上,从人的审美情感出发,营造一个宁静、舒适、典雅的整体环境,布局简洁明亮,给读者营造一种充满艺术情调与人文精神的环境。阅览室要宁静与温馨,色彩柔和,工作人员要和蔼可亲,为读者创造一个明快、清新、整洁的阅读环境,使读者有“家”一样的感觉,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5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

图书馆应树立“管理——服务——效益”的观念模式,在已有的条件下加速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根据用户要求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特定目标,利用馆员独特的隐性知识和创新性的智力劳动,把本馆收藏的富有特色的知识资源、专家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加工整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文献,借助数据库技术、数据推送和采掘技术,通过图书馆主页,让读者花更少时间,平等地获得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产品,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5.6 注重馆员业务素质提高

当今图书馆需要一大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与信息管理、咨询、编辑、标引和文摘编制、培训、系统分析、用户服务以及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联机检索、文献传递等工作,有效发挥知识信息导航员的作用。为此,高度重视馆员业务素质提高,培养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乃当务之急。图书馆工作者除了必须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知识外,还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技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能为用户打开世界信息的大门,充分利用信息的检索途径、方法进行信息咨询,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建设。图书馆是普及文化科学知识,进行社会教育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图书馆这一重要机构,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人员的素质,使其在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石燕华.浅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9(27):187-188.

[2]张冬梅.论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90-92.

[3]白永红.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27-29.

[4]卢燕.图书馆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8):11-12.

[5]王关锁,吴涛.图书馆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实践[M].线装书局,2007:142-143.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