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层面的女性馆员隐性知识激活机制*

2011-04-13 09:03彭莲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隐性馆员图书馆

彭莲好

(咸宁学院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000)

1 高校女性馆员的特点及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1.1 大部分女性把照顾好家庭摆在首位

据调查,高校女知识分子对“家庭幸福”和“孩子出色”的支持度分别为75.1%和46.9%,而对“成绩卓著”的支持度却只有41.7%,这说明,大多数女性把“家庭幸福”和“孩子出色”看得比她们本人事业的“成绩卓著”还要重要,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她们的社会角色的认同程度。另外,高校女性馆员不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也不是放弃家庭献身于事业的专职人员,她们在生活中兼顾家庭和事业,扮演“家庭主妇”和“工作者”的双重角色。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她们通常会选择以家庭为主,而把在图书馆工作当作次要的事情,而且很多在图书馆工作的女性往往是学校领导或老师的家属,是被照顾进来的,这对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是不利的。

1.2 女性的“四期”和爱美的天性

女性有着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点,女性的四期“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女性的许多疾病都与她们的“四期”特殊生理变化有关,许多女性在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都会发生明显的生理变化,甚至产生疾病。此外,女性还要面临各种妇科疾病和卫生保健问题。女性在“四期”内若不注意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调适,不仅身体上会出现毛病,而且精神上也会出现毛病。图书馆工作虽不属于重体力劳动,但偶尔也会遇到大搬家、大维修、搬书架、运大捆书、搬重仪器等重体力活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女性馆员难以完成。与男性相比,女性对美的追求较男性强烈,比较注重自己的仪表,善于对工作环境和读者学习环境美化,创造出整洁优美、赏心悦目的场所。但是,许多女性爱美往往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比如女性爱穿高跟鞋,尤其是个矮的女性穿的鞋跟很高。一方面,高跟鞋走路会有声音,与图书馆保持安静的要求不一致;另一方面,研究表明,高跟鞋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不利,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患上尿失禁和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1.3 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脆弱性强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传统的性别观念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和“男主女从”等传统观念不仅影响着男性,而且也被妇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束缚了她们的手脚,使她们难以完全克服自卑、依赖性和脆弱性等心理弱点,竞争和成就意识差,缺乏开拓和创新精神。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就是谨小慎微、按部就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4 主体意识弱

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弱与她们成就动机的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中国女性富有牺牲精神,但往往忘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当她们的事业与丈夫的事业发生矛盾时,往往不作具体分析就采取“两保一”(保丈夫)的态度,并把丈夫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其实,知识女性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丈夫的实际业务状况,采取家庭与事业平分秋色、更加注重本人事业发展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支持丈夫事业发展等不同的选择。然而,高校女馆员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仍然把照料家庭看作是女性的主要职责,把追求事业的成功看作主要是男性的事,习惯于充当家庭的主角和社会的配角,这就会使她们降低自己的成就期望,弱化自己的事业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比较弱。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主体意识弱显然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5 计较小事小利,易感情用事

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女性的心胸不如男性豁达,在猎奇各种是非方面比男性好奇心重,因此,她们容易斤斤计较,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当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相同时,她们喜好结为友伴,而这种友伴间的人际关系多数属情绪性的,合则聚,不合则散。这种友伴关系虽然有着工作上的相互理解、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她们在工作上和思想上对自己和友伴要求并不严格。这不仅给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团结。这种友伴群一旦与其他同事或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她们会结成盟友相互袒护,与他人或组织对抗,对图书馆正常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1.6 细心、耐心、温和、善良等特点

女性具有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善于形象思维,观察细致,考虑周密,做事认真执着等心理特征。图书馆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学术机构,从事着为他人服务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特别需要敬业精神。作为女性,由于自身所拥有的因此无论是她们在前台从事读者借阅、咨询,还是在后台从事分类编目,都能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她们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能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动热情、服务周到,使到馆读者不仅能得到知识上的满足,而且还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2 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性化,只可意会,难以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包括直觉、经验、真理、判断、价值、假设、信仰和智能等。隐性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难以言传。例如,技术高超的厨师或艺术家可能达到世界水平,却很难将自己的技术或技巧表达出来与人共享。波兰尼证明隐性知识的经典比喻是:“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understanding),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隐秘性强、主观性、难于流动性、不稳定性、传递的衰减性、实践性、长期积累性等特点。

3 管理层面的高校女性馆员隐性知识激活机制研究

3.1 性别观念要更新

管理者应摆脱“男强女弱”、“男尊女卑”和“男主女外”的传统性别观念,承认女性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潜力。事实已经说明,图书馆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的女性越来越多,这些馆员在图书馆还没有能力吸引大量男性进馆之前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领导偏向男性,不给男性和女性同等竞争的机会,那么女性馆员就会感到失望,一部分人觉得在此没有发展前途,另谋高就,另一部分人可能就在烦琐平凡的工作中消磨斗志,得过且过。笔者认为,在馆领导层的配备上三名中至少有一名是女性馆员,这样可让一些有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女性馆员感到有希望,有发展前途。另外,馆领导在平时要注重对女性馆员的培养和锻炼,为她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关心体贴女性馆员

据有关专家测试发现:工资、奖金、职称等只能调动人的60%的积极性,而剩下的40%的积极性是依靠情感激励的。女性馆员有着不同于男性馆员的“四期”,领导者在这特殊的时期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一旦这些馆员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照顾,她们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3.3 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给馆员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激活需要馆员的不断学习;另外善于学习的馆员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有利于图书馆员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可形成个人竞争力优势,而个人吝于分享隐性知识通常是为了保持优势。乐于学习的人因为本身不断会成长,就不会有固守及囤积知识的心态,也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如果成员都乐于学习与成长,在团队快速成长的气氛下,就不会有吝于分享隐性知识的心态。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帮助馆员提升学习技能,把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如果一个图书馆仅仅是一个机械性的工作场所,而不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那它不仅留不住人才,自身更无法得以发展。必须创造一个适合馆员不断进步的空间环境,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激昂的、勤奋的、能不断满足求知欲望的环境之中,从而有利于馆员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4 建立互信及分享的文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关键是营造一个以人为本、鼓励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图书馆文化。建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促进馆员主动交流、共享与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创造一种信任、合作和深度会谈的精神,对于这种组织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隐性知识共享对个人的缺点使工作优势可能受威胁,但是也有相互学习及分享组织共同利益的优点,“信任”是加强优点并降低缺点的前提。同事之间的信任与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关系。当员工相信分享是一种互惠的行为,就可促进同事间的知识共享。相对于图书馆文化、诱因、主管支持、沟通等因素,互信是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因此图书馆应增进馆员之间的信任,因为隐性知识是较不易被强迫分享,互相信任才是自愿分享的基础。

3.5 建立利于分享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是促进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的武器,图书馆对于馆员直接分享知识给其他馆员,应设法量化次数与知识量,给予足够的奖励。对个人而言,如果个人分享知识所获得之利益,包括升迁、奖励、名誉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利益,超越因独占某项隐性知识而获得之利益,则个人更可能乐于分享隐性知识。但是大部分的状况是,个人因为拥有具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而可以据以获得地位和利益。组织中的成员可能因为具备某项隐性知识,因此有较高的工作绩效表现,同时可获得较好的地位或报酬,一旦释出这种隐性知识,提供其他的人分享,则这种工作表现的优势将受影响,而减低其对组织的重要性,若无相对的回馈的系统,必定影响其个人利益。如果经由激励制度及报酬系统,使图书馆成员经由分享知识所获之回报,可以高于独占隐性知识所获利益,则成员便能接受这种知识共享的机制。

3.6 建立利于馆员交流和联系的制度

革新组织结构,建立利于隐性知识激活的组织形式。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沿袭的仍是传统的等级结构,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这样便于馆员跨越各部门的交流。不同部门、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一起交流、讨论,最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激活。

图书馆应多组织利于馆员之间交流的聚会和活动,强化员工之间的交流制度。可以通过对文档资料实行开放式管理,编制内部报纸和内部网络刊物,来提高知识交流的速度和效果,鼓励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加快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内部的流动和转化过程,从而为隐性知识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孙光成.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296-298.

[2] 王琼林,邓儒伯.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7.

[3]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18,320.

[4] 裔昭印.社会转型与都市知识女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4.

[5] 中华心理学习网.研究表明长期穿高跟鞋的人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EB/OL].http://www. 100xinli.com/HP/20100725/OTD187152.shtml. 2010-7-25.

猜你喜欢
隐性馆员图书馆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去图书馆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