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疣临证心得

2011-04-13 09:36彭建东胡晓丽郑红彦胡硕敏赵月华王娜娜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寻常疣艾炷灸法

彭建东,胡晓丽,郑红彦,胡硕敏,赵月华,王娜娜



灸法治疣临证心得

彭建东1,胡晓丽1,郑红彦2,胡硕敏1,赵月华1,王娜娜1

(1.山东海力集团医院,宁阳 271417;2.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271400)

灸法;疣;医案

灸法治病源远流长,最早关于灸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笔者近年来传承和创新灸疗理论和灸疗方法,使灸法在难治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方面展示出卓越疗效。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1]等。西医认为疣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笔者提出正气亏虚是疣的发病内在因素,热毒瘀结是疣的主要表现。目前对于疣的治疗存在着治疗方法多、治愈困难、愈后易复发、治疗费用高、治疗痛苦大[2]的特点,针对以上难题,我们总结出“温通散瘀,扶正祛邪”的治法,经用灸法治疗各类疣上百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部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寻常疣

寻常疣可发生于全身皮肤、指(趾)甲、毛发的任何部位,好发于手背、手指和足部。典型皮疹为黄豆大小的灰褐色、棕色和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

1.1 治疗方法

用艾条灸,艾条选用清艾条,每次施以温和灸30~60 min,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应用该法治疗寻常疣,一般需要2个疗程可使疣体脱落。在灸疗的初期,疣体会对灸疗产生反应,多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发痒、发热、微痛、循经感传等现象,个别病例会出现发凉、麻木等感觉,这是灸法的温通散瘀作用激发提升患者正气所产生的多样化感受,随着治疗的持续,灸疗产生的反应会减弱、消失,与此相对应的是疣体的缩小、脱落。

1.2 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于2006年5月8日就诊。左手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皮肤花生大小肿物5个月。5个月前左手拇指背侧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米粒大棕色丘疹,经过外用碘酊,皮炎平等药物治疗无效,且肿物逐步增大,3个月前在某医院诊断为寻常疣,应用激光治疗,1星期后肿物结痂脱落,后在结痂脱落的肿物基底部复发,不到2个月的时间,肿物生长迅速达到花生大小。症见患者左手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皮肤花生大小肿物,颜色棕褐色,表面粗糙,质地坚硬,诊为寻常疣。舌质暗淡,苔腻,脉沉细。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用艾条温和灸,每天2次,每次灸治30 min。治疗5次后,疣体缩小发黑,治疗12次后,疣体脱落。

1.3 小结

寻常疣又名千日疣,一般认为本病乃血虚肝旺、筋气不养或风邪搏于肌肤所致。我们认为,“虚者致疣,瘀者痛疣”,疣的发病源于正气亏虚。五志过极、六腑失和、情志压抑、悲观失望、心神不宁等均可耗气伤血。《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长期的气血耗损则会使气血对皮毛的温煦与濡养作用下降,防卫御邪的功能降低,使邪毒易于入侵肌肤发为各类寻常疣,疣长于皮内,阻滞经络,致使局部气血壅滞,其痛、痒、结之表现皆为瘀血表现。灸法具有激发经气、提升正气之作用,使患者御邪能力增强,又具有消瘀散结的局部治疗作用。

2 跖疣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在诊断上应与鸡眼鉴别。跖疣皮损初期多为细小丘疹,逐渐增大为黄豆或花生大小,有的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自觉疼痛,步行时疼痛加重。

2.1 治疗方法

治疗应用小艾炷直接灸[3]。患者俯卧位,暴露足底,75%乙醇消毒患处,选用精制艾绒制成与疣体大小一致的小艾炷,将艾炷放于母疣之上,术者用线香点燃艾炷(点艾),患者感觉局部微有热痛(感艾),术者迅即用手压灭艾炷(灭艾),不去掉未燃尽的艾炷,继续在母疣上放置小艾炷(放艾),重复点艾、感艾、灭艾、放艾四项操作步骤[4]。有的患者由于疣体大,局部感觉迟钝,当艾炷燃烧乃至燃尽后局部没有热感和痛感,这时不需要灭艾(第三项操作)且需要逐步加大艾炷,使患者疣体局部出现热或痛,这种局部得气感常常伴随着全身的欣快感,是奏效的关键。每次治疗约灸50壮,治疗时间20 min,每日1次,连灸6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如双足均有跖疣则分别治疗,如有多个疣,只治疗母疣(最早出现的疣)或体积最大的疣。

2.2 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2007年11月1日就诊。因右足底肿物疼痛、压痛3年来诊。患者3年前一次训练后发现右足底皮肤磨起了一个小水泡,5 d后水泡吸收了,但却长出了一个绿豆大的硬结,患者用鸡眼膏治疗3次没有治好。1个月后硬结长至黄豆大伴随运动时足底疼痛。3年来,患者求治多家医院先后诊为鸡眼、跖疣,应用药膏、激光、液氮冷冻、中药、针刺、放射等方法治疗,非但未消且症状日显,正常步行也会出现足底疼痛,严重时患者整个右足掌拘挛胀痛,心烦不安,患者非常痛苦。查体见患者精神萎靡,舌质淡,舌边有齿痕和瘀点,苔薄腻,脉沉细涩。右足底涌泉穴与第二足趾根部连线的中点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质硬,有压痛,诊为跖疣(母疣);该肿物内上方1 cm处有一黄豆大小相似肿物,轻压痛,诊为跖疣子疣。治疗应用小艾炷直接灸治疗2个疗程。10 d后,患者足底跖疣的母疣和周围1 cm痂皮逐步脱落,代之为红润、柔软的健康皮肤。母疣脱落后1星期,子疣也消失了。随访1年无复发。

2.3 小结

跖疣位于足底,又称为牛程蹇,因步行不断挤压使疣体不易暴露,同时会刺激疣体生长并使其易于种植,又加上局部角质层很厚,常用的手术、药物、激光、放射治疗、针刺、冷冻治疗等方法不易治愈。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是跖疣发生的主要原因;跖疣聚于足底,结于皮内,日久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瘀结疼痛。跖疣之痛、胀、拘挛等症状皆源于瘀血。灸法具有“扶正祛邪,温通散瘀”的功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灸乃开结破硬之法。”小艾炷直接灸作用于患处,既能发挥艾炷灸的作用,又使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标本兼治,可收良效。灸疗时应注重治神和守神,初次灸疗艾炷宜小,次数宜多,动作柔和而敏捷。临证观察,母疣治愈后,多数子疣会在半月内逐步消退,此乃正气复,邪气退,瘀血通的表现。实验证明,艾灸能降低血瘀证大鼠血浆和全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临证表明,只要操作得当,患者配合,小艾炷灸治疗跖疣治愈率可达到100%。

3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瘙瘊,因属于性传播疾病,常发生于肛门和外生殖器部位,又称性病疣、生殖器疣,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同性恋者多见于肛门和直肠内;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道、宫颈、会阴和肛周;极少数患者可见于口腔、腋窝、乳房、趾间等处。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渐增多增大,依疣体形态分为无柄形和有柄形,后者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和蕈样状;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和污灰色,表面易发生糜烂,有渗液和破溃。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有局部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

3.1 治疗方法

除口腔、宫颈、阴道、直肠外,大多数非腔道部位的尖锐湿疣均可使用艾条灸,操作方法与寻常疣相同。由于发病多位于隐私部位,治疗时应有与患者同性别的医务人员在场。治疗应耐心细致、尊重患者。艾条温和灸治疗本病,以局部疣体治疗为主,配合温和灸双侧丰隆穴。一般需要3~5个疗程治愈,每日2次,每个腧穴灸治30 min,初灸1~3 d,多数患者疣体局部会有疼痛或瘙痒感,继续灸治后痛痒感觉会逐步减退,随之疣体开始变黑,质地发干,持续灸治疣体将脱落。灸法治疗无痛苦,愈后无瘢痕,尖锐湿疣局部治疗需要充分暴露患处,以利于灸疗发挥作用,同时避免非疣体部位被艾热灼伤。当局部同时有多个疣体时,只需灸治发病最早的疣体(母疣),临证观察,母疣治愈后,多数子疣会在1个月内逐步消退脱落。

3.2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阴部刺痛2个月,在外院诊为尖锐湿疣,先后应用0.5%足叶草毒素酊治疗3个疗程和冷冻治疗2次,未能治愈,因惧怕冷冻治疗的疼痛,故寻求艾灸治疗。症见患者阴道口有一菜花状肿物向外生长,长宽约有4.3 cm×2 cm,突出于小阴唇之外,阻挡阴道口和尿道口,疣体质软。舌质淡暗,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为气虚血瘀表现。艾条温和灸局部疣体,配合温和灸双侧丰隆穴,每日2次,每个腧穴灸治30 min。初灸1~3 d,疣体局部有疼痛瘙痒感,继续灸治痛痒感觉逐步减退。灸治6 d后,局部疼痛消失,疣体开始变黑,质地发干。灸治36 d后疣体脱落。

3.3 小结

尖锐湿疣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HPV主要感染上皮组织,文献与基础研究证明,HPV在肛门生殖器癌的发生中具有致病作用,如HPV-16,HPV-18,HPV- 45,HPV-56型为最常见的致宫颈癌高危型。尖锐湿疣对于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治疗棘手,无论是药物局部注射、冷冻、激光都有较大的痛苦且复发率高。尖锐湿疣发于隐私部位,多生长于皮肤黏膜的湿润区域。中医学认为,湿毒蕴结为其特点,因其正气不足,而毒力强盛,故治愈困难,愈后易复发。血得温则行,艾灸温阳,其性属火能消阴翳,祛湿毒,通血脉,散瘀结,对于尖锐湿疣有独特的疗效,如《圣济总录》:“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艾灸可开门祛邪,利湿热,消肿毒。丰隆穴乃足阳明胃经络穴,疏通胃经和脾经经气,有健运脾胃,调养气血的扶正作用;又具有降气、降火、降痰、通腑、通经之“三降两通”作用,可清热泻火,利湿豁痰,活血通脉,对于热毒蕴结之尖锐湿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病共治疗36例,痊愈32例,未愈5例(3例中途放弃治疗),治愈率达到90%。对于经灸疗治愈后复发的患者,笔者建议通过检查排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灸疗对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都有较好的调整作用,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达到抗感染作用,又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功效[5,6]。

4 丝状疣

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是常发生于皮肤浅表部位的细长、柔软带蒂的小赘生物,外形如丝,顶端可有角化,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中医称线瘊、瘊子。皮损表现为褐色、淡褐色或皮色,数目从单个到数百个不等,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丝状疣可因搓背、洗浴等接触发生传播,自身也可由一个部位生长而转化为多处种植性发病。西药治疗丝状疣效果差,应用冷冻或激光痛苦较大,还有可能留下瘢痕。

4.1 治疗方法

玫瑰香灸[7]是应用玫瑰香料制作的线香。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B、C、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调,对消除疲劳和伤口愈合有帮助,还能调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美容、调经、防皱纹的作用。玫瑰香灸以玫瑰线香为灸材,应用直接灸法,既可发挥直接灸温通散瘀、扶正祛邪的作用,又能借助玫瑰花的活血祛瘀、温润肌肤的药用功效,以线香的轻、巧、快为施术要求,治疗丝状疣,灸到疣除。

4.2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左颊及颈部、前胸共有20余个细长、柔软带蒂的小赘生物,小者如丝,大者如细绳。临床检查见舌质淡,舌色青,舌尖红,舌边有齿痕;脉象沉细,四肢发凉,辨证为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型。诊断为丝状疣(瘊子)。治拟温通散瘀,扶正祛邪。采用玫瑰香灸治疗1次。3 d后,患者体表的丝状疣全部脱落。

4.3 小结

灸法具有温通散瘀、扶正祛邪的作用。直接灸能够充分作用病患之处,激发经气,提升正气,祛瘀祛邪,愈病疗疾。我们总结了48字基本操作方法,即病家端坐,宁心静气,暴露患部,医者治神,点燃线香,玫瑰飘香,直接灸法,疣尖为腧,激发经气,微有痛痒,正气存内,邪毒始愈。

5 灸后调养

少数体质虚弱、有明显阴虚或气阴两虚的患者,灸疗后会有低热、口干、疲劳等不适,这是因为艾灸对于患者精血、津液的影响,故宜重视灸后调养,使患者及时消除灸后不适感,防止灸疗中断影响灸疗效果。如出现灸后阴液不足之口渴、尿黄、便秘表现,轻者可多饮水,重者可给予加味增液汤[8](生地、麦冬、玄参、肉苁蓉各15 g,水煎服,每日1剂),即可消除。灸疗期间要情志舒畅、睡眠充足、饮食清淡、恬淡寡欲,配合灸疗使机体正气复,邪气退,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6 讨论

疣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绝非局部性疾病,因为临床证明,局部冷冻、激光、化疗药物注射治疗疣,疗效欠佳且复发率高。西医从免疫学的角度也发现,疣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免疫缺陷状态者,如肾移植、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红斑狼疮及艾滋病患者疣的发病率增高。疣的快速生长与瘀血有关。“怪病多有瘀”,所谓怪病,是因其具有治疗难度大、愈后差、复发率高等的特点,属于疑难病症。在疣的发病中,“瘀”是现象和特点,“虚”是病因与本质,因为任何一种病因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现气血失和,流通受阻,瘀血停滞。由于瘀血的存在,气血失去平衡,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精气神亏耗,机体的防卫御邪功能下降,导致疣的发生。灸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针刺、药物并称为中医三大治疗方法。《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与冷冻、激光、局部化疗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后者是在“祛邪”的同时,有损“正气”,而扶正祛邪是灸法的优势,是愈病起疴的核心。灸法在治疗疣等皮肤顽疾、免疫机能低下和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具有特效,究其实质是灸法特有的持久温热作用能够持续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灸法作用于局部,但却能激发经气、提升正气、调和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本虚标实、正虚邪实之证疗效确切。气血乃人之根本,《素问·调经论》强调:“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施灸使“血得温之通,气得温之行”,气行血,血载气,气血调和,流通顺畅,经络、脏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病无以生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 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灸法在操作上,要根据病位与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灸具和灸法。“坚持施灸”和“火足气到”是保证疗效的前提;医患互动和“治神、守神”是施术的关键;精研灸道,辨证论治是治愈疾病的核心。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62.

[2] 彭建东.难治跖疣小艾炷直接灸[N].健康报,2009-2-12.

[3] 谢锡亮.谢锡亮灸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5-36.

[4] 彭建东,郑红彦,胡晓丽,等.小艾炷直接灸治疗跖疣23例[J].中医外治,2009,18(3):56.

[5] 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

[6] WU Huan-gan, YAN Jie, YU Shu-guang,. Ideas on Moxibustion Research[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 7(1):1-2.

[7] 彭建东.玫瑰香灸巧除丝状疣[N].健康报,2010-8-11.

[8] 程爵棠,程功文.艾灸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114.

2011-01-28

R246.7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9.638

1005-0957(2011)09-0638-04

彭建东(1976 - ),男,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寻常疣艾炷灸法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Chinese Acupuncture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火针治疗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