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经济效益的综合措施

2011-04-13 10:13杜龙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2期
关键词:性成熟产蛋率产蛋

杜龙

(山东省宁阳县畜牧局,山东 宁阳 271400)

1 选择优质的蛋鸡品种

不同的蛋鸡品种生产性能不同,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饲料的要求也不同。养殖户在购买鸡苗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型种鸡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力强、饲料消耗适中的纯正蛋鸡品种,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购买来路不明品种不纯的鸡苗。

2 养好后备鸡群

要使产蛋高峰期长久持续、产蛋率居高不下,必须把蛋鸡的各项生理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开产前有重点的调养那些体质较弱的鸡,把弱鸡变强,提高鸡群发育的整齐度,使鸡群总体的体成熟时间一致、性成熟时间一致、开产时间一致,才能够为蛋鸡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提高后备鸡的整齐度 整齐度是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体形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期也能维持较长时间。在日常管理中应从雏鸡阶段开始提高其整齐度,除在温度、湿度、饲料、密度、免疫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外,要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在育成鸡阶段,要按照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需要来管理,尽可能缩小鸡群内的个体差异。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的饲养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等现象,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另外,要按照个体体重适时进行分群,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群,对体重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食,对体重小的群体则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化。

2.2 做好后备鸡体重控制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好坏也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使开产蛋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一般用胫长作为衡量的标准)都能同时达标,是鸡群达到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会导致其性机能减弱,如果体重达标而骨骼发育不达标,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开产后将会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因此在育成过程中,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调整体重应掌握的原则是:以标准体重和胫长为依据,如果体重达标而胫长不达标,则需在满足蛋白质供给的基础上,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含量;如果体重不达标而胫长达标,说明营养不足,需要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及时促进增重。

2.3 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性成熟的早晚与环境及遗传有关。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鸡1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能促进性成熟。在生产中应注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特别是在蛋鸡开产前后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适时化,使鸡的性成熟达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证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何时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促进性成熟,应根据18周龄或20周龄时抽测体重而定。如果体重达标,应自18周龄或20周龄每周延长1h,直至增加到15~17h每天时恒定不变。如果20周龄体重仍不达标,则将补充光照时间向后推迟一周,并在此阶段加强营养,促进体重达标。

3 搞好产蛋期间的管理

3.1 加强产蛋高峰前期和后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间,应注重营养的补充特别是氨基酸、钙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强化日常饲养管理,在蛋鸡开产后,切忌为达到产蛋高峰期操之过急,随意提高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和钙质含量。急于达到产蛋高峰,往往会导致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后期产蛋率大幅下降。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确保其中后期产蛋持续性良好。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期过后3~6周,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限饲过程中,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率的过快下降。

3.2 保障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生产实践表明,13~23℃是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鸡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3.3 保持舍内通风换气良好 通风换气可起到排污去浊,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3.4 制定合理的光照方案 光照能刺激鸡脑垂体分泌生殖激素,促进产蛋。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渐长不宜渐短,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从而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产蛋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结合人工光照,整个产蛋期都应按照蛋鸡所需的光照时间严格执行。

3.5 搞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制订详细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也可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可心存侥幸而漏防、不防。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保持舍内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外来飞鸟进入鸡舍导致疫病传播,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其他饲养工具,并定期更换消毒药品对各种饲养工具和房屋等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3.6 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会使鸡群惊恐,引起应激反应,导致鸡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减少应激因素,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减少突然噪声、消灭鼠害外,还应严格执行科学的鸡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通风、供料、供水、饲粮更换等,尽可能保持蛋鸡生存环境的相对稳定。

4 选择优质蛋鸡饲料

蛋鸡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在保证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将剩余的营养转化成鸡蛋,所以饲料的选择尤为关键。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按饲养标准喂给全价的配合料 目前,各地养殖户均使用专业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饲料。由于不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不同,所生产的饲料产品质量也不同,特别是由于原材料的添加和搅拌工序的影响,可能出现原料搅拌不均匀、微量添加剂分布不均、同批次产品成分差异较大的现象,饲喂后极有可能造成产蛋率的不稳定变化。建议养殖户朋友在选用饲料时,尽可能选用生产能力高、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稳定的品牌产品。

4.2 禁用霉变饲料和劣质添加剂 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产生的毒素容易导致蛋鸡中毒,影响产蛋量甚至导致蛋鸡死亡。因此,禁止使用霉变饲料。

4.3 饲粮的调整和过渡要合理生产中面对温度变化和阶段饲养等因素影响时,都需要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成分,如冬夏季节温差大,为确保鸡得到足够营养,在炎热夏季应适当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和钙质含量;寒冷冬季则适量增加能量饲料,降低蛋白质含量。阶段饲养中雏鸡阶段到育成鸡阶段到产蛋期阶段的过渡,需不同营养成分的饲粮逐步过渡,所有饲粮成分的调整都必须逐步进行,切忌骤变。

5 科学合理用药

产蛋期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的产生,尽量不用药。一旦发病须谨慎用药,其中下列药物禁用:磺胺类,呋喃类,金霉素,丙酸睾丸素,复方炔诺酮,氨茶碱等。另外,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也禁用。以上药物都不同程度的对鸡产蛋有抑制作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如大青叶、板蓝根等,既不影响产蛋,又能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性成熟产蛋率产蛋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产蛋目标
动物产蛋王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原因和防治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