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36例

2011-04-14 08:13陶惠江江苏省常熟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常熟215500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胃汤利胆流性

陶惠江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常熟 21550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的炎症性病变,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于2009年1月~ 2010年 6月,采用自拟利胆和胃汤随证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 36例均系本院门诊患者。男 25例 ,女 11例;年龄 18~ 65岁 ,平均 41.5岁;病程 2周~10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排除占位性病变,无胃肠、肝胆手术史。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①均有典型的频发性上腹部胀痛、灼热、胀闷、嗳气、口苦、恶心或呕吐苦水或吞酸嘈杂;②胃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粗糙,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糜烂,表面附有黄绿色粘液,或见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利胆和胃汤。药用:龙胆草、吴茱萸各3g,苏梗、藿梗、香附、半夏各10g,白芍15g,茯苓12g。胃脘胀痛,嗳气频作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代赭石各 10g,旋覆花 6g;脘痞纳呆,口苦呕恶者加黄连、厚朴各 3g,苍术、竹茹各 10g;泛吐清水,脾胃虚弱者加黄芪30g,党参15g。胃脘灼热,烧心泛酸者加蒲公英、黑山栀各15g,乌贼骨、瓦楞子各30g;肺气不宣,痰气交阻者加麻黄 3g,前胡、桔梗各 10g。1d 1剂 ,水煎2次,早晚温服。

疗效标准 根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疗效标准。痊愈:治疗 1~ 3疗程,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未见胆汁反流,胃黏膜炎症消失;有效:治疗 1~ 3疗程,服药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停药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胆汁反流减少,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无效:服药期间及停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好转。

治疗结果 全部 36例患者,临床治愈 21例,有效12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1.7%。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吐酸”等范畴[4]。本病病位在胃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和”;本病之因责之于胆,内贮胆汁,赖胆气而“渍入肠内,利传渣滓”,但与肝、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胆附于肝,胆汁受肝余气而成;肝疏泄正常,胃气下行,胆汁循其常道;若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胆汁反流而发本病[5]。故治宜疏肝利胆、降逆和胃为法。龙胆草,入肝胆经,小量使用利胆汁疏泄,清肝胆湿热,泻肝胆实火,以应胆家清宁为要;苏梗、藿梗同用具有化湿和中止逆,顺畅脾胃气机之功效;香附、半夏具疏肝理气、降逆止呕之功效;反佐吴茱萸,与龙胆草呈辛开苦降之势;白芍,《本草纲目》曰“白芍药着脾,能于土中泻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调和诸药。故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降逆和胃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利胆和胃之品,能调节胃幽门括约肌及胆囊 ODDI括约肌的功能,从根本上防止胆汁反流。

[1] 廖 慧,廖 玲,邹志红.自拟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30例临床观察 [J].中医药导报,2009,15(6):2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3] 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杂志,2004,10(5):314.

[4] 张 征,马永明.从肝论治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J].四川中医,2010,28(8):80.

[5] 刘 惠,杨 静.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 [J].陕西中医 ,2008,29(9):1188.

猜你喜欢
胃汤利胆流性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HPLC法测定和肝利胆颗粒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利胆退黄夸茵陈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胃炎30例
消疣和胃汤治疗疣状胃炎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