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 50例

2011-04-14 08:13卫小燕陕西省延长县中医医院延安717100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胃粘膜四君子汤浅表性

卫小燕 陕西省延长县中医医院 (延安 717100)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隐痛、上腹饱胀、痞闷不舒、恶心纳呆等。在治疗上,西药虽方便,见效快,但易反复发作。自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 55岁,平均年龄 44.5岁;病程最长者 7年,最短者2年,其中浅表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 10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4例,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8例.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9例,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5例;对照组25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1例;年龄 35~ 56岁 ,平均年龄44.5岁;病程最长者 7年,最短者 2年,其中浅表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 4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例,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5例.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4例,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参照第七版《内科学》教材诊断。均经纤维胃镜及胃粘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自己要求中药治疗者。

排除标准 ①胃镜检查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者;②有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者;③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④未能坚持中药治疗而中途退出治疗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白芍各 15g,白术、茯苓、炙甘草、香附各 10g,黄芪、丹参各20g,生姜6g,大枣3枚为主。随症加减:畏寒怕冷、呕吐清水加干姜、桂枝各 10g;舌红少津、脉细数加沙参、麦冬各 15g石斛 10g;腹胀较重、善太息加柴胡、陈皮各10g;嗳气呕吐加半夏10g,神曲 20g;脘痞胀满,口苦而干、舌淡苔黄腻加黄连 6g,黄芩、半夏、干姜各 10g;泛酸加炒吴茱萸 10g,乌贼骨20g;脘痞苔白腻加薏苡仁20g,苍术 10g;胃痛如针刺较剧烈加蒲黄、五灵脂各10g。 1d 1剂,水煎取汁300m l,分 3次温服。 2个月为 1个疗程。

对照组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号H 23020932)1.0g,克拉霉素片 (国药准字号H 10960187)0.25g,奥美拉唑胶囊 (国药准字号H 10940270)20mg,均每日 2次,连服 1周后停药;吗丁啉片(国药准字号 H10910003)10mg,3次 /d,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号 H10940270)20mg,2次/d,连服 2个月,2个月为 1个疗程。

疗效标准 2个月后复查胃镜,根据胃镜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定。近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至轻度炎症改变;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 1/2以上,慢性炎症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胃镜检查无改变者。

治疗结果 经治疗 1个疗程后,治疗组50例中,治愈 22例,显效 18例,有效 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 25例中,治愈 7例,显效 8例,有效 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76%。经统计学分析,i2=5.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基础上使胃液分泌失调、十二指肠液反流、胃粘膜损伤因子的长期影响下,胃粘膜损伤和修复相互作用,使胃黏膜发生炎症、萎缩、化生、糜烂、出血,表现为上腹疼痛、痞胀不适等症状。属于中医的胃痛、痞满范畴。中医学认为,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胃主通降,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与胃一升一降,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运输。胃病日久,常累及脾虚,脾与肝相生相侮,脾虚肝失所养,则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或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 (胃)不和,气机不利;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迟缓、血液瘀滞,或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故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其病位虽在胃腑,常常累及肝脾,由于“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最终形成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机不利,血行瘀滞的主要病机。宜采用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治法。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益气健脾;丹参活血化瘀;白芍、香附、佛手疏肝理气;生姜、大枣温中健脾。然而临床变化多端,常可见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之症。久病及阳兼见畏寒怕冷、呕吐清水者并不少见,治宜酌加干姜、桂枝以温中散寒;久病易损及气阴,气短乏力,舌红少津酌加沙参、麦冬、石斛以养胃阴;病久郁而化热,热伤阴津,可见脘痞胃满,疲倦纳呆、口苦而干、舌淡苔黄腻等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复杂症候,治宜效法张仲景之泻心汤法,酌加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以温清并用,辛开苦降。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感染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故应积极除菌治疗,其感染率以中医的脾胃湿热证型最高,故认为该菌是一种湿热之邪[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燥湿之黄连、黄芩具有抗菌消炎及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并促使胃黏膜腺体恢复;甘草、大枣有保护胃黏膜,调节免疫,抗肿瘤及解毒之功效;丹参活血化瘀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固有腺体的修复和再生;白芍、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和幽门括约肌功能[4];党参、白术补气健脾,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萎缩的胃黏膜细胞有促进新生的作用[5];黄芪具有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血液供给,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并能调节胃肠运动,有保护胃黏膜,有利于屏障功能的改善,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6];况且白芍、甘草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白术、白芍尚有抗血栓、抗凝血、抗应激作用[7]。

总之,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亦支持本方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溃疡及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所以,使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王吉耀 .内科学 [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2-383.

[2] 齐洁敏,白兴武,白联宏.HP、h TER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34.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12.

[4] 马世新,白春梅.半夏64泻心汤加味治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4例 [J].陕西中医.2011,32(1):15.

[5] 孙晓民,孟凡明 ,李丽晴.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55例[J].陕西中医,2011,32(1):12.

[6] 陈 菲,陈 茜,张 璇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 30例 [J].陕西中医,2011,32(1):13.

[7] 陈智慧,薛支祥.胃炎宁Ⅰ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11):83.

猜你喜欢
胃粘膜四君子汤浅表性
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Potential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Clearing Heat and Dampness in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加味四君子汤对碱烧伤食管组织中p53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
四逆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