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在儿科脾胃病中的运用

2011-04-14 08:13童永超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卫生院杨陵710000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砂仁莪术干姜

童永超 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卫生院 (杨陵710000)

理中汤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人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补气,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补脾。药仅四味,配伍周到,疗效显著。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适应能力不足,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乳食所伤,容易引起一系列脾胃疾病。对小儿脾胃阳虚、气虚所致呕吐、泄泻、积滞、疳积等病,笔者常用理中汤随证加减,应手而效。

吐泻 赵某,女,2岁,2008年 9月 10日诊。病起 3日,大便清稀,纳谷不化,日泻 5~7次,食后不久即呕吐,呕吐物不酸不臭,腹不胀满,按之不痛,面色白无华,精神萎糜,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沉细淡红。曾用西药 3日未效。症系脾胃虚寒,不能健运,清气下陷为泄泻,浊气上逆为呕吐。处方:红参、炙甘草各5g,土炒白术7g,干姜、黄连各3g,防风、薏苡仁、山楂各6g,紫苏 4g。 1剂后,呕泻均减,精神好转,原方加半夏、砂仁各3g,并以三棱针刺四缝穴健其脾胃。3剂后其病十去其九,后以饮食调养而愈。

张景岳曰:“小儿吐泻之症,虚寒者居其八九,实热者十中一二。”方以理中汤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以治其本,加防风祛风渗湿,薏苡仁分清泌浊,山楂开胃消积,紫苏调胃和中,少加黄连以为反佐。使清升浊降,脾胃功能协调,吐泻自愈。

疳积 王某,男,5岁,2009年 3月 12日诊。近 3~4月来,脘腹胀满,大便不调,食纳减少,形体赢瘦,头大颈细,发枯面焦,时发潮热,困倦喜睡,腹大如鼓,青筋暴露。有异嗜现象,喜食树叶、泥土。症系脾胃耗损,失于健运所致。方用党参8g,焦白术 7g,甘草、桃仁各4g,胡黄连、柴胡各5g,青皮6g,三棱、莪术各 3g。5剂后腹胀减轻变软,潮热已有好转,饮食增加。原方去三棱、莪术,加槟榔、淮山药、扁豆,续服 5剂,接着以七味白术散收功。

《幼幼集成》曰:“谷肉果菜恣其饮啖,因而停滞中焦,食之成积,积之成疳。”方以理中汤健运脾胃为主,加胡黄连、青皮、桃仁、柴胡、三棱、莪术等祛瘀破积、导滞清热,使积滞去而正不伤,故收良好效果。

积滞 何某,男,2岁。 2008年 7月 25日诊。病起2月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困喜睡,手足不温,食少腹胀,大便不化而臭,日行 4、5次,小便不多。舌质淡,苔白腻,指纹青淡而滞。症系脾胃虚寒,中气不运。父母过爱,饮食杂进,脾胃受伤,不能运化,积滞于中而成。处方:党参、焦白术、防风、山楂炭、神曲各 7g,干姜2g,槟榔4g,砂仁 3g,六一散 5g。并刺四缝穴 (挤出黄白粘液少许,每隔3天1次,连刺3次)。3剂后,腹胀已消,饮食增加,精神略振,二便正常,指纹已转为淡红,前方加淮山药、薏苡仁,又服三剂而愈。

《幼幼集成》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可见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也。”小儿脾胃薄弱,运化不强,喂养必须适宜,所谓:“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喂养不当,易生积滞。小儿积滞,本虚为主,故用理中汤温运脾阳为本;加防风散肝舒脾;砂仁、山楂、神曲、槟榔和胃消食、利气行滞;而用六一散则是从季节着想,取其能清暑分利之故。

猜你喜欢
砂仁莪术干姜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
怀孕没胃口,可用盐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