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学习口诀(下)

2011-04-16 03:41聂翔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中华文化

聂翔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辉煌历程数千年,薪火相承一脉传。

近代衰微受冲击,续写辉煌在今天。

独树一帜领风骚,区域特色试比高。

包容互动共发展,中华文化之瑰宝。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民族之魂在精神,基本内涵两层分。

爱国核心要牢记,内容具体与时进。

民族精神特征鲜,代代相传展新篇。

高擎火炬意深远,强基固本使命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当代文化多特点,喜忧参半需监管。

满足新增之需求,喜闻乐见是关键。

落后腐朽文化存,提高眼力来分辨。

奏响文化主旋律,贯彻要求做典范。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使命要承担,核心价值不能偏。

“中特”理论是旗帜,引领文化来发展。

精神文明要搞好,“四有”公民是目标。

教育科技与文化,大力发展基础牢。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道德典范是资源,中心环节理解全。

光荣可耻需明辨,积极践行荣辱观。

道德冲突要直面,提高修养去判断。

文化道德互促进,脚踏实地不空谈。

注解:

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数千年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发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化虽然经历了古代的辉煌历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3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都充分表明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多样性、博大精深的特征。

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国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中華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核心是爱国主义;第二,内容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

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所以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8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9当代文化生产具有民族性、盈利性、规模化等特点,文化消费具有趋同性、选择性等特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必须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1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2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努力贯彻和落实这一要求。

1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对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4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

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1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1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这也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

17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設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

18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9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0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中华文化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