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工业城市化知识专题复习

2011-04-16 03:41刘立栋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本题城市化

刘立栋

【网络构建】

【命题预测】

1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以中西部农业地域发展、东部高效农业基地建設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策略。

2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考查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方向等。

3以某一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考查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国土整治的相关措施。

4结合图表资料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相互关系。

5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6结合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

【重点剖析】

【方法指导】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典例分析】

例1《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1)~(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强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因此本题答案为A。

(2)以下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不会在成都平原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宜种植在渭河平原。本题答案为D。

(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有()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本题答案为D。

例2读右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德国南部地区为高原,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本题答案为D。

(5)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

D.以水稻种植为主

解析:北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本题答案为c。

例3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如右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④阶段Ⅱ中,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在阶段Ⅲ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阶段Ⅱ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I快。本题答案为c。

(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本题答案为D。

例4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8)~(10)题。

(8)下列关于四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

B.B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棉产区

C.C地是我国著名的糖料作物产区

D.D地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解析:A地为东北地区,B地为珠三角地区,c地为四川盆地,D地为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为我国著名的糖料作物产区,因此本题答案为c。

(9)下列关于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要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B地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农业

C.C地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D.D地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珠三角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农业。因此本题答案为B。

(10)图中四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与其主要限制性条件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A-热量条件②B-土壤条件⑧c-光照条件④D-水源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四川盆地有肥沃的紫色土,并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因此排除②。本题答案为D。

猜你喜欢
工业化本题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雕塑的城市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