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种语言”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

2011-04-16 03:41潘明坤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3期
关键词:时事图表原理

潘明坤

综观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就其内容而言无外乎三种语言形式,即材料语言、时事语言和教材语言。掌握这三种语言形式的特点及获取方式,对考生正确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提高得分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语言

1材料語言的特点

材料语言,就是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从而引申或归纳出的、反映材料中心意思的语言。答案内容呈现为材料语言的试题有两种命题形式,一种形式是材料分析题,它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表述出来形成材料语言。另一种形式是图表材料题,它要求考生对图表的纵横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反映图表主旨的材料语言。

2材料语言的生成方式

对于材料分析题,考生要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材料的大意。对于图表材料题,考生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做到定量分析全面、准确,定性分析紧密结合教材,为正确生成材料语言奠定基础。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4题)

材料一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分析:本题要求回答材料语言。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全面分析图表信息的基础上,将图表中的定量数据分析转化为定性的经济分析。分析可知,图表1揭示了江苏省2005年到2009年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图表2揭示了江苏省2007年到2009年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也都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最后分析图表1与图表2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二、时事语言

1时事语言的特点

时事语言,是指在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中学生为归纳时事政治而表述的语言。时事语言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等特点。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中的时事语言形式答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③最近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内容。④《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社论。⑤新闻媒体对国家的重大成就和重要事件的评价性、结论性语言等。

2时事语言的获取

考生对时事语言的掌握,主要通过对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及运用来实现。考生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学以致用。时事语言的获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国内时事,要善于关注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了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及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等。对于国际时事,要关注世界的热点地区、大国关系等。②注意时事政治的学习。可通过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网上查阅等形式,及时捕捉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目的地把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重大事件有机地融进复习内容之中,使时事政治和教材知识达到最优化组合。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上海政治卷第35题)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1)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分析:设问(1)中的运用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就要求考生联系时事语言答题。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图表明确我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和选举法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同时,考生在回答运用选举制度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时,可联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渗透以下时事语言: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法的修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考生如果熟悉上述时事语言,并能将其恰当地渗透在答案中,就能使答案“闪光”和“增值”。

三、教材语言

1教材语言的特点

教材语言,就是考生运用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归纳出来的语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的“理论”是指考生在政治课中所学到的系统的、完整的政治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等;这里的“实际”就是指材料所表述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包括:①综合运用教材原理分析社会生活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原理要求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教材语言的突出特点就是对政治术语的恰当运用。

2教材语言的获取与运用

教材语言的运用就是考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材料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并且用政治术语把它表达出来的过程。运用教材语言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审材料,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这一中心意思与教材的哪些原理相联系。②审设问,弄清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或原理,明确答题方向。③综合运用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38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

分析:第一步:通过审题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意思和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这是获取教材语言的前提。第二步:弄清设问要求,明确设问的主旨是正确运用教材语言的关键。第三步:根据本题材料与教材知识建立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折射的原理,生成教材语言: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宝钢投产困难,说明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②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符合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组织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变外在压力为内部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运用哲学原理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属于政治试题答案所要求的“教材语言”。

猜你喜欢
时事图表原理
时事绘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双周图表
图表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