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发扶贫发力

2011-04-20 01:43
民生周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昭通市贫困县贫困地区

□ 王 丰

产业开发扶贫发力

□ 王 丰

产业扶贫固然好,但也不能因此蜂拥而上,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千篇一律就没意义了。

刚刚过去的十年扶贫采取了多种模式,其中产业开发扶贫在一些地方成效显著,极大地培育了当地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农民致富,有力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由扶贫济困向产业扶贫转移是近年来扶贫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应该从过去的‘悲情扶贫’走向‘快乐扶贫’。”12月21日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委员会委员林嘉騋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微笑着表示。

他坦言,近年来,“快乐式扶贫”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这也是他所在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主要工作。

畜牧业是不少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点之一。图 / 向长贤

产业扶贫潮

“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是我们用得较多的扶贫方式,实践也证明,成效显著,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12月21日,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办李科长在电话中告诉本刊记者。

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昭通市举行。

昭通市扶贫办主任高顺照在论坛上表示,该市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179.05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8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02%下降到14.7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922元增加到2009年的2455元。

他把这一切归结于该市在四个方面的努力,其中重点谈到产业开发扶贫。

高顺照表示,昭通市把产业开发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马铃薯、蔬菜、蚕桑、魔芋、林果、竹子、天麻等八大农业优势产业。

2001年以来,共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1.6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73 亿元),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发展到2009年的310.7万亩。

国家级贫困县广西凤山县在抓产业扶贫过程中,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情况,锁定长短发展目标不动摇,确立了“石山区长效抓核桃,土山区抓八角、油茶、杉木,土山区短效抓桑蚕、中草药”的长短结合扶贫思路,使六大扶贫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据了解,全县目前已种植杉木46万亩、八角26万亩、油茶22万亩、核桃9.3万亩、桑园5.2万亩、中草药两万亩。

从2001年至今,凤山县一直把六大产业作为常抓不懈的扶贫产业进行培植,做到换届不换产业,换人不换目标,坚持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该县还以投资环境有改善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六大扶贫产业基地建设。该县重点发展以小叶榕、岩黄莲、金刚藤为主的中药材,形成了广西润达制药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两万亩中药材基地。

本刊记者在实地及电话采访中发现,受访方均表示产业开发扶贫成为了近年来当地扶贫的一大重点。

从治标到治本

发钱发物这类简单的扶贫方式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转而选择产业开发式扶贫。

昭通市扶贫办主任高顺照表示,“产业大开发,是着力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成果。”

“我们期望通过扶贫资金带动,搞产业开发,培养支柱产业,真正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一国家级贫困县分管扶贫、农业等方面的副县长向本刊记者如此表示。

“虽然国家财政每年有很多扶贫资金,但分配到各省、各县,再到乡镇和村里就是杯水车薪,这些资金主要解决扶贫济困问题。”林嘉騋认为,单靠国家财政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迈向小康。“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一定要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林嘉騋表示,“我们协会感觉到了,开发就是造血,明确讲就是要动用社会力量,将各种有益于贫困地区的资源转移过去。把东部企业有意识地引过去,在当地投资开发,一则发展了当地产业与经济,二则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打工,避免了农村的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解决留守儿童等问题,让农民在当地成为产业工人。”

他强调,在培养“造血”工程当中,除了在东部沿海帮他们引资,把一些外资企业引进去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当地村民发挥自己的智慧,实现自给自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事实上,我们很多贫困地区的资源很丰富。像贵州有个叫石阡的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我2009年去过那个地方做调研,他们有很好的温泉、茶叶、矿产、矿泉水等,生态环境非常好,都是原生态的,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发展旅游产业。”

林嘉騋认为,贫困地区可能区位优势差点,但资源非常丰富。

经过认真调研,扶贫开发协会跟当地县政府合作,创建了2000亩的产业园区,从东部引进企业,做矿泉水与茶叶深加工等。当地的温泉很有特色,他们筹划着创办温泉文化艺术节,做论坛,开发一系列产业。

林嘉騋还举了一个例子,“再比如,陕西榆林,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于是我们动员当地的企业开发5万亩沙地,把治沙作为产业来做,包括沙地植物的种植、旅游度假等。”林嘉騋认为,产业开发其实非常广泛。“事实上产业扶贫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工业、农业产业化等,还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教育产业等。”

林嘉騋结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已做或正在做的产业开发项目简明扼要地谈到如何搞产业开发,“我们采取的是先试点,成熟了再推广,目前是每个行业都做一、两个。”

对于产业开发扶贫资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林嘉騋表示,可通过几个渠道,有政策性银行贷款,像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每年都有一些这方面的资金;有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最主要的是要动用社会力量,像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这个空间非常大。

因地制宜成效好

产业扶贫固然好,但也不能因此蜂拥而上。

在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很多贫困县都在搞产业扶贫,力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这些扶贫中,有些是切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失败的亦不在少数。

一些地方,看到百合等中药材需求高,于是拍拍脑门就把该产业列为当地重点扶贫支持产业,因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一方面并不知道百合到底是否适合在当地生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意识不强,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销路,最后损失惨重。

这些因为缺少调研与评估而匆忙上马的项目,最后让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伤透了心,再次参与的积极性不佳。

“前些年我们县大力扶持发展柑桔,产量是上来了,但由于缺少销路,结果价格跌到连运费都不够,最后全烂在了树上。”一贫困县村民在电话中向记者如此表示。

“产业开发一定要看准,不能说上就上,一定要有特色,千篇一律就没意义了。”林嘉騋不忘提醒一些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下一阶段的扶贫,尤其是产业开发扶贫。”林还兼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主任,曾在多个地方调研产业扶贫开发。

“看到一些地方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产业开发,却没有成功,我非常心痛。”林嘉騋认为,没有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视野不开阔、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成为主因。

“我们计划在2011年组织一个全国性的产业扶贫论坛,请一些在产业开发方面做得好的地方政府、NGO、企业和专家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搞好产业开发,同时也评选一些比较好的典型,然后在全国推广。”

为了更好地搞好产业开发扶贫,林嘉騋还建议设立中国扶贫开发银行,这一建议在2010年两会上还曾以提案的形式提交。

“市场定位上,中国扶贫开发银行将以向国内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为目标,主要目标客户群瞄准无法从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及城镇贫困人口、失业人员、残疾人、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发放小额贷款,促进这部分人通过创业致富。”林嘉騋如此表示,但他亦深知操作起来仍有较大难度。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昭通市贫困县贫困地区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亲人
昭通市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