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2011-04-20 09:41廖乐琴
上海护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心脏情绪心理

施 平,廖乐琴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襄阳 441021)

心脏神经官能症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发的心血管症状,大多发生在青年和壮年,该类患者一般自觉症状显著,病程中多表现为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和失眠等,发作与活动、劳累和情绪变化有关[1]。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多无心脏血管器质性改变,虽远期预后较好,但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疑病心理。我们通过药物联合系统心理护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心脏神经官能症2010年8—12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患者32例,女22例,男10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9个月。全部患者均作心电图、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结合病史与症状、体征,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1.2 诊断标准 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其中以心悸、头晕、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和失眠多梦等为主,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有一定关系;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查体缺乏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正常或轻度改变;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谷维素每次20 mg,每天3次,3周为1个疗程;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服用地西泮每次5 mg,每天2次,睡眠改善且症状不再复发即可停药。住院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并停服其他各类中西药物。

1.4 评定标准[2]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前用SAS和SDS进行检测,将SAS标准分(T分)40~49分者定为轻度,50~59分者定为中度,≥70分者为重度焦虑;SDS的T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抑郁。治疗3周后通过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情况,通过SAS、SDS自评量表给予评分并记录结果。

1.5 疗效评定 治愈:SAS T分<40、SDS T分<50,症状消失;有效:SAS、SDS的T分较治疗前减少≥10分,症状明显减轻;无效:SAS、SDS的T分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减少<10分,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心理护理

2.1 重视入院后护患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信任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患者入院后给予热情接待,以理解、关注、尊重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注重交流技巧。和谐温馨的交流环境是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主动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全神贯注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理解的目光鼓励、启发患者提问,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使其以倾吐方式减轻心理负担,了解病情发展情况以及诱发本症的原因。

2.2 心理护理 ①针对人际关系冲突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往往表现为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焦虑情绪,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放纵自己又不能容忍别人,因此很难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护理措施旨在对他更加关怀和支持,为患者创造各种与人接触的机会,以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患者从多方面体会到人们对他的关爱,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②针对躯体不适感型:患者常口述有头痛、头昏、心慌、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四肢及腰背痛的症状,护理措施上给予患者安排一个干净整洁、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舒适的疗养环境,使患者有一个积极良好的情绪,加强生活护理,鼓励患者选择易咀嚼、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多进食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食物和水分以防便秘。鼓励患者每日做适量活动,转移躯体不适感的注意力。③针对疑病型:患者长期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心脏严重疾病,并表现为反复就医,反复行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等,医学检查结果提示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护理措施上应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其内心深处的顾虑、想法以及念头,注意其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以诚恳的态度去做解释、劝慰和说服工作、针对患者叙说病情的特点给予安慰和合理、科学性解释。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每天要适当运动来消除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内心痛苦。④针对睡眠障碍型:患者多表现为精神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忧虑等情绪症状。引起入睡困难、多梦、早醒、夜间醒后不能入睡等。护理措施上应重视通过贴心交流,导出并消除患者内心深处的顾虑,鼓励白天多活动,晚上睡觉前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与同病室患者谈论病情,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入睡环境,入睡非常困难或早醒患者给予安眠药帮助入睡以保证睡眠。

3 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 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 (分,±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 (分,±s)

时间 n 73治疗3周后 32 37.03±3.98 43.56±3.44 P值 0.000 0.000 SAS SDS治疗前 32 55.28±8.98 64.50±3.

4 讨论

4.1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是由于紧张、焦虑、失眠、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的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可能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和性格有关[3]。患者常以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反复发作而就诊,心电图常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易与冠心病相混淆。他虽然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工作、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且心理及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4.2 大多数学者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个独立的躯体疾患的心身疾病,这类患者常有明显性格缺陷,亦有较明显的致病心理因素。情绪障碍者更多的以躯体不适代替情绪表达,甚至难以区分内心情感体验和躯体的感受。有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病”之后,其原来症状常很快消失,即冠状动脉造影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4]。对此类患者,我们给予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即使检查结果提示心脏无异常发现,患者依然持疑病状态。

4.3 有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缓解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等效果明显,疗效确切,不但能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也可作为神经官能症的首选药物之一[1]。临床上应用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亦取得显著的疗效,用量150~500 mg/d,疗程为2~6周,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等引起的室性早搏、房早、房颤等,显效率达85%以上。亦有研究发现,单纯用生物医学模式来治疗和护理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较差。而通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结果表明,予以心理护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5]。

4.4 心理治疗是治愈神经官能症的关键,因此,先让患者正确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和护患关系,共同详细分析发病的因素,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通过行为疗法,支持疗法,配合药物疗法等,使患者改善心境、消除情绪忧郁、焦虑、强迫、神经衰弱等精神神经症状。表1显示,SAS和SDS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此可见,系统的心理护理配合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胸闷、胸痛和焦虑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韦爱欢.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59-60.

[2]李德光,文应峰,张丹.药物与心理调节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2(15):19.

[3]柳要伟,孙少卿.心脏神经官能症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1):424-425.

[4]徐自理,徐耿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的特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4):303.

[5]李夏明,吴菊娴,殷花.心脏神经官能症男性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1):645-647.

猜你喜欢
心脏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心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情绪认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