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1-04-30 05:44王文刚李灵芝李海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活性氧过氧化细胞膜

王文刚,李灵芝,张 惠,李海平

(1.太谷县农业局,山西太谷030800;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紫外辐射可分为UV-A(320~400 nm),UVB(280~320 nm)和 UV-C(200~280 nm)3 种。由于工业的发展对大气平流层臭氧的破坏,地表的紫外辐射除UV-B外,UV-C的辐射量也在增加,且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1]。

紫外辐射会引起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生自由基,从而对植物造成一定伤害[2-3]。而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活性氧,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动态平衡[4]。稀土元素在有机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生物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作物对不良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诱导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减轻伤害[5-7]。

本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在UV-C照射胁迫下对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镧减轻番茄幼苗UV-C紫外伤害的途径和机理。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将饱满的番茄种子(品种为Counter)播在育苗盘中,种子发芽后用清水浇灌,待2叶1心时定植于直径为15 cm的育苗钵中,用1/2剂量营养液(华南农业大学番茄营养液配方)进行培养。待番茄幼苗长至8~9片真叶时,选取大小整齐、健壮的番茄幼苗进行处理。

1.2 处理方法

LaCl3的质量浓度设为:30mg/L(T1),60mg/L(T2)。试验设4个组,即UV-C照射;UV-C照射+T1;UV-C照射+T2;无UV-C照射且不喷施LaCl3(CK),各组均3次重复。对番茄幼苗隔天喷施1次LaCl3,以叶片不滴液体为准,共喷施2次,喷施LaCl3结束2 d后进行UV-C照射处理。UV-C 照射时间分别为 1,2,3,4,5 h,用紫外灯(主波长253.7 nm)悬于番茄植株上方1.5m处进行辐照模拟,随着番茄幼苗的长高,调节紫外灯的高度,使番茄幼苗在整个试验时期保持同等的UV-C辐射胁迫。每天10:00开始照射,连续照射5 d,照射完毕按照顺序分别取各处理组番茄叶片进行测定。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每次按顺序取样并做好标记,依次测定番茄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过氧化物酶(POD)[9]、丙二醛(MDA)[10]含量。试验数据采用Excel作图,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LaCl3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SOD活性的影响

SOD是生物体内清除活性氧的关键酶之一,其活性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由图1可知,番茄幼苗SOD活性随UV-C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较短时间UV-C胁迫下,番茄幼苗SOD活性逐渐升高,表明番茄幼苗启动了自身的抗逆机制,通过诱导SOD酶活性的上升来抑制活性氧对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伤害,但是随着UV-C照射时间延长,番茄幼苗的SOD酶活性下降,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过度的UV-C胁迫会导致番茄自身抑制活性氧伤害的能力下降,造成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脂的过氧化。

La3+对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SOD活性有正调节效应,喷施30mg/L LaCl3的番茄幼苗SOD活性高于对照,且高于单一UV-C胁迫组,辐射 1,2,3,4,5 h,分别比单一 UV-C胁迫组高38.78%,28.97%,30.24%,39.58%,64.1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辐射 1,2,3,4,5 h,喷施60mg/LLaCl3的番茄幼苗SOD活性分别比单一UV-C胁迫组高53.13%,43.51%,15.75%,24.25%,41.97%,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La3+通过提高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的SOD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提高番茄幼苗忍耐UV-C胁迫的能力。2组La3+对番茄幼苗SOD活性的影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较短UV-C胁迫时间内,60mg/LLaCl3提高SOD活性的效应好于30mg/L LaCl3,但是随着UV-C胁迫时间延长,30mg/L LaCl3提高SOD活性的效应好于60mg/L LaCl3。

2.2 LaCl3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POD与SOD协同作用来维持植物细胞活性氧代谢的平衡。由图2可知,番茄幼苗POD活性在UV-C胁迫下呈波动下降趋势,表明UV-C胁迫使番茄幼苗叶片细胞产生了过多的H2O2,对番茄幼苗产生了一定的伤害。

在整个UV-C胁迫时期内,喷施LaCl3对番茄幼苗POD活性也有正调节作用。在UV-C胁迫下,喷施30mg/LLaCl3的番茄幼苗POD活性虽然低于对照,但是比单一UV-C胁迫组番茄幼苗 POD 活性高,辐射 1,2,3,4,5 h 分别高出15.57%,12.39%,9.39%,30.61%,47.75%,与单一UV-C胁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喷施 60mg/L LaCl3的番茄幼苗POD 活性辐射 1,2,3,4,5 h 分别比单一 UV-C胁迫组高 17.76%,18.09%,11.79%,19.58%,21.41%,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表明,La3+能够提高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POD的活性,有利于维持番茄幼苗细胞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在较短UV-C胁迫时间内,60mg/L LaCl3提高POD活性的效应好于30mg/L LaCl3,随着UV-C胁迫时间延长,30mg/L LaCl3提高POD活性的效应好于60mg/L LaCl3。

2.3 LaCl3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植物细胞膜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成为活性氧攻击的靶位点,丙二醛是主要的过氧化产物。由图3可知,随着UV-C胁迫时间的延长,番茄叶片出现了膜脂过氧化现象,细胞膜透性增大,表现为番茄叶片MDA含量极显著上升。

La3+有助于降低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的MDA含量,喷施30mg/L LaCl3的番茄幼苗MDA含量虽然高于对照,但是比单一UV-C胁迫组 MDA含量低,辐射 1,2,3,4,5 h 分别低于单一 UV-C胁迫组 19.89%,16.78%,22.99%,25.18%,23.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喷施60mg/L LaCl3的番茄幼苗MDA含量辐射1,2,3,4,5 h, 分 别 比 单 一 UV-C 胁 迫 组 低16.65%,11.59%,15.15%,19.75%,14.98%,差异显著(P<0.05),表明La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UV-C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且30mg/L LaCl3对番茄幼苗MDA含量的降低效应好于60mg/LLaCl3。

3 结论与讨论

紫外胁迫为害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有关,SOD活性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陈拓等[11]研究发现,蚕豆叶片中SOD活性随着UV-B增强出现先升后降现象。孙令强等[12]的试验表明,低剂量UV-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和P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杜英君等[13]研究表明,随着UV-C辐射时间的延长,紫杉针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刘芸等[14]观察到增强UV-B辐射会引起葫芦科植物栝楼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加,SOD,POD活性急剧下降。吴杏春等[15]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抗氧化系统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胁迫使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先升后降。

本试验表明,较短时间UV-C胁迫下,番茄幼苗SOD活性逐渐升高,但随着UV-C胁迫时间延长,番茄幼苗SOD酶活性下降,UV-C胁迫导致番茄幼苗POD活性显著降低,说明过度的UV-C胁迫使番茄自身抑制活性氧伤害的能力下降,导致了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脂的过氧化,这与前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La3+对番茄幼苗SOD,POD活性有显著的正调节能力,在UV-C胁迫条件下,喷施30mg/L LaCl3组番茄幼苗的SOD,POD活性平均增加了40.34%,23.14%;喷施60mg/L LaCl3组番茄幼苗的SOD,POD活性平均增加了35.72%,17.73%。试验表明,在UV-C胁迫下,La3+能够防止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番茄幼苗叶片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基因表达途径增加抗氧化酶的数量[16-17],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在一定紫外胁迫强度内,植物细胞内的保护机制可以使MDA维持一定水平,胁迫超过一定的限度后,会使细胞代谢失活,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MDA含量升高。试验结果表明,随UV-C胁迫时间延长,番茄幼苗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UV-C胁迫使番茄幼苗细胞膜脂发生了一定的过氧化作用,细胞膜透性增加。喷施30mg/LLaCl3组番茄幼苗MDA含量比单一UV-C胁迫组平均下降21.63%,喷施60mg/L LaCl3组番茄幼苗MDA含量比单一UV-C胁迫组平均下降15.62%,说明La3+有效防止了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作用。

总之,在UV-C胁迫下稀土元素La3+对番茄幼苗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增强了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有效防止了番茄幼苗在UV-C胁迫下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综合比较得出,喷施30mg/L LaCl3对番茄幼苗的防护作用好于60mg/LLaCl3。

[1] 郑有飞,颜景义,万长健,等.紫外辐射增加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6,16(4):80-84.

[2] 陈拓,任红旭,王勋陵.UV-B辐射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4):453-456.

[3] 赵晓莉,胡正华,王正梅,等.UV-B辐射与酸雨复合胁迫对小白菜和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河南农业科学,2007(2):73-77.

[4] Horeman S N,Foyer C H,Asard H.Transport and action of ascorbate at the plant plasmamembrane[J].Trends Plant Sci,2000,5:263-267.

[5] 高岩,张汝民,郭旭宏.盐胁迫下稀土浸种对薏苡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J].稀土,1995,16(6):35-39.

[6] 张小兰,施国新,徐勤松,等.镧缓解镍对水鳖叶片的毒害效应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3,21(1):81-85.

[7] 赵惠玲.稀土对玉米幼苗抗盐性作用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34-36.

[8] 邹琪.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2-75.

[9]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54-158.

[10]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0-214.

[11] 陈拓,安黎哲,冯虎元,等.UV-B辐射对蚕豆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其机制[J].生态学报,2001,21(4):579-583.

[12] 孙令强,李召虎,段留生,等.UV-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79-82.

[13] 杜英君.UV-C对紫杉针叶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218-1222.

[14] 刘芸,钟章成,WergerM JA,等.α-NAA和UV-B辐射对栝楼幼苗光合色素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生态学报,2003,23(1):8-12.

[15] 吴杏春,林文雄,郭玉春,等.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1,16(3):51-55.

[16] 张美萍,江玉珍,于光辉.稀土元素对增强UV-B辐照下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9,23(2):316-320.

[17] 高永生,陈集双.盐胁迫下镧对小麦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5,23(4):490-495.

猜你喜欢
活性氧过氧化细胞膜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西洋参防护X线辐射对小鼠肺的过氧化损伤
TLR3活化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内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过氧化硫酸钠在洗衣粉中的应用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
硅酸钠处理对杏果实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