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来敲门

2011-05-03 03:27陈文波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时能热词纲要

让幸福来敲门

“暖日晴风初破冻”。2月末的北京,冬天的印记是角落里那堆顽强的残雪。

早晨8点,匆匆出门赶往地铁去上班的方小姐,她的幸福是“下个月的收入能再增加些”;拎着布袋上菜市场的杨大妈,她的幸福是“今天的鸡蛋价格会降一点”;吃完早餐走向图书馆的大四学生小敏,他的幸福是“能够在北京找份事业单位的工作”;在早点摊忙活儿的张师傅来自安徽,他的幸福是“附近那所不错的小学能接纳7岁的女儿”。

小时候,家里的生活不富裕。过生日时能有一个妈妈单独给煮的鸡蛋,就觉得幸福;过年时能穿一身新衣服或者领一两块能自己支配的压岁钱,就感到幸福;上了学,能够得到“三好学生”的奖状,或者拿到老师划有鲜红的“A”的试卷,就很幸福;长大后,工作了,有了一定的收入了,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了,可是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时间“去桂林”幸福一次了。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答案也不同。

在汉语里,幸福一词并不陌生。可是这一常用的词汇,却成为了当前陆续闭幕的地方两会及其“十二五”纲要上的一大热词,更是各地“官方语言”中最时髦的两个字。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一时间成为了各地政府的共识。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但是,不久前首都经贸大学发布的“2010北京社会经济生活指数”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安全感逐年提升,但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幸福指数再创新低。

连首都人民都有这般感觉,不知道处江湖之远的其他省市的百姓感觉如何,是“真幸福”,还是“被幸福”?也许你认为,这不过是宣传口号的变化罢了。不过我们可以追溯一下:5年前,各地“两会”还在齐唱GDP之歌;而在“十一五”期间的各地“两会”,主要讲“和谐”。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不差钱”了,再不讲“幸福”有点说不过去了。

有人提醒说,在强调“科学发展”这么多年后,现在不少地方的“十二五”纲要、领导讲话中的GDP幽灵仍然不散,一些地方政府一边念叨着“幸福”,一边对GDP孜孜以求。

虽然对于普通百姓,GDP神马的都是浮云,而各级地方政府依靠“GDP”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解决了各类实在的民生难题,才是真正催生幸福感的源泉所在,因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更重要的是,从“幸福”成为热词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点:一是政府认识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二是政府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既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三是政府认识到在实现公民的幸福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央视开年大戏《幸福来敲门》已经开演。我们也同样期待,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让幸福一天天敲响咱百姓的大门!

猜你喜欢
时能热词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热词
热词
热词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微笑的境界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人的耐力有多大
人的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