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上托起的希望
——记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新铁煤矿五采区综采队副队长马君

2011-05-03 06:29
中国煤炭工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七台河采区倾角

大倾角上托起的希望
——记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新铁煤矿五采区综采队副队长马君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薄煤层开采技术全国领先,而在薄煤层62°倾角应用综采回采工艺,新铁煤矿领跑世界采矿业。新铁煤矿煤层厚度0.6~3m,倾角35°至62°,是全国薄煤层开采难度最大的矿井。在大倾角、薄煤层开采过程中,一大批莘莘学子走上了煤矿工作岗位,踏上了克难攻坚之路,马君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倾角综采的小专家

马君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和大倾角综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老面安装、准备、生产、回收到新面的生产,全程跟班,始终把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攻关破题的重点,被誉为大倾角综采的小专家。

2008年首选3米厚煤层平均倾角52°、2010年2米厚煤层最大倾角62°上综采,以及2011年的1.6米厚煤层倾角60°的自动化综采安装准备过程中,马君为了快速掌握大倾角综采专业知识,翻阅了大量关于综采的书籍,虚心向综采队的员工学习,同时把问题带到井下寻求答案。他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另一方面将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强化创新,逐渐成为综采的专业人才。3年来,他参与安装图纸设计,自行研制了工作面的隔离板、工作面纵向挡矸板、工作面防压溜装置,成功过落差2米正断层,解决了工作面超高回采、片帮、工作面运输机防滑等难题。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马君四次获得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两次获得七台河分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是马君经常说的一句话。综采队成立之日起,他就定位为一名一线工人。三年多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与工人一起爬设支架,了解支架的性能,主动开机组,掌握机组的运行情况,认真、详细记录综采队每道工序的工时,不断总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增强各工序的紧凑性与合理性,提高小班单产。

“到综采面,总能看见马君忙碌的身影”,这是矿领导对他的最高评价,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不同岗位上。“下井前干干净净,升井后全身湿透,是一名突出的技术创新带头人”,这是工人眼中的马君。

大倾角综采三防是制约开采的核心问题,马君带头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他每次下井都认真观察工作面的支架情况和刮板运输机的位置及工作面的伪夹角状况,把支架及溜子的防滑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精准操作,严细管理”落实到每一名职工身上,坚持班班调整支架,让小班人员从“要我看防滑”到“我要看防滑”,健全了立体式防滑和防矸两大安全系统,解决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对大倾角综采回采工艺应用和创新,马君充满信心。他说:在煤矿工作,必须创造可靠的作业环境,具备充足的提能空间,不断提高人、机、环的适应能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究自动化大倾角综采、智能化大倾角综采,形成系列化的大倾角综采管理模式,让地心深处的舞台无限延伸,给力中国!

猜你喜欢
七台河采区倾角
七台河嘉奖“七台河英才”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煤城破冰
地球轴倾角的改斜归正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系列长篇科幻故事,《月球少年》之八:地球轴倾角的改邪归正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绿色中国行将三进煤城七台河播绿——绿色中国行重走美丽七台河“引领新时代·万人唱响七台河大合唱”启动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七台河 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