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60例疗效分析

2011-05-25 00:32宁海云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阴泌尿外科尿道

宁海云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60例疗效分析

宁海云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外阴营养不良病人60例,年龄24~65岁,其中增生型43例,萎缩型11例,混合型6例,采用聚焦超声进行局部治疗,并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9.33%,总治愈率为78.33%,增生型与萎缩型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方便、有效,创伤小,值得推广。

聚焦超声;外阴营养不良;疗效分析

外阴营养不良又叫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外阴皮肤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且容易复发。我们在治疗中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12~2010-05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营养不良病人60例,所有病例均通过外阴活检病理确诊。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4岁。病程3~35年,所有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外阴皮肤粗糙,外阴皮肤白色样改变。其中增生型43例,萎缩型11例,混合型6例。

1.2 治疗仪器

CZF型超声治疗仪

1.3 治疗方法

第一步:局部常规消毒;第二步:用1%的利多卡因局麻;第三步:取功率3.5~4.0W,频率10.03MHz;第四步:采取每秒2cm速度均匀平扫病变区至病变区外0.5cm,扫描间隔0.2cm距离(总能量以每平方米40~60秒计算);第五步,术后初24h间断冷却,24h后湿敷至消肿为止。

1.4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消失,外阴皮肤粘膜颜色及弹性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消失,皮肤粘膜弹性明显改善,颜色显著改变,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皮肤的弹性及颜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外阴皮肤无改变。

2 结果

聚焦超声治疗后疗效见表。由表可见,治疗总有效率达99.33%,总治愈率为78.33%。其中,增生型的有效率为100%,萎缩型的有效率为100%,混合型的有效率为88.33%(病例为6例)。

表 聚焦超声波治疗后的疗效分析n(%)

3 讨论

聚焦超声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中,近年来也被应用于治疗外阴营养不良[1]。利用聚焦超声治疗时,将超声波聚焦到靶组织内,可促进微血管的形成,增加血管内皮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其微血管和神经末梢的营养状况,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王智彪[2]的报道,总有效率为95%以上,两年多的随访,复发率为4%。熊正爱也报道[3],聚焦超声治疗病例中,几乎没有出现邻近组织的损伤及局部疤痕形成者。

本次通过用聚焦超声治疗后24 h内加冷敷的方法,对治疗的60例患者疗效分析,总有效率达99.33%,疗效良好,优于王智彪[2]报道的95%,与王华琴等[4]的报道有效率100%接近。治疗增生型及萎缩型的有效率均达100%,治愈率达78.33%,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新的无创的局部治疗技术,前景广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5],根据报道,如果在治疗后,进行一定的护理,进行冰敷和紫草油外敷,将会改善外阴水肿状况[6],这是今后值得采纳的方法。

[1]张潇潇,熊正爱.聚焦超声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3(2):112-114.

[2]王智彪.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在妇科丽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9):638-640.

成形术),成功率为61.1%[2],也有报道成功率达90%以上者。但每种术式的适应症各不相同。我们采用第三种方法,即阴茎腹侧皮管法进行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其优点表现在:①更接近解剖生理学特点,新尿道血运好,成活率高;②原尿道外口与新尿道直接相续,无吻合口,大幅度降低了尿瘘发生率;③采用间断内翻缝合形成尿道,可吸收线头位于新尿道内,可自行脱落,降低了感染发生率;④新尿道由近向远呈“喇叭样”,大大降低了尿道狭窄的发生率;⑤术中尽量不用电凝止血,更有效保护了血运;⑥该术式扩大了适应症,免去了膀胱造瘘,缩短了支架导尿管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91.1%)。

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发生率较高。修复原则是充分利用尿瘘远端皮肤作为尿道板,根据阴茎条件选择手术方法[3]。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本术式操作简单,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可以用于修复首诊以及手术失败的病例[4]。本组8例尿瘘患者均采用该方法一次修复成功,疗效满意。

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尿道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仅次于尿瘘。一般于尿道修复后1年内出现,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线细或呈滴沥状,尿痛和感染[5]。本组患者4例出现尿道狭窄,由于均为术后3个月内出现的轻度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

通过该手术方法成功治疗后的患者,阴茎外形矫正满意,尿道外口接近于正位,能站立排尿,成人后可以婚育。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俞天麟,金锡御.泌尿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427.

[2]黄澄如.小儿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84.

[3]李明磊,张潍平,孙宁,等.保留尿道板手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6):389-391.

[4]张潍平,孙宁,黄澄如,等.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再认识[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347-349.

[5]张小明,何恢绪,胡卫列,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6):385-388.

R711

A

1672-2639(2011)01-0044-01

2011-01-17;责任编辑 赵菊梅]

猜你喜欢
外阴泌尿外科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五个外阴小常识
外阴发痒可不应忽视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