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试验*

2011-05-30 01:01黎德荣
中国食用菌 2011年4期
关键词:潮菇下脚料棉籽壳

黎德荣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高温蘑菇一般以稻草、棉籽壳为主料栽培,适宜安排在夏秋季5月~10月出菇,正是夏季食用菌淡季市场,栽培效益较高,而且其栽培季节与杏鲍菇栽培正好错开,杏鲍菇常规栽培安排在冬春11月至次年3月出菇,采收2潮~3潮菇,杏鲍菇采后的下脚料通常作为肥料使用,虽然没有浪费,但利用价值不高[1-3],为了充分利用杏鲍菇下脚料,降低高温蘑菇的生产成本,笔者2010年进行了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新登96高温蘑菇,引自湖北省嘉鱼县环宇食用菌研究所,高温蘑菇属四孢蘑菇,出菇整齐、菇形端正、色泽洁白、味道鲜,不易变色、开伞,易于保鲜,菌丝生长温度为18℃~3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33℃,出菇温度为 20℃~36℃,出菇最适温度为 26℃~33℃,属特耐高温品种,在高温38℃仍能生长良好。

杏鲍菇采收2潮菇后的下脚料,杏鲍菇栽培袋配方为棉籽壳36%、木屑36%、麦麸20%、玉米粉4%、复合肥1%、石膏1%、石灰2%,杏鲍菇采收2潮菇生物转化率达60%~75%。

1.2 菌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50 g、蛋白胨2 g、硫酸镁0.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麦粒85%、杏鲍菇下脚料10%、花生麸2%、石膏1%、石灰1%、复合肥1%。

1.3 试验配方

将出了2潮菇的杏鲍菇下脚料晒干粉碎备用。配方1:杏鲍菇下脚料70%、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配方2:杏鲍菇下脚料35%、棉籽壳35%、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CK(对照):棉籽壳70%、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按配方拌匀建堆,当堆温达65℃时进行翻堆,以后按每隔2 d翻1次, 共翻5次~6次, 调节湿度 62%~65%,pH值 7.5~8,用17 cm×33 cm×0.04 cm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每袋干物质重0.4 kg,在常压灭菌达 100℃后保持11 h,自然冷却后出锅搬至接种箱接种,每瓶原种接30袋。接种后置入培养室常温培养,10 d后检查污染情况,50 d~60 d菌丝长满菌袋,菌丝满袋10 d后覆土进行栽培试验。

1.4 试验方法

选择菌丝浓密,粗状的菌筒,每个配方300袋,3次重复,在蔬菜棚下的试验区挖深20 cm、宽100 cm的畦沟,沟底撒石灰,将脱袋的菌筒倒转竖排沟内,用湿度65%左右的菜园土填满菌筒间空隙,再盖土厚3 cm~4 cm,最后在蔬菜棚下搭建小拱棚栽培。其他管理同常规。

1.5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栽培袋菌丝生长情况,观察覆土栽培的水分、湿度变化,菌丝吃土情况,出菇期,记录菇蕾出土、采菇日期、采菇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菌袋生长情况

菌袋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菌袋菌丝生长情况

菌袋在3月17日接种,各配方接种400袋,置入培养室常温培养,从表1可知,配方1接种后培养初期菌丝生长快,但长到1/3~1/2袋后生长速度比配方2和CK都慢,配方1、配方2满袋时间接近,比配方CK平均快3 d~4 d。由此可见,纯下脚料配方、下脚料棉籽壳配方比纯棉籽壳配方的菌丝前期生长速度快,这与下脚料熟化程度高,易被菌丝吃料相关,而后期养分全面的下脚料棉子壳配方、纯棉籽壳配方比纯下脚料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势旺盛,菌丝粗壮浓密,而纯下脚料配方的菌丝生长势减弱,菌丝相对稀疏。

2.2 出菇情况

出菇情况见表2。

表2 出菇情况

从表2可知,配方1、配方2菇蕾形成破土时间一致,比CK早2 d;配方1出菇总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低,而配方2、CK总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相近,且显著高于配方1。据观察配方1只出了4潮菇,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菇,第2潮至第4潮菇产量显著降低,而且菇体小个,易开伞、死菇;配方2、CK共出了5潮菇,前3潮菇菇体个大,形整,后2潮菇都较小、易开伞,CK产量和菇形比配方2好,但都比第3潮菇差。

2.3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见表3。

表3 经济效益核算

从表3可以看出,配方2的净产值最高为919元,利润率为315%,相比对照高出76%,对照的总产值最高为1 238元,但棉籽壳价格高,投入也大,净产值为873元,比配方2要低,利润率为239%,配方1虽然投入最少,但净产值最低,利润率为193%,比对照低46%。

3 小结与讨论

利用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的方法是可行的,配方2的菌丝生长、出菇产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配方2净产值高于对照。

3种配方中以下脚料棉籽壳配方适宜,节省成本的同时能获得较高产量。用纯杏鲍菇下脚料不加棉籽壳的配方,出菇产量较低,而且后劲不足,生产的净产值低;而用纯棉籽壳不加下脚料的常规配方出菇潮次多、后劲足,但相对成本高,净产值不如下脚料加棉籽壳配方高。

本次试验配方只有3个,主要以棉籽壳为对照,添加杏鲍菇下脚料的梯度很大,而且没有对草料栽培添加下脚料进行试验,因此就实际以添加多少比例的下脚料和搭配何种配料的培养基更适宜高温菇生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和探讨。

[1]胡昭庚,曾长华,肖建京.名贵食用菌栽培[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2]于启建,毛成西,葛华.高温蘑菇新登96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 2002(1): 25.

[3]闵冬青,唐昌林,周利民.菌糠栽培鸡腿菇配方试验[J].食用菌,2007(1): 27-28.

猜你喜欢
潮菇下脚料棉籽壳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财务视角下制造业下脚料管理问题探析
——以S公司的端材、铜屑管理为例
两种配方发酵对虾下脚料的效果比较
下脚料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