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c和p15基因蛋白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06-02 08:36张宝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恶性程度

张宝玉

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1]。有研究表明bcl-2、p53等多种基因蛋白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常正相关。已经证实c-myc、p16、bcl-2和p5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3],但是p15与cmyc基因蛋白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很少。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观察c-myc和p15基因蛋白在16例良性胃间质瘤、17例交界性胃间质瘤和15例恶性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48例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53.5岁;所有患者随访8~68个月,所有患者标本均为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病理诊断标准均靠常规和免疫组化参照王卓才等的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4],其中胃良性间质瘤有16例,胃交界性间质瘤有17例,胃恶性间质瘤有11例。其中经胃镜检查的患者见胃黏膜隆起及黏膜溃疡并经活检证实的有18例;X线钡餐示胃蠕动功能障碍及胃充盈缺损的有16例;B超提示胃占位的有14例。所有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中腹部包块有13例,腹痛有27例,呕血有8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胃切除术的有17例,行胃大部切除的有26例,因为术前有转移行姑且手术的有5例。

1.3 实验方法 所有标本石蜡切片厚4 μm,分别进行常规染色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行c-myc和p15基因蛋白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中所用的抗体及试剂盒均购置于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采用已知c-myc和p15胃癌阳性标记作阳性对照,用PBS取代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

1.4 结果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的阳性信号呈棕黄色或者棕褐色弥漫颗粒状,c-myc和p15基因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中p15的细胞核表达比细胞浆更显著。判断标准为每张切片观察10个高倍视野内阳性肿瘤细胞总数:无阳性细胞为阴性,肿瘤细胞中有阳性细胞的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myc和p15基因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及强度与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良性及交界性胃间质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恶性胃间质瘤的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及强度随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和3年存活率的减小而增大,即与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p15基因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及强度随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和3年存活率的减小而减小,即与患者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1。

表1 c-myc和p15基因蛋白表达与胃间质瘤性质和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恶性程度目前较经典的是根据肿瘤大小以及有丝分裂指数(MI)来评估。如肿瘤直径<2 cm,MI<5/50高倍视野则认为是良性的。胃间质瘤为原发于胃的间质肿瘤,主要发生于胃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性、非淋巴造血组织的间叶性细胞肿瘤。它由梭形及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临床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CD34,CD117阳性等)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来进行[5]。

p15基因是抑癌基因,p15基因的失活可致p15蛋白缺失,而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本组实验结果显示,GST组织中p15基因蛋白阳性率及其强度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生存率3年内死亡者p15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超过3年者;c-myc基因具有诱导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其过度表达是参与肿瘤发生的主要方式。本研究实验结果提示随着GST组织恶性度增加,c-myc基因蛋白表达强度及其表达率增大,生存超过3年的明显高于3年内死亡者,这与Schraml的结果相似[6]可作为GST诊断和预测其预后的参数之一。

[1]王卓才,赖日权,等.胃间质瘤 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7-38.

[2]Blay JY,Bonvalot S,Casali P,et al.Consensus meet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stromal tumoys.Ann Oncol,2005,16:566-578.

[3]沈琳.胃肠道肿瘤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对病理学发展的需求.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7):438-439.

[4]贺慧颖,方伟岗,李燕,等.16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 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诊断意义.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5):262-266.

[5]Miet tinen M,LasotaJ.Gastrointe stinal stromal tumors-definition,clinical histologica,limm 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 argenetic fear tures and differen tialdiagnosis.virchows Arch,2001,438:1-12.

[6]Schraml P,Kononen J,Bubendorf L,et al.Tissue microarrays for geneam plification surveys in many diff erent tumor t yper.Cl in Can cer Res,1999,5(8):1966.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恶性程度
勘误声明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