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2011-06-02 08:36董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突聋内耳突发性

董杰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耳鼻咽喉的急症之一,是以突然的听力丧失为主要症状,大多为单侧感觉神经听力障碍,多于清晨发生,伴有眩晕和耳鸣。大部分(85%~90%)SHL患者的病因不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内耳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这种突发性功能障碍最可能的原因。基于内耳循环障碍的假说,SHL的治疗通常采用血管活性物质改善血液微循环的方法。我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至今应用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以来至今共收治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符合1996年“中华耳鼻咽喉杂志”诊断标准(上海)[1]。入选标准:患耳无外院治疗史,双耳既往无听力减退史。有的患者伴有耳鸣眩晕并发症,纯音听阈测听、声导抗检查无异常表现的定义为健耳;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程在2月内。

1.2 分组和给药方法 180例195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2岁,单耳81例,双耳9例,病程3 h~2月,对照组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岁,单耳84例,双耳6例,病程4 h~2月。给药方法:金纳多105 mg1次/d静脉点滴,10 d后改为金纳多片剂80 mg,2次/d口服20 d。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1次/d静脉点滴,治疗30 d。两组均辅以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5 d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上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纯音测听对疗效进行评价(用GSI-61型听力计完成),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2个月各复查一次。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痊愈:从0.25 kHz至4 kHz,听力恢复达正常水平;显效:听力提高30 dB;有效: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听力提高<15 dB。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见下表。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组

2.2 不良反应 金纳多组患者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有头痛和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突聋,是耳科的急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内耳微循环障碍是突聋的重要原因[2]。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血后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之一,细胞凋亡受BCI-2、Bax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3]。有文献报道金纳多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局灶性神经细胞缺血后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并与缺血损害的程度有关,轻度缺血易诱发细胞的死亡,中重度缺血产生坏死。听神经的凋亡与坏死是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首选改善循环保护神经药物金纳多治疗,金纳多为第四代银杏叶制剂,具有增加耳部血流、治疗神经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突聋)耳迷路综合征等。内含24%银杏叶黄酮甙,3.1%银杏内脂,2.9%白果内酯,金纳多可改善耳蜗血液循环,改善前庭系统血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内耳局部组织水肿,拮抗PAF,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防止内耳微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内耳组织的过氧化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增强内耳神经细胞代偿功能和代谢活性[4],还具有增加内耳组织细胞氧气及葡萄糖利用率,提高细胞生存能力,另外金纳多副反应发生率低,金纳多经过10 d的治疗后,结果显示金纳多组的有效率为83.8%,复方丹参组有效率为66.7%,证明了金纳多的有效性,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头痛和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虽然确有一些病例可以自愈,但许多患者将成为永久性聋。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在7~10 d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老年人的治疗效果较青、中年差。金纳多治疗突聋与发病时间关系密切,金纳多治疗突聋推荐大剂量冲击疗法,给患者进行的疗效满意度调查中,金纳多治疗效果显著,未发现毒副作用,因此金纳多可作为血流动力学改善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汪吉宝,李桂榕,龚树胜.豚鼠内耳微血管解剖结构特点.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16(31):219.

[2]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猜你喜欢
突聋内耳突发性
恐龙内耳的秘密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