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285例心电图表现分析

2011-06-05 02:32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脑心异常者心电图

钟 瑾

上海电力医院内科,上海 200050

急性脑梗死时,由于患者脑血循环急性障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引起心脏损伤,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及心肌酶谱异常,从而加重患者病情,重者可致生命危险。所以,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从而及早治疗脑梗死合并的心脏损伤越来越引起广大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现对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于发病24 h内就诊,原无冠心病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其中男165例,女120例;年龄46~85岁,≥60岁老年患者230例;重症患者50例(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级[2]),非重症患者235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分别于入院后第2、3、5、7、14天复查心电图;对有胸闷、心悸、胸痛、气急等症状加重的患者随时行心电图检查,对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者行心电监护;同时,入院后常规行血常规、血电解质,心电图异常者急查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并加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贫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等疾患所致的心电图异常。

2 结果

2.1 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

285例被检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57例(55.1%),其中115例患者存在1种心电图异常,42例患者存在2种心电图异常,10例患者存在3种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分类如下(见表1):ST-T改变 125例(43.9%);房型早搏 22例(7.7%);室性早搏12例(4.2%);窦性心动过速15例(6.3%);窦性心动过缓7例(2.4%);房速或房颤8例(2.8%);束支传导阻滞19例(6.8%);房室传导阻滞8例(2.8%)(其中Ⅰ度房室阻滞7例,Ⅱ度房室阻滞1例,Ⅲ度房室阻滞0例);急性心梗或急性冠脉综合征3例(1.1%)。

表1 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分类

2.2 心电图异常患者临床特点

①发病都在脑梗死1周内(100%);②心电图异常表现多为ST-T改变125例(43.9%),及心律失常91例(31.9%);③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心电图异常转归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差(见表2);④ 病情危重者发病率高,心电图异常转归较非重症患者明显差(见表3);⑤大多在1~2周减轻或好转(125例,占心电图异常患者79.6%)。综上所述,脑梗死时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好转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明显相关。

表2 不同年龄心电图异常及转归情况比较[n(%)]

表3 不同病情程度心电图异常及转归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心综合征(BHS)又称脑源性心脏损害,指并发于脑部病变(如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的心脏损害,其中包括心电图的复极变化、心律失常、心肌酶学改变、心肌梗死等,严重者可以猝死[3]。

近年研究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心综合征与下列6个方面有关[4]。①神经因素:急性脑卒中使脑组织受到损害,直接或间接影响支配心脏活动的高级植物中枢(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脏细胞病变。②体液因素:急性脑卒中时,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及收缩及心肌自律性和异位起搏点增加。③某些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急性颅脑损伤可引起血浆内皮素(ET)水平增高,它通过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加重心脏负担,并通过抑制心肌乳酸转运和能量代谢,导致心肌损伤,而高浓度的ET本身对心肌组织具有直接毒害作用;此外,还引起氧自由基、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2a(PG2a)、内源性阿片肽等增加,导致心肌损伤。④心、脑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的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脑卒中患者可能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尤其是高龄患者,脑卒中病变会增加心脏负担,激发、加重原有心脏病变。⑤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应用脱水剂,导致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等,会导致心脏疾病发生。⑥近年来,第3类自主神经即以神经肽为递质的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肽能神经在脑心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以心肌缺血性损害(ST-T改变)多见,其次为心律失常,和韩晓会等[5]、曾令海等[6]报告相似本组157例心电图异常者均在发病后1周内发生,与赵明伦[7]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急性期脑水肿高峰期大多出现在1周之内有关。随访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显示,大多患者在1~2周随急性脑梗死病变好转而心电图表现也减轻或好转(达79.6%)。

本组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心电图转归情况明显差于非老年患者,本组重症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心电图转归情况明显差于非重症患者,表明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心电图变化、转归与患者的年龄及病情有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尤其对老年及重症患者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同时注意保护心脏,针对心电图异常情况给予及时治疗,使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获得最好的临床转归。具体措施包括[8]:减轻心脏负荷,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高龄患者或原有心脏病患者甘露醇减半或改用其他脱水剂,积极处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等心脏损伤。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隋希成.探讨脑梗死时脑心综合征发病的原因[J].医学导刊.2008,4:58-59.

[4] 刘雅明,董均树,吴绥生.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2):712-713.

[5] 韩晓会,陈民,吴戈.急性颅脑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3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26.

[6] 曾令海,黄肖群,蔡谋善.脑心综合症70例临床分析[J].医学发展,2008,7:72-73.

[7] 赵明伦.脑血管疾病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223.

[8]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2.

猜你喜欢
脑心异常者心电图
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思考心电图之174》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搭建平台实施好中医药现代化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