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2011-06-07 01:56梁增坤姚国周梁新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偏头痛电针头痛

梁增坤,姚国周,梁新才

(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河南中牟451450)

我们应用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2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32例和中医组28例。西医组男11 例、女21 例,年龄平均(32.7 ±8.5)岁,病程平均(6.8±6.3)年,头痛严重程度2级10例、3级16例、4级6例,头痛发作频率1个月(5.9±2.6)次,头痛持续时间1个月(26.4±11.2)h。中医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平均(33.2 ±7.9)岁,病程平均(7.1 ±5.7)年,头痛严重程度 2级8例、3级14例、4级6例,头痛发作频率1个月(6.2±2.8)次,头痛持续时间 1 个月(27.0 ±10.5)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头痛严重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常于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部分有阳性家族史;②反复发作性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呈周期性或无规律性发作。可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伴有局部症状如视觉症状(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视野缺损、异彩、视幻觉、偏盲)、偏身麻木、轻瘫、言语障碍及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发作间歇期神经精神状态正常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③病程6个月以上,每月至少有1次发作,处于偏头痛发作期;④头部CT、MRI检查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头痛;⑤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脑外伤、动脉炎、高血压或低血压;②有严重心、肺、肝及肾功能异常者;③全身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颈椎病所致偏头痛;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和(或)有药物过敏史;⑥精神病患者;⑦治疗前7天内服用镇静剂、止痛剂及偏头痛预防性药物者;⑧未按要求治疗、复查者。

2 治疗方法

西医组:用尼莫地平(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175)40mg,每日3次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安

3 疗效标准[1]

采用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程度分为4级。1级=不痛,2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3级=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4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头痛完全消失,程度1级,头晕、恶心、目胀等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头痛基本消失,程度1级,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偶尔稍感头部重胀。好转:头痛程度减轻1级或以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10mg,每日1次,晚上顿服。急性发作期服用麦角胺咖啡因(哈尔滨泰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448),在出现先兆时立即服用1~2片,单次剂量不超过2片。30天为一疗程。

中医组:①用散偏汤为基本方。药用郁李仁10~15g,柴胡8~10g,川芎15~20g,白芷 5 ~10g,白芍 10 ~15g,香附8~10g,白芥子5~10g,甘草6g。肝阳上亢型(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头部胀痛,心烦易怒,目赤口苦,伴有面红,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痛。散偏汤去白芥子,加郁金10~15g、龙胆草8~10g、夏枯草10~15g。肝肾阴虚型(头痛时轻时重,伴有头晕失眠,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滋养肝肾,益髓止痛。散偏汤去白芷,加生地10~15g、何首乌10~20g、女贞子10~15g、枸杞子10~15g、旱莲草10~15g。气血两虚型(头痛隐隐反复发作,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畏风怕冷,心悸不宁,食少纳呆,自汗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散偏汤去白芥子、香附、白芷,加黄芪10 ~30g、党参15 ~30g、黄精10~20g、当归10~15g、酸枣仁15~30g。痰浊内阻型(头痛如锥刺或胀闷跳痛,痛处固定,面色黯黑,呕吐痰涎,恶心纳呆,口渴欲饮,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治以化痰开窍,祛痰通络。散偏汤去白芍,加半夏8~10g、白术10~15g、天麻8~10g、竹茹10~15g。瘀阻脉络型(头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面色晦滞,经色暗或挟血块,唇色紫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散偏汤加桃仁10~15g、红花8~10g、石菖蒲10~15g、全蝎3~5g。加水500mL,文火煎至150mL,早晚各服1次,每天1剂,3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用一切止痛药,并暂停服用牛奶、蛋类食品。②电针治疗。取太阳、率谷、头维、合谷、列缺、风池、百会穴,肝阳上亢加太冲、阳辅,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肾俞,痰浊内阻加丰隆、阴陵泉,气血亏虚加足三里,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三阴交。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常规刺,得气后主穴接G6805电针仪,留针30min。除气血亏虚型施补法外,其他配穴每10~15min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运针,30天为一疗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西医组出现头昏、头胀2例,恶心2例,腹痛1例,皮肤过敏1例,经对症治疗缓解,未影响继续用药。中医组未出现与中药或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

5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等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头,如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气机失调、痰淤阻络、脑失所养则会发生偏头痛[3,4]。散偏汤出自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为气郁于内、外感风邪、入侵少阳致半边头痛而设。方中川芎辛香走窜,能上行头目,下达气海,活血行气,祛风通络,为君药[6,7]。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营和血、柔肝止痛,为臣药。郁李仁润滑经络,白芥子行气散结,香附理气解郁止痛,白芷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益气补血、豁痰散结、活血化瘀之效。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够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调节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降低血脂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液黏稠度。当归有镇静、镇痛作用,且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张氏等[8]认为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少阳经气血失调、经络不畅是产生疼痛的根本原因[9]。针刺可调气行气,气血畅行、经脉通利则疼痛自消[10]。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头维穴属足阳明胃经,功能祛风泄火、清头明目。足少阳胆经风池、率谷有祛风止痛作用[10]。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为全身镇痛要穴,功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可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别络,功能通经活络、调理任脉。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功能祛风解表、清头明目。百会穴属督脉,为肝经、手足少阳之会,功能调和阴阳、开窍醒脑。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功能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太冲为肝经原穴,肝与胆相表里,可疏肝止痛。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可调补肾气、泄五脏之热。研究显示[10],针刺可促使5-HT、内源性阿片多肽等镇痛介质合成和释放,抑制或阻断痛信号的传导。可以调节神经功能,缓解或消除脑血管的痉挛状态,使脑组织的微循环获得改善。中药配合电针,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故疗效较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1]肖银刚,朱晓.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21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3):129-129.

[2]张德元.头痛舒加减治疗偏头痛37例[J].河南中医,2008,28(12):93 -93.

[3]杨红琴.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偏头痛30例[J].河南中医,2008,28(1):66 -66.

[4]路毅.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丛集性头痛54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61 -62.

[5]张孟列.天麻川芎汤治疗肝经风火型偏头痛43例[J].陕西中医,2009,30(10):1304 -1305.

[6]阴晓健,林晓娟.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43例[J].中医杂志,2007,48(4):337.

[7]李克忠.川芎天麻汤治疗肝经风火型偏头痛35例[J].河南中医,2008,28(12):48 -49.

[8]张树彪,王景阁.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5.

[9]贾春生,马小顺,石晶,等.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9):814-817.

[10]周建伟,李季,李宁,等.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3):159-163.

猜你喜欢
偏头痛电针头痛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