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秦、和秦及和安秦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分析

2011-06-09 05:41田军德穆国鹏蔺彦龙昝林森辛亚平田万强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胴体产率母牛

田军德,穆国鹏,蔺彦龙,昝林森,辛亚平*,田万强

(1.陕西陇县牙科乡兽医站,陕西 陇县721200;2.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农牧局,西藏 那曲852500;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农牧局,西藏 日喀则8574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陕西 杨凌712100)

秦川牛属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有“国之瑰宝”的美誉,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关中平原地区,因“八百里秦川”而得名[1]。安格斯牛体格低矮,体质紧凑、结实。头小而方正,头额部宽而额顶突起,颈中等长,背线平直,腰部丰满,体躯呈圆筒状,四肢短而端正,体躯平滑而丰润,皮肤松软,富有弹性,被毛光亮,少数牛的腹下、脐部和乳房有白斑。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月龄性成熟,18~20月龄初配;产犊间隔短,连产性好,极少难产[2]。黑毛和牛在日本肉牛品种中很具有代表性,以肉质独特而闻名的世界肉牛品种[3]。

对安秦、和秦、和安秦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对于秦川牛的杂交改良和我国自有肉牛品种的培育以及我国高档肉牛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

于2011年3月~5月在陕西宝鸡眉县马家镇的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厂选择28月龄的健康和秦、安秦、和安秦杂交肉牛(月龄、体重、生长环境相同或相近,同性别同批次屠宰)犍牛各5头,和秦、和安秦母牛各5头,30月龄秦川牛犍牛5头。

1.2 日粮组成

日粮组成包括玉米青贮、干麦草、干苜蓿、啤酒糟、精料补充料等原料。粗饲料配方和精料补充料根据不同月龄配方不同。试验牛的日粮组成(见表1)。

表1 试验牛的日粮组成

1.3 试验设备和器材

屠宰车间肉牛屠宰流水线(吊轨、升降机、剥皮机、劈半机、高压水枪等)、一次性整体排酸1200头肉牛的排酸车间、容量100t的-40℃速冻库、1000t的成品冷藏库、电子磅秤,天平、各种分割刀具、传送带等。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指标的确定 对秦川牛及安秦、和秦、和安秦三个杂交品种的牛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是测定重量和百分率指标,并跟踪记录以下指标数据用于分析研究其产肉性能[3]。

重量指标:肉牛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牛柳、西冷、上脑、眼肉。

产肉性能指标:胴体产肉率、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高档肉产率。

1.4.2 试验过程 牛的屠宰按照 NY/T676-2003,《牛肉质量标准》要求的操作规程屠宰。在屠宰前称活重并记录,然后在进入排酸库前称得与相应牛号对应的胴体重并作记录。

胴体在排酸库中排酸后进入分割车间进行分割,将两分体切成四分体(沿第12~13胸椎切割),并剥去肾及肾周围脂肪。胴体的分割参照NY/T676-2003[4]。

1.4.3 试验指标的测定 该试验涉及的所涉及的测定指标如下[5]: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高档肉块称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高档肉产率、肉骨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屠宰分割数据测定结果

测定安秦、和秦、安和秦三种杂交牛的产肉性能,此次试验以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屠宰车间为依托,在正常屠宰生产过程中跟踪测定了30头牛的几个重要的产肉性能指标,其中秦川牛及安秦、和秦、和安秦三个杂交组合的犍牛各5头,和秦、和安秦杂两个交组合母牛各5头。秦川牛及安秦、和秦、和安秦三个杂交组合的犍牛屠宰分割各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和秦、和安秦杂交组合母牛屠宰分割各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

表2 秦川牛及三种杂交牛犍牛肉用性能测定数据

由表2可以看出,安秦、和秦、和安秦犍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极显著高于秦川牛(P<0.01);骨重安秦高于秦川牛差异显著(P<0.05),和秦、和安秦极显著高于秦川牛(P<0.01)。

28月龄的三种杂交牛犍牛宰前活重和安秦最高(687.8kg),安秦最低(605.2kg);胴体重也是和安秦最高(441.9kg),安秦最低(372.5kg);净肉重也是和安秦最高(361.5kg),安秦最低(309.1kg);骨重和安秦也是最高(39.8kg),安秦最低(37.5 kg);和秦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均介于安秦与和安秦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和安秦安秦 (P<0.01),骨重差异不显著(P>0.05)。和安秦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和秦(P<0.05),胴体重、净肉重极显著高于和秦(P<0.01),骨重差异不显著(P>0.05)。安秦与和秦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各指标都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明显优于安秦、和秦二元杂交组合,因此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改良秦川牛效果最佳。

表3 不同杂交组合母牛的肉用性能测定数据

由表3可以看出,28月龄的母牛和安秦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都很高,分别达到了642.8kg、402.6kg、329.6kg,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和秦(P<0.05),胴体重、净肉重极显著高于和秦 (P<0.01),分别高出和秦8.9%、15.5%、13.3%,而骨重差异不显著(P>0.05),仅高出2.4%。和安秦、和秦犍牛各指标均高于母牛,同时和安秦母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等指标均高于安秦、和秦犍牛,说明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为三个杂交组合中的最佳组合。

2.2 胴体产肉性能指标计算结果

三个杂交牛品种的犍牛各指标计算结果见表4,和秦、和安秦母牛的各产肉性能主要指标计算结果见表5。

表4 秦川牛及三种杂交牛犍牛的肉用性能指标

由表4可以看出 ,安秦、和秦、和安秦犍牛的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秦川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胴体净肉率和安秦、和秦均高于秦川牛,但差异不显著 (P>0.05),安秦也显著高于秦川牛,且差异显著(P<0.05)。

28月龄的三种杂交牛犍牛和安秦犍牛的肉骨比最大(9.1),安秦最小(8.3),和秦介于两者中间(8.5);屠宰率也是和安秦最大(64.3%),而和秦却是最小(60.7%),安秦介于两者之间(61.6%);净肉率和安秦最高(52.6%),和秦最低(50.4%),安秦介于两者之间(51.1%);而胴体净肉率安秦最高(83.0%),和秦最低(81.5%),和安秦介于两者之间(81.8%)。

肉骨比和安秦高于安秦、和秦,差异显著(P<0.05),和秦高于安秦,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安秦高于安秦,且差异显著(P<0.05),也高于和秦,且差异极显著(P<0.01),安秦与和秦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净肉率各杂交牛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5可以看出,28月龄的和安秦母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秦,分别达到61.1%、50.6%,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肉骨比和安秦高于和秦,且差异显著(P<0.05);而和秦胴体净肉率高于和安秦,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仅高出0.9%。

和安秦、和秦犍牛的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母牛,而胴体净肉率却略低于母牛。同时和安秦母牛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均略大于和秦犍牛;和安秦母牛的肉骨比略大于安秦犍牛,而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略小于安秦犍牛。综合评价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具有明显优势为最优组合。

表5 不同杂交组合母牛的肉用性能指标

3.3 高档肉重量及产率

秦川牛及安秦、和秦、和安秦三个杂交组合的犍牛分割出的高档肉块牛柳、西冷、上脑、眼肉的重量及产率记录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牛柳、西冷、眼肉、上脑四块高档肉的重量和产率都是和安秦最高,分别达到5.2 kg、13.8kg、14.2kg、17.6kg和 0.8%、2.0%、2.1%、2.6%;高档肉总重达到51.1kg,产率达到7.4%;秦川牛高档肉块的重量和产率都是最低,分别为3.4kg、7.0kg、7.3kg、10.2kg和0.7%、1.3%、1.4%、2.0%,高档肉总重为27.9kg,产率为5.4%;安秦、和秦高档肉重量和产率都介于和安秦和秦川牛之间,且和秦略高于安秦。

安秦、和秦、和安秦三个杂交组合的高档肉重量和产率均显极著高于秦川牛(P<0.01),和安秦高档肉总重和产率分别比秦川牛提高了83.2%和37.1%,和秦高档肉重量和产率分别比秦川牛提高了55.6%和26.0%,安秦高档肉总重和产率分别比秦川牛提高了43.0%和22.2%。和安秦高档肉重量及产率显著高于安秦和和秦(P<0.05),安秦与和安秦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秦川牛及三个杂交组合犍牛高档肉重量及产率

牛柳的重量和产率和安秦均显著高于和秦(P<0.05),分别高达 6.7kg、15.5kg和 1.0%、2.3%;西冷的重量和产率和安秦均高于和秦,其中重量差异显著(P<0.05),而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眼肉和上脑的重量和产率和安秦均略高于和秦,且差异不显著(P>0.05);和安秦高档肉总重达到47.4kg,产率达到6.9%,且都显著高于和秦(P<0.05)。

和秦、和安秦母牛的高档肉总重量都高于秦川牛犍牛,分别高出46.6%和69.9%;总产率也都高于秦川牛犍牛,分别高出18.6%和27.8%。说明,和秦、和安秦的杂交改良效果明显,且和安秦三元组合改良效果最佳。

3 讨论

3.1 两元杂交组合产肉性能

1)安秦、和秦两元杂交后代,无论犍牛还是母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秦川牛(P<0.01);唯有胴体净肉率安秦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和秦与秦川牛不显著(P>0.05),但总体评价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安秦、和秦犍牛之间各产肉性能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低没有统一规律。其中和秦犍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肉骨比五项指标均高于安秦 ,但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三项指标安秦却高于和秦。根据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宰前活重、胴体重等七项指标和秦高于安秦的原因可能是和牛的体型比安格斯牛大的缘故,屠宰率等三项指标和秦低于安秦的原因可能是和牛屠宰性能低于安格斯的缘故,但是否正确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才能证明[6]。

2)安秦、和秦两元杂交肉牛在提高秦川牛产肉性能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高档肉的产量和产率,其高档肉产量和产率均显极著高于秦川牛(P<0.01)。在国际上高档牛肉在牛肉生产中所占比例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高档牛肉的价格普通牛肉要高出许多倍,经济效益极佳。一般高档肉的产量不到活重的12%,但产值却达到整个牛生产的50%以上[7]。因此,生产高档牛肉变成为肉牛产业的一种趋势,也是增加肉牛养殖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3)由于秦川牛母牛、安秦母牛用于繁殖不用做商品牛,造成该试验过程中的母牛样本品种不全,势必造成有关母牛的试验结果代表性不强,因此要得到秦川牛、安秦母牛的产肉性能结果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的试验研究[8]。

3.2 三元杂交组合产肉性能

1)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是在以秦川牛为母牛基础,先引进安格斯牛杂血液产生安秦F1代,然后安秦F1母牛再与黑毛和杂交产生和安秦杂交后代。由此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和安秦三元杂交的产肉性能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秦川牛(P<0.01),唯有胴体净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安秦、和秦两元杂交组合,同样唯有胴体净肉率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规律,而是和安秦高于和秦却低于安秦,其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全面的试验研究证明[9]。

2)综合评价和安秦三元杂交的产肉性能是试验研究的四种肉牛中最好的,同时高档肉的产量和产率也是和安秦最高。和安秦杂交组合的高档肉总重和产率分别比秦川牛提高了83.2%和37.1%,达到了51.1kg和7.4%,均达到了国际优良肉牛品种的水平,故可用于我国高档优质牛肉的生产[10]。

4 结论

和秦、安秦、和安秦三个杂交组合产肉性能和高档肉产率均比秦川牛有了大幅提高,且犍牛优于母牛;其中和安秦改良效果最突出,已达到国际优良肉牛品种的水平,可用于我国高档优质牛肉的规模化生产。

[1]张英汉.牛的肉用指数及影响因素[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2):1-4.

[2]昝林森,田万强,刘永峰.我国肉牛良繁体系现状与方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14):22-24.

[3]昝林森.牛生产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

[4]张善芝.肉牛杂交组合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及调查[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5]白 欣.国外引进的肉牛新品种——安格斯肉牛.农业知识(科学养殖)[J].2009,(12):16.

[6]辛亚平,权富生,郭亚宁,等.安秦杂交一代与秦川牛育肥对比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8),26-27.

[7]刘 波,陈 宏,等.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5):1-3,8.

[8]王作洲,戈新.日本和牛[J].山东畜牧兽医,2001,(1):39-40.

[9]刘文生,旭日干,等.黑毛和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繁育[J].黄牛杂志,2004,30(4):13-14,69.

[10]赵 航,刘强德,沈广许等.中澳两国牛肉生产水平的对比分析[J].中国牧业通讯,2010,(5):45-47.

猜你喜欢
胴体产率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污水厂污泥产率随季节变化研究
CeCl3和CeO2对松木屑的催化热解作用研究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原煤深度解离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研究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