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2011-06-14 02:29沈卫明
科技传播 2011年10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

沈卫明

摘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特定的排放法规的要求之下,本文结合实际研究分析了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

关键词 油品大周转量场合;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43-0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在不断增加,对于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些领域主要是涉及到了一些关于油品储运环节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内容。在这些方面的内容的新标准也在2007年8月开始出台,在这其中主要就是对储油库发油时产生的油气,这种物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要进行密闭收集和回收处理的措施。目前,在我国大概有油库1 500座左右、大小炼油厂100多家,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潜在的油气回收产业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

1 基于吸附法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

1.1 吸附与吸收组合的处理技术

当今社会,在美国、欧洲等很多的国家都有吸附与吸收组合工艺的技术,主要就是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的生产供应商,当然这包括其中美国的乔丹技术、美国Seemed Americas、美国John Zink、丹麦Cool Sorption 等在内的四家公司,这几家工公司的水平都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其中乔丹技术公司在我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就是在这几家公司中的系统都主要是由2个吸附用活性炭罐、1个吸收高浓度油气用吸收塔、1个吸附剂解吸再生装置以及必要的机电控制元件组成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所采用的活性炭吸附剂类型或者是吸附剂再生方式和解吸所得高浓度烃类组分在进入吸收塔之前的处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1.2 基于吸附法的变型工艺

1.2.1 吸附与冷凝组合工艺

通常我们所说的冷凝法主要就是指要利用不同的烃类,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之下,具有不一样的饱和蒸气压力,主要是通过降低温度或者是增加压力这些方式来将某些有机物先凝结出来。但是这个过程中冷凝温度需要根据挥发气的成分或者是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外排尾气中的残存油气浓度来确定的。所以,基于冷却回收的液态产品比较容易计量,使得冷凝法一段时间是很受欢迎的。通常,在单级机械制冷装置的工作温度要保持在10℃~-35℃之内,而串联机械制冷装置的最低工作温度主要就是-73℃,要是三级冷却后再加上液氮制冷而将会使温度控制在-184℃左右,这样的话就会使油气回收率大于99%。

1.2.2 吸收与膜吸附工艺

目前,在油气的回收处理技术上,膜分离法主要就是利用烃类与空气在膜内的扩散性能的不一样来进行分离的,主要就是让烃类的空气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差的推动下,在经过膜的“过滤作用”之后,就会使混合气中的烃类优先一步过膜从而实现分离回收的目的,当然,这其中的空气就会被选择性的截留了。最开始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是由日本的NKK公司在1988年建造的,主要就是用于处理含烃类15%~20%的汽油油气的,在经过处理之后,在向排到空气中的残存的烃类的含量可以低至5%左右。直到2001年9月,这期间已经有180多套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在世界各地得以运用,在这其中的60套就是用于油库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的。

2 我国关于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

2.1 吸附与吸收组合工艺

目前,我国的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在研制开发的活性炭吸附与吸收组合工艺在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上的样机,其实在2006年左右在我国的某些公司的油库的年处理油气能力为就已经将近是1.5×105m3 。在这之后有推出了年处理能力在9.0×105m3的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的装置,所以自2007年开始在我国的部分公司发油车间使用,处理能力到该大概是300m3/h,而油气排放量则小于25g/m3,油气回收率主要就是大于95%。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就是,我国在在研制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可以利用软件对床层分布或者是填充率,吸附材料的粒径以及吸附放热控制等,在这些方面要进行比较全面的动态分析模拟,并且并要吸附、解吸和吸收各系统的匹配性进行了更加完善的设计。

2.2 冷凝与吸附组合工艺

自2005年3月以后,我国的某公司就成功的研制成功300m3/h的模块式冷凝法油气回收处理的设备,目前已经在部分地区投产使用了。根据研究院的分析预测,若冷凝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回收率达到90%时,投资费用可以达到1.0,而回收率为95%时,投资费用可以是1.3。

参考文献

[1]彭庆.冷凝法回收油气问题的探讨,2009.

[2]壬建宏.面向加油站的油气同收处理装置及其关键技术浅析,2007.

[3]张宏.油气回收系统在石油库的应用[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5.

[4]郝世彦,董红梅,李延生,沈渭滨,李江,张林.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

[5]刘建中.水力致裂室内模拟实验的声发射观测[J].石油学报,1990,11(2):73-79.

[6]Gidley J L.水力压裂技术新发展[M].蒋阗,单文文,朱兆明,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7]宋振云,任雁鹏,张林,等.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R].西安:长庆工程技术研究院,2004.

[8]鄢捷年,杨虎,王利国.南海流花大位移井水基钻井液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1):23-28.

[9]鄢捷年.钻井液工艺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382-384.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环境保护类作文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环境保护税之国际比较与借鉴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探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