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2011-06-14 02:29王炜
科技传播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新思维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王炜

摘要 城市规划是引导城市化发展的龙头,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定背景下,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城市化规划建设研究是当前规划战线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通过对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规划的新思维进行探析,以期能对城市规划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88-01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要想搞好城市规划,必须要有效发挥城市总体功能,协调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之中。国内外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有很高声誉的城市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要有新的思维,要做到充分协调城市与人的关系,使城市的发展与人的需求达到完美结合。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而且这种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龙头,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实现城市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和谐。其具体的新思维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人与城市的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应给予充分重视2)强化对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和服务配置的实施性和引导性。;3)规划要体现出城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2 从区域和全球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针对某一个城市,在通常情况下是以行政区为边界划分城市发展的方向、规模、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化的深入,城市愈来愈趋向于“无边界”的发展,因此在新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应从区域,甚至全球的视角来重新加以审视。这里所说的“无边界”,不是指规划范围的设定可以漫无边际,而是强调规划中要有区域观念和全球化视野。无边界”的城市规划所要求的是,在区域、全球经济体系中寻求城市的发展空间。理论上城市规模可以无限地增长,城市的职能和等级可以无限度地提高。“无边界”的城市规划,并不是要避免竞争,而是通过竞争,最终消除城市发展的同构现象。城市的发展会始终与竞争相伴随,通过竞争,城市发展需求的资源双向流动,会在达到一个特定的平衡点后会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城市在单纯的规模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得到城市之间发展中的一种妥协。

3 确立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规划的新理念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城市发展具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可能,可以实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供给。但是,有些资源是不可以流动的,比如土地、水资源等,这些不可流动的资源是我国进行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最主要的约束条件。

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固然重要,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同样重要。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城市规划必须确立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新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开始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对于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城市化模式、城市发展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和安排,都要以特定的资源约束为条件,在建立一种节约型城市理念的前提下,切实从规划理论、方法本身去寻求建立一套与中国资源约束条件相协调的城市发展之路和城市规划指标。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是重中之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城市规划提高科学性。具体而言,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把握:

1)战略性的规划与研究:应将战略研究作为城市进行整体功能规划编制先导,一个成功的战略研究首先来自于专门负责研究战略规划的人才群体;其次要要不断地对战略规划进行深化;最后需要对间断性地编制研究进行动态跟踪并随时纠正;2)合理性设置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往的城市规划大多数是靠主观意识、自我中心来制定目标的,往往体现出来的就是“三个结构、一个网络”,“三个结构”就是指所谓的空间地域组织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和等级规模结构;“一个网络”即是基础设施网络。当前这种目标导向应转统筹城市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城乡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进行城市规划,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相关性;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相关政策的导向性,体现利益主体的多元性;体现资源的公共性;3)前瞻性的功能空间布局:前瞻性的城市布局,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城市病及生态破坏,致力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是相关的。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布局要求,因此在空间布局方面必须要有前瞻性;4)有效的政策策略性:经济全球化发展时期,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是整个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市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对城市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要素的综合协调和安排。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认识问题,是公共政策的研究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梳理出的策略,才是能够管用的战略和策略,才能成为城市发展各有关方面的行动纲领和指导原则。

4 结论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向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城市规划必须以科学观为指导思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需要的和谐,只有确立这样的新思维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管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保障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管洁.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仇保兴.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强化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4(1).

[3]周家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张同升,刘长岐.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城镇规划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9(8).

猜你喜欢
新思维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传媒新思维 一目了然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