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

2011-06-14 02:29黄毅
科技传播 2011年10期
关键词:规划人才管理

黄毅

摘要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水利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如何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简要论述了实施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具体阐述了水利信息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模式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应对对策。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规划;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03-01

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立从无到有,从局部应用到协同应用、从单机到网络等建设的发展过程。由于受区域环境、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水利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

1 科学合理配置水利信息化资源

特定的区域信息化应用,存在开发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硬、软件和相关部门和单位绑定,形成了第一、部门、专业、系统应用的割据状态,加上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不健全,没有共享形成机制,社会公益化服务和水利信息化管理直接界限不清,形成了信息共享的壁垒。

1.1科学合理规划水利信息化资源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由于前期规划设计不足,很多业务部门为了满足自身具备的应用目标,水利信息化的硬件、软件、系统具有技术复杂性,大部分业务处理紧密绑定,硬件、基础软件与具体单位、部门绑定。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区和业务部门,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差异,形成了资源割据的局面。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和各单位要统筹规划,从全局和长期利益出发,加强领导,协调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在宏观上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有序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1.2加强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整合

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发不少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有的单位系统集成化程度较高。但对于水利全行业来说,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有待加强。应该以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大力促进水利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涉及水利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和公共信息资源方面要统筹规划,各地各单位要协调合作,共同作战,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并实践应用过程中补充和完善。如在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建设方面,水利部已经完成了覆盖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和内网,这些网络的构建有效的实现了水利信息化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强化利用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自成体系。

2 积极创新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水利信息化设计硬件、系统、软件等技术,管理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电子技术技术的简单叠加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水利信息化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从“管理创新是信息化之本”的高度充分认识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合理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和明晰管理流程,促进管理制度的创新。

1)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工程,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要根据水利各项工程出现的各类新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优化信息化应用流程。以水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除了以国家水利行业标准对重点水利数据进行整合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新的业务应用,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根据各层次的水利数据中心的需要,实现更新维护,促进基础数据库为各类水利业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积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另一方面,对于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设立专业数据库,通过托管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根据需要具体应用大片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电子政务项目上,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使得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更加精干高效。

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以项目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不仅仅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加强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管理。在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项目管理,对水利信息化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硬件集成、软件测试和系统上线等阶段和环节等注意风险控制,确定项目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工程师,突出水利项目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战略,通过抓好一个个项目,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如某省为了对传统水文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统水文测报传输速度慢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WJF-2型水文自动测报仪器,各测站可用GPRS、短信和PSTN自动报汛,在15min内完成测站逐级到分局、省局和中央的自动报汛,实现了水文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记录、存储信息的数字化,不但解决了水情和测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该地区水文情报信息化的建设。

3 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水利信息技术既要与水利专业紧密结合,又是一项技术性复杂的高新技术,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对技术掌握不够深,水利信息化队伍建设还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特别复合型人才,因此应该:

1)重视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通过讲座、培训、考察、带岗实习等形式提供信息化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批高素质精通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水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库。可以组织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3S技术、通信网络数字模拟,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水利信息化要求、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2)在引进信息化新技术的同时,注意吸收和创新。目前,很多信息化技术都是引进国外的一些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刚刚建立的信息化应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这就要求信息化技术人员要善于对信息化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更新,保障水利信息的采集、通信、网络、和业务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时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刻苦钻研,迅速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依靠自身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事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胡国星.关于水利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 2002(11).

[2]陈祖安,邹小安,韦港.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概述与规划设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95(1).

猜你喜欢
规划人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